刘冬菊;娄阁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PHC84例,转移性肝癌组48例,肝炎组57例,正常对照组79例.GGT、AFU采用速率法,AFP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结果 PHC组血清GGT、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GT、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91.7%、80.9%、69.0%.AFU、AFP联检其阳性率为92.4%;GGT与AFU、AFP联检其阳性率可提高到97.1%;AFP阴性的PHC26例中,血清GGT、AFU阳性率分别为92.3%(24/26)、76.9%(20/26).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 血清GGT、AFU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对AFP阴性低浓度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王波;姚伟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唯一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即脂质磷酸酶活性和蛋白磷酸酶活性.该基因的变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本文就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沈静侠;姜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其影响.方法 对2005年3月-8月在我科行TACE的肝癌患者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和2周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1周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CB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 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ACE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随着肿瘤负荷减小,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侯恩存;王新;练祖平;陆运鑫;白广德;关莹;黄丁平;秦冰;陈小梅;刘敏;黄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放射治疗对膀胱癌病人全膀胱切除术后以及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膀胱癌病人进行放射治疗,平均年龄63岁(50-77岁).10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复发,7例为全膀胱切除术后行放射治疗.所有病人分期均按术后病理分期,T2期3例,T3期3例,T4期11例.照射总剂量为44.8 Gy-65.5 Gy,中位52.3Gy.结果 中位随访期19个月,总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9%和31.5%.17例中死亡15例,13例死于肿瘤,其中7例死于治疗后第二年.年龄是唯一影响总生存率的因素,≤63岁的病人其1、2年生存率分别为88.9%和64.5%,>63岁的病人其1年生存率为75%,无1例存活超过2年(P=0.05).结论 全膀胱切除术后以及术后复发的治疗,其预后较差,需要有大样本研究或随机研究对其治疗以及放射治疗的作用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云海;王洪林;冯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HC和HSP7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胃癌及8例非胃癌组织中MHC和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 (1)MHC、HSP70在正常胃黏膜和肿瘤组织之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2)MHC的低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1);HSP70的高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3)MHC、HSP7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1).结论 MHC和HSP70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二者具有负相关性,提示MHC和HSP70可能在胃癌的分化和转移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齐敏;贺岩;李莹杰;金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D105与CD34在胃癌微血管中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CD105、CD34和VEGF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胃癌及10例正常胃组织进行标记,检测CD105及CD34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胃癌、早期胃癌中CD105抗体标记的MVD分别为26.49±7.26,13.07±3.13;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53.32±23.05,18.35±13.46,VEGF阳性率分别为82.5%,53.33%.正常胃组织CD105、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54±2.69,8.79±8.83,VEGF阳性率为20%.胃癌与正常胃组织之间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进展期胃癌中CD105和CD34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CD34比较,CD105标记的MVD在胃癌浸润深度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并在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显著性高于CD34标记的MVD(P<0.01,P<0.05).两者标记的MVD与VEGF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CD105比通常用的总内皮标记物CD34更好,是一种更有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内皮标记,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为患者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徐新宇;黄悦;樊克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9月对719名妇女行宫颈病变筛查,215人在阴道镜下取活检.结果 经病理确诊CIN 23例,包括CINⅠ 12例,CINⅡ 8例,CINⅢ及原位癌3例.阴道镜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19.32%.结论 阴道镜可作为CIN的普查方法之一.
作者:龙再秋;李联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6年4月我科收治了2例肝细胞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如表1和表2.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等.
作者:盛庆丰;李强;张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 mCi-1.0 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 22.58%、PR 61.29%、SD 12.9%、PD 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玉君;崔亚利;余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纯吸球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者124例,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随机采用2种伤口处理方式:(1)单纯吸球引流组(A组)71例;(2)吸球引流结合胸壁加压包扎组(B组)53例.比较单纯吸球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和伤口积液的影响.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9例(9/71),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16例(16/53),其中3例需要植皮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5/71),B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4/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吸球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绷带加压包扎不仅无益于皮下积液的减少,还有增加皮瓣坏死,尤其是大面积皮瓣坏死的风险.
