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尹伟;崔强;陈家祥
危重病人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也是临床工作中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重度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相关护理措施的探讨,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脑外伤也称为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两种.重度脑外伤患者病情危急,多伴有意识障碍,必须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脑部的血氧供应;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所以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重度脑外伤护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姚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方法:肺部感染患者200例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都采用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肺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越来越多,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安全性好.
作者:赵军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不同PH值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大输液及相关药物的配伍提供依据.方法:配置一系列不同PH值的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灯盏花素,观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置灯盏花素注射液时发生浑浊,主要与溶液的PH值有关,溶液在PH值高于4.2保持稳定.结论:配置灯盏花素的输液宜选用偏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
作者:李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头孢曲松钠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寻常型银屑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头孢曲松钠和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B组口服消银片和维生素B12.结果:两组从起效时间、皮疹改变及消退时间看A组均优于B组.结论:头孢曲松钠与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治疗银屑病明显优于单纯口服消银片等清热止痒药,从根本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治标兼治本.
作者:孟凡萍;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表现为炎性肿块,27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3例表现为乳头溢液.5例表现为慢性乳管瘘.80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热炽盛型盘状红斑狼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07~ 2010-02治疗的63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随机分为观察组(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经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当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时可加入犀角地黄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鲍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三种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方法在献血员筛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过TPPA实验确诊为梅毒感染的献血员血浆标本150例,用胶体金、ELISA、WESTEN-BLOT方法进行TP-IgM检测.结果: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潜伏梅毒的TP-IgM抗体阳性率,ELISA检测高于胶体金5%,胶体金、ELISA检测均高于WEST-EN-BLOT5~10%.三种检测TP-IgM方法在不同时期梅毒组中,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快速检测胶体金法适用于快速初筛,ELISA检测适合于终确诊.
作者:郑伟;杜艳丽;王慧媛;刘彦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和分析咽部术后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对2008-01 ~ 2012-08收治的320例咽部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后直接影响患者疼痛主要因素有言语交流、呼吸、饮食、睡眠.结论:护士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外,还要必须定期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及时处理,对疾病康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08-06~2011-09间就诊的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幼儿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麻醉生效后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手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石膏外固定,石膏辅助性固定5周左右可以拆除,患者可以进入功能锻炼的阶段治疗.全程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7至12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对患者骨折部位外观和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重点核查其患肢正侧位等各部康复情况.并根据X线片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结果:治疗后患者患侧提携角平均值为11.89,健侧提携角平均值为10.39;患者患侧Baumann角均值为68.5,对侧为66.6,均在正常范文内.20例患者疗效评定为优者为17例,良者为3例,优良率达100%,所有患者治疗后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手术后7~8周X线检查结果显示外骨痂生长良好.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唐秀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诊治的94例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1.5%,明显高于对照组55.3%,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魏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03~ 2011-05的127例住院病人进行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讲解.结果:127例病人对结核病的相关认识明显提高,并能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完成结核病治疗疗程.结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早日切断传染源,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柯娟;陈蔚颖;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增强及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收集35例脑转移瘤临床资料,男18例,女17例,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及MRI增强扫描.结果:MRI增强较CT增强多发现病灶62个.结论:CT及MRI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主要检查方法,MRI增强扫描对于早期颅内多发微小转移瘤及小脑的数目大小部位的发现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
作者:王锋;黄晗;战心;王维丰;王永杰;刘松岩;何雪松;闫世平;吕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 2012-12间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56例,对照组(腹腔镜组)54例,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5.4%,对照组显效例28,有效16例,无效10例,临床有效率:81.5%,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14.8%,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后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的方法.方法:2010-01~ 2012-12回顾性分析16例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治疗.结果:16例患者随访1年,全部骨折均骨性愈合,伤口一期愈合率93.8%,Merchant标准: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3%.术后早期(2周内)行CPM机辅助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膝关节屈伸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胫骨平台后侧髁骨折经后侧入路此类骨折的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吴涛;张波;宋永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88例患者24 h内清除血肿36例,2~7d清除血肿50例,11d清除血肿2例.其中6例再出血,占6.82%,12例死亡,占13.6%,死亡者出血量均100 mL,且早期形成脑疝.对照组100例患者24h内抽吸10例,2~7d抽吸68例,13 d内抽吸22例.24例再出血,占24%,22例死亡,占22%.结论:早期手术解除脑部受压是治疗的关键,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当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李玉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与催产素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妊娠12~28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经腹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于注药当天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总量200 mg.对照组40例在引产当天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可以缩短引产时间.结论:利凡诺与催产素引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安全的应用于中期引产.
作者:王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护理.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和康复训练.结果:有效率达83.67%.结论: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该病的治愈率.
作者:王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骨折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达Ⅰ期愈合.优良率93%.术后关节活动时间(8.4±5.7)周,下床活动时间(8.6±2.1)月,骨痂形成时间(2.3±0.8)月.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起可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成彬;巩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发病一年内并发感染者51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NIHSS评分,血CRP及P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P在观察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在观察组减少,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观察组的51例患者根据NIHSS评分再分为两组,发现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CRP增高明显,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水平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明显降低,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两种以上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结论:可将PA及CRP作为一项预测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及早发现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予以积极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亦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犬下颌骨种植体植入及种植体间连接对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择8只Beagle系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未行种植体植入组)2只,连接实验组(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间连接组)3只,非连接实验组(种植体植入后未行种植体间连接组)3只,比较骨生长发育情况.结果:3组动物拔牙侧O、P、Q三个测量值与未拔牙侧差异明显,其中实验组差异更加显著,在其它测量值上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将植入体植入到生长期的下颌骨体部并不会影响下颌骨整体的生长发育.
作者:宣铁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