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0例胃癌急性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叶来英;郇金亮

关键词:胃癌, 急性穿孔, 胃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40例胃癌急性穿孔病人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其中4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施行二期根治性手术;6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6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口,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8个月、14个月和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注重护理,强调个性化原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期手术,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而后五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穿孔患者的佳治疗方案.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吉西他滨1 000mg/m2,静滴30~60分钟滴完.后用顺铂30mg/m2静滴,均为第1、8、15天给药,28天为1周期.结果部分缓解8例,稳定10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40%.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成;张彩霞;毕仲元;王立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鉴别良恶性胸腹水.方法本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48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其中癌性胸腹水30例,肝硬化腹水10例,结核性胸水8例.结果30例癌性胸腹水22例检出端粒酶阳性细胞,阳性率73.3%显著高于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肿瘤的诊断(阳性率为43.3%).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胸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在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文龙;于秀艳;黄式敏;王振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癌前病变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癌之一,其死亡率居全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其癌变机理仍不很清楚.近年来有关食管癌前病变及其癌变机理的研究备受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着大量研究.目前,关于食管癌相关基因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于食管癌前病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癌前病变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少有报道,现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孟霞;张立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E-cd/α-、β-cat复合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上皮钙粘蛋白/α-(E-cd/α-)、β-连接素(β-cat)复合体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72例膀胱癌和5例正常膀胱粘膜石蜡包埋标本中E-cd/α-、β-cat复合体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5例正常膀胱粘膜E-cd/α-、β-cat复合体各组成成分均正常表达.E-cd/α-、β-cat复合体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 E-cd/α-、β-cat复合体异常表达率与膀胱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β-cat的异常表达与所有肿瘤的复发相关(P<0.05).α-cat异常表达与表浅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P<0.01).结论E-cd/α-、β-cat复合体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的分化和侵袭程度密切相关.β-cat是所有膀胱癌复发预后的较好指标.α-cat是表浅性膀胱癌复发预后的较好指标.所以在判断膀胱癌复发的预后价值上,可能cat比E-cd更为重要.

    作者:周岩;陶秀林;李先承;宋希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生儿原发性肝癌并肝硬化1例报告

    患儿,男,26天.因腹胀、气促伴纳差2天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在家中接生,体重不详).生后无窒息,无皮肤黄染,母乳喂养.父母系农民,体健,非近亲婚配.其母孕期否认患病史、服药史、饮酒、吸烟史,化学及毒性物品接触史.

    作者:宋京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右侧甲状颈干动脉发出右侧支气管动脉1例报道

    患者男性,65岁;该患因刺激性咳嗽伴有胸痛症状6个月而来我院就诊.入院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刷片:找到鳞癌细胞.临床诊断为右肺下叶中心型肺癌(CT2N2Mo Ⅲ A期),因病变侵犯范围较广,纵隔淋巴结多处转移,已不能行外科手术切除而行介入治疗.

    作者:王阳;金刚;王纯;王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方案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L-OHP)联合甲酰四氢叶酸(CF)和5-氟尿嘧啶(5-Fu)腹腔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效果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2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根据肿瘤部位不同将导管插入相应主要供血动脉,治疗组11例,动脉灌注L-OHP、CF、5-Fu;对照组12例,动脉灌注顺铂(PDD)、CF、5-Fu.每三周重复一次,治疗二次后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率、肿瘤有效率:治疗组为72.7%、63.6%;对照组为41.7%、3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粘液血便、白细胞下降,大多为Ⅰ~Ⅱ度;对照组发生率较治疗组高,治疗组感觉神经毒性明显升高,但停药后可缓解.结论L-OHP联合CF、5-Fu腹腔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具有疗效好,毒副反应轻、能耐受的特点.

    作者:邹彦;柏玉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转基因人胃腺癌细胞(MKN45/IL-2)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转hIL-2基因的人胃腺癌细胞(MKN45/IL-2)的体外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hIL-2)为目的基因转染人胃腺癌细胞系,利用PCR技术对转染后的细胞进行检测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转染后的细胞IL-2的分泌量;利用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然后建立人胃腺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肿瘤体积、抑瘤率、生存期等指标观察MKN45/IL-2对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转染后的MKN45肿瘤细胞体外生长能力无明显变化.24小时细胞培养上清IL-2的分泌量为100~200u/106细胞,体内实验表明MKN45/IL-2治疗组的移植瘤生长速度缓慢,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生存期显著延长(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IL-2转染的MKN45肿瘤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未见明显变化,而体内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莹;王志华;李殿俊;张春艳;马占好;杨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老年女性乳腺分泌性癌的病理与临床

    目的研究乳腺分泌性癌的发病率,年龄和病理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淀粉酶消化后PAS及Alcian blue(AB)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乳腺分泌性癌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的0.8%.7例平均年龄62.4岁.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小,癌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对PAS及AB染色出现阳性反应,术后5~10年随访,7例均为复发和转移.结论乳腺分泌性癌为一种极少见的肿瘤,可发生在老年女性,预后良好.根据组织学特点,可作出明确病理诊断.

    作者:丛琦;丛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系膜上皮样肉瘤1例报告

    患者,女性,55岁,因腹胀、黑便1周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0年.1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昏、乏力、腹胀,继之解黑便,量逐渐增多,后为解血便.