作者:刘海;符勇;杨文龙;杨湘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总的五年生存率为10%-14%,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肺癌总数的70%-80%.然而,近二十年来常规放疗的疗效并不显著,五年生存率只有5%-10%[1],且反应较重.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或复发和远处转移,而Malissard[2]的研究表明局部未控与随后的远处转移有关,所以局部未控或复发是NSCLC治疗失败和生存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胡松柳;徐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蛋白质作为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人类对其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以研究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和其他物质是如何在细胞中发挥协同作用为目的的蛋白质化学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
作者:王彦艳;陈公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8岁,2001年4月初开始出现肛门便前、便后坠胀感,伴轻微腹痛,大便色泽及形状正常.11月份以来感肛门坠胀感加重.胸膝位直肠指检,在距肛门5 cm直肠后壁(11-2点处)可触及5 cm×4 cm大小的肿块,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圆,无压痛,活动度差.纤维结肠镜检查见直肠及结肠黏膜皱襞清楚,黏膜面光滑.骶骨X线检查,正位片示:骶椎下段前方有一呈球型生长的肿块,密度略低,未见明显骨质破坏;侧位片示:骶前间隙有一软组织块影,边界尚清,周围骨未见明显骨质破坏及受压现象.CT检查:直肠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CT值界于30 Hu-40Hu之间,边界尚清,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手术中见骶前间隙内有一多房囊性肿块,囊内充满豆渣样物,临床诊断:骶前皮肤囊肿.
作者:王双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化疗效果,并且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化学治疗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所有的因素中,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的是药物对杀伤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和尽可能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终的预期寿命的程度与治疗的靶向能力直接相关.近年来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对可控给药剂量和途径的载体开发,发现新的化疗靶点如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系统和对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使化疗在有效的同时更具有特异性[1].本综述将主要阐述纳米药物输送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于探讨与纳米粒子组成相关的具有特异性肿瘤靶向的纳米粒子的应用前景.
作者:汤庆超;王锡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分割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常规剂量组),Ⅱ组(高剂量组),Ⅲ组(大剂量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y-x线或60-r线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Ⅰ组,常规剂量分割2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50 Gy;Ⅱ组,高剂量分割300 cGy-4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20 Gy-30 Gy;Ⅲ组,大剂量分割600 cGy-800 cGy/次,1-2次/周,总剂量16 Gy-24 Gy.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93.8%,三组有效率分别是93.6%,92.8%,100%,三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相近,可根据病人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剂量分割方法.
作者:朱云;吴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186例鼻咽癌患者检测血清SCC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该指标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咽癌患者SCC阳性率治疗前为29.03%,临床分期之间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阳性率均表现下降,总的阳性率为7.0%.结论 SCC作为早诊手段,其敏感性较低,但在初诊鼻咽癌中的阳性率随病期增高,对病情预后监测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传本;潘建基;邱素芳;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乳腺血管肉瘤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组成,但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变化大.免疫组化示3例均表达CD31、CD34和Ki-67.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少见,预后与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翟梅娟;赵再秋;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VEGF-C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宫颈癌手术标本中VEGF-C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中VEGF-C蛋白表达率为66.1%(39/59),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5).但与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肿瘤直径无关.VEGF-C表达阳性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6).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VEGF-C蛋白表达与宫颈癌侵袭转移和预后有关,检测VEGF-C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冬菊;娄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L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LAC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三氧化二砷处理后,LAC细胞VEGF基因表达减弱.结论 三氧化二砷抗肺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基因的表达来抑制LAC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叶小卫;程程;陈瑶;陈林香;陈雪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108例恶性肿瘤采用外照射加(252锎)中子近距离照射临床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体外照射采用6 MV-X线加速器照射,肿瘤靶区每次吸收剂量1.8 Gy-2.0 Gy,5次/周,总吸收剂量45 Gy-52 Gy.腔内照射:采用ZH-1000型252 Cf中子后装治疗机治疗,参考点食管癌、直肠癌,取源外10 mm,3 Gy-5 Gy/次,1次/周,总吸收剂量10 Gy-20 Gy.宫颈癌参考点A点,7Gy-10 Gy/次,1次/周,总吸收剂量30 Gy-40 Gy.结果 食管癌病人进食哽噎症状消失达100%,CR 78.1%;PR 15.6%;NR 6.25%.直肠癌、宫颈癌病人疗后肿块消失.1年生存率86.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食管狭窄发生率分别为31.3%和12.5%.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36.4%、8.8%.结论 252 Cf中子射线是一种高LET射线,252 Cf中子腔内照射配合加速器外照射治疗108例,近期总有效率96.5%,急性放射性损伤发生率并不高,但其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作者:杨杰;波拉提;阿衣古丽;曲宝云;严为民;热依拉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