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刀在中下面部美容术中的应用体会

徐永飞;张建文;暴志国;陈海洲;武海龙;赵哲媛

关键词:超声刀, 中下面部美容术, 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在中下面部美容术中采取极限音波拉皮(超声刀)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参与诊治的100例中下面部美容术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极限音波拉皮(超声刀)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对分析收治的100例中下面部美容术患者,术后无效为8例,有效例数为92例,有效率显示为92.00%.对术后患者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发现无效例数为16例,有效例数为84例,有效率显示为84.00%.对术后患者进行三个月的观察,无效例数为4例,有效例数为96例,有效率显示为96.00%.结论 将超声刀应用于中下面部美容术中效果显著,将提升手术安全性,且具有无痛、微创、治疗时间短、并发症不明显、无皮肤切口等优势.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糖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T2DM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地特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7.97%(P<0.05);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左秀玲;王志宏;陈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治疗1w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治疗6个月、1年观察组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裸眼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且P<0.05.结论 临床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水平,又能减轻黄斑水肿,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侯锐;隋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血沉(ESR)水平、脊柱后凸角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均骨性融合.结论 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王延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0例患者诊疗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录了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0例老年患者资料,经过实验室检查均为骨质疏松症,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确诊患者,采用营养、运动、药物等3种疗法进行治疗,跟踪观察6个月,对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改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6个月随访,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患者症状有了明显改变,总有效率达到了93.3%,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复杂,及时诊断及治疗可抑制病况发展.

    作者:冯建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探讨

    目的 对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进行心外科手术治疗的危重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转运过程中应用强化、系统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对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外科危重患者术后转运的强化、系统护理安全管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严格执行相关安全防护制度,且积极提升护理人员护理能力和防护意识,以提高术后转运护理安全性.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刀在中下面部美容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研究在中下面部美容术中采取极限音波拉皮(超声刀)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参与诊治的100例中下面部美容术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极限音波拉皮(超声刀)治疗,观察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对分析收治的100例中下面部美容术患者,术后无效为8例,有效例数为92例,有效率显示为92.00%.对术后患者进行一个月的观察发现无效例数为16例,有效例数为84例,有效率显示为84.00%.对术后患者进行三个月的观察,无效例数为4例,有效例数为96例,有效率显示为96.00%.结论 将超声刀应用于中下面部美容术中效果显著,将提升手术安全性,且具有无痛、微创、治疗时间短、并发症不明显、无皮肤切口等优势.

    作者:徐永飞;张建文;暴志国;陈海洲;武海龙;赵哲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收治时间为2016年06月—2017年06月的研究对象随机平分成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3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硝酸甘、阿司匹林口服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疗效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有差异意义(P<0.05);研究组心悸、胸痛、气促、乏力、头晕等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研究组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联合瑞舒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效果优良,能够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减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推荐应用的治疗方案.

    作者:梅宝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对早起康复在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对来院进行诊治脑梗死偏瘫失语的患者选取了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人,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39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采用半年随访的方式进行调研,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生活能力和功能.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运动、生活功能没有显著的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好于护理前(P 0.05),观察组的生活、运动、语言功能三大指标都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护理,在改善患者的语言、运动和生活功能和能力上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孙慧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与普通留置针应用对血管的损伤对比效果探究

    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与普通留置针应用对血管的损伤对比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均行氟尿嘧啶化疗,按照生理盐水加氟尿嘧啶通过自注化疗泵持续泵46 h,以每小时6 mL/min的速度泵入的化疗方案,根据化疗期间不同给药途径将其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各42例,观察组应用PICC置管,传统组应用普通留置针,行此方案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导管异常率是2.4%,传统组是14.3%,观察组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损伤率是14.3%,传统组是40.5%,观察组低于传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肿瘤患者氟尿嘧啶化疗过程中PICC置管的应用价值高于普通留置针,可明显降低导管异常情况发生率及血管损伤率.

    作者:林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PDCA循环护理质量管理在胃肠道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加强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实行常规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包括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护理计划、护理执行、护理检查和护理整改等,评价护理满意度和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120例,患者满意率为84.17%,观察组为99.16%;围手术期护理缺陷发生率:对照组16例,占13.33%;观察组4例,占3.33%,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强胃肠道疾病PDCA循环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围手术期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

    作者:豆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接受治疗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0例.一组患者单纯使用阿维A治疗,即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即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治愈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变化、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寻常型银屑病,采用消银颗粒与阿维A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以及PASI评分,且安全性高.

    作者:候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收治的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66髋)作为分析对象,给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的效果.结果 患者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有起到改善髋关节功能的效果,与治疗前髋功能评分对比,发现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针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个优良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0例产妇,对其实施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120例,其中优67例,占55.83%;良50例,占41.66%;差3例,占2.50%.总优良率为97.50%.其中差3例(1例术前母亲病故,1例夫妻不和,1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无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 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可提高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门诊妇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对阴道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应用于阴道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阴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不采取任何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以及对护理服务的依从率.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依从率(92.50%)显著高于常规组者体检对护理的总依从率(75.00%),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应用于阴道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突出,可以显著提高临床医护效率,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与医护行为的认同.

    作者:刘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青霉素G组和头孢噻肟钠组各36例,另选取同期正常新生儿36例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应用抗生素治疗患儿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抗生素治疗的患儿肠道菌群数同参照组比较均受到相应影响,当中双歧杆菌、肠球菌和真杆菌等益生菌都明显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患儿的治疗中应用青霉素G和头孢噻肟钠抗生素总体效果差异不大,尽管头孢噻肟钠对肠杆菌更具敏感性,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两类抗生素并无显著差别,故从抗生素应用原则和经济原因考虑,青霉素还是更为值得推广.

    作者:陈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传统穴+神阙穴伏九天贴敷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传统穴+神阙穴伏九天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1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传统穴联合神阙穴伏九贴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伏九贴敷.连续治疗三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积分、小气道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与对照组的83.9%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而言,传统穴联合神阙穴伏九天贴敷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可改善小气道功能,进一步改善患儿的平时症状、体征.

    作者:武琪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110例老年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优质护理)和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有助于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印红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125I粒子植入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经皮125 I粒子植入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接诊的7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125 I粒子植入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顺铂、紫杉醇的化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后的2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CT复查以及血象分析;以治疗前、后影像学上2个相互垂直的大肿瘤直径的乘积作为肿瘤的体积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3个月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125 I粒子植入能够提高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有效控制肿瘤体积,提高肿瘤的控制率.

    作者:孙帅森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通过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联合半乳甘露聚糖诊断侵袭性真菌病的作用.方法 择取收治的疑似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液中(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对比两种检测结果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BG检测结果显示50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GM实验检测结果显示54例确诊为侵袭性真菌病,联合检测确诊58例为侵袭性真菌病,准确率分别为84.75%、91.52%、98.31%,联合检测显著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BG和GM检测均能确诊侵袭性真菌病,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两者联合能提高其检出率,具有准确快速的优势.

    作者:方朝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陈旧性肱骨骨折并骨质疏松症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陈旧性肱骨骨折并骨质疏松症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陈旧性肱骨骨折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应用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是84.44%,治疗组是86.67%,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治疗组均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1.11%,治疗组是4.44%,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陈旧性肱骨骨折并骨质疏松症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作者:王自刚;盛文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