    作者:姚彪;周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占72.9%;术前确诊率为56.3%;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肠出血是小肠肿瘤常见的临床表现;首选检查方法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内镜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是提高其诊断率的主要方法;良性肿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恶性肿瘤中39例行根治性切除,15例行姑息性切除术,16例行各种未切除的手术.结论小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小肠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王向昱;郑志强;李春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留置静脉输液导管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留置静脉输液导管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500例患者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由于加强针对性护理,均使输液导管顺利留置在静脉中.结论留置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是可行的,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作者:周亚男;于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紫杉类药物前激素预处理的改进及过敏后再输入的探讨

    目的探索简便可靠的紫杉类药物激素预处理方法以及重度过敏反应后再输入的可能性.方法共483例肺癌病例进行1401疗程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其中212例、416疗程采用常规法激素预处理,即在注药前12小时及6小时各口服地塞米松10mg,再在注紫杉类药物前30分钟肌注苯海拉明40mg,静注西米替丁300mg;另外270例、985疗程采用简化法激素预处理,即在静脉点滴紫杉类药物前60分钟,将地塞米松1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滴,再在注药前30分钟将地塞米松10mg、苯海拉明20mg、西米替丁300mg经滴壶先后加入.结果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在常规激素预处理组11.3%,在简化预处理组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两组发生重度(Ⅲ+Ⅳ度)过敏反应分别为8例(3.8%),12例(4.4%),即共20例重度过敏反应病例经紧急处理又将余下紫杉类药液顺利完成再输入.结论简化激素预处理法对预防减轻紫杉类药物过敏反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特点.

    作者:华新民;刘枫林;任宪伟;段贵新;李志杰;张春江;杨雨洁;张桂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0例胃癌急性穿孔诊治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40例胃癌急性穿孔病人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10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其中4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4周施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1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施行二期根治性手术;6例行穿孔修补和胃空肠吻合术;16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其中6例于术后3周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2例行胃造口,空肠营养性造口术;2例行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单纯腹腔引流灌洗术.穿孔修补、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术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个月,9.8个月、14个月和31个月.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注重护理,强调个性化原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分期手术,先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而后五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穿孔患者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叶来英;郇金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代食管左颈部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

    目的观察左经胸胃代食管,左颈部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左经胸、胃代食管、左颈部食管胃端侧套入式吻合术治疗食管癌,重点观察术后食管返流、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切端阳性率等情况.结果胃食管返流9.36%(19/203)、吻合口瘘1.97%(4/203),吻合口狭窄7.88%(16/203)、切端阳性率0.49%(1/203),发现颈段食管阳性淋巴结1.97%(4/203).1年生存率77.97%(92/118).结论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低,且程度较轻;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偏高、无吻合口瘘死亡,且都较易处理.切端阳性率低且有利于发现颈段食管旁可能存在的阳性淋巴结.这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食管癌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方良伟;田小丰;贡力;陈伟;王亚勤;卞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ER、PR、C-erbB-2及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ER、PR与C-erbB-2、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对55例乳腺癌ER、PR、C-erbB-2、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中的ER、PR、C-erbB-2、EGFR阳性率分别为52.7%,47.3%,30.9%和45.5%.ER、PR、C-erbB-2、EGF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与其浸润转移无相关性.ER、PR与C-erbB-2、EGF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R、PR、C-erbB-2、EGFR的检测对乳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

    作者:楼善贤;王利霞;徐庆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PTEN基因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TEN基因蛋白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检测PTEN基因蛋白在51例恶性黑素瘤以及30例皮内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恶性黑素瘤组织中PTEN表达强度低,总体阳性率52.9%(27/51),其中Ⅰ、Ⅱ、Ⅲ各期阳性率分别为59.4%(17/32)、38.5%(5/13)、33.3%(2/6);而皮内痣中PTEN均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100%(30/3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可能与PTEN基因蛋白的低表达有关,PTEN基因蛋白表达缺失或低下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标记PTEN可作为判断黑素瘤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徐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转基因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株 BGC-823/IL-2的建立

    目的建立转基因低分化入胃腺癌细胞株BGC-823/IL-2,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以逆转录病毒plxsN为载体,将IL-2基因整合到BGC-823胞核的DNA中,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寻找BGC-923/IL-2细胞的变化.结果BGC-823/IL-2细胞的生长曲线、克隆形成、携带基因的稳定性和形态学方面与亲本细胞BGC-823没有明显差别.但对抗癌药的敏感程度上,发现BGC-823/IL-2比BGC-823要敏感(EADR、DDP、Vpl6).结论IL-2基因转到低分化人胃腺癌细胞中,能改善其对抗癌药的敏感程度.

    作者:解丽华;石于波;唐雅莉;解武华;申宝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腺癌耐药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表达的比较

    目的研究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分析两者间有无差异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检测44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原发灶组织以及相应的淋巴结转移灶中,BCRP的表达.结果(1)BCRP在乳腺癌原发灶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3.2%(19/44例),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高表达率为56.8%(25/44例);(2)经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表达并无差异(P>0.05);(3)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BCRP表达与患者的无病和总生存期皆无关(P>0.05).结论BCRP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一定的表达水平,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且与预后无关.

    作者:孙宇萍;王树滨;陈亦欣;刘雅洁;徐敏;陈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高聚生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恶性腹水是癌症患者严重并发症之一,消除腹水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观察高聚生(HASL)联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腹水患者38例的近期疗效.方法尽量抽取腹水后,一般抽1 000ml~2 000ml,注入HASL 3 000u~5 000u,DDP40mg~60mg,Dexamethasone 10mg,Dopamine 40mg每1~2次,共3~4周.结果CR6例,PR24例,近期有效率为78.9%.不良反应轻微.结论HASL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反应调节剂,它与化疗药物有协同作用,能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同时可升高白细胞,减轻消化道反应,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周建华;张立臣;陆海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