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萍;张敏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03~ 2011-05的127例住院病人进行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讲解.结果:127例病人对结核病的相关认识明显提高,并能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完成结核病治疗疗程.结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早日切断传染源,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柯娟;陈蔚颖;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5~ 2012-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在局麻下股动脉穿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时间分为溶栓前、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结果:血管再通组共39例,血管未通组21例.血管再通组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大,血管再通能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唐龙冲;李新鸿;郑湛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110例患者.结果: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固定可靠,复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正常,口腔功能及颜面部外形良好.钛板钛钉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结论:坚固内固定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畸形及骨缺损重建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作者:张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12~ 2012-12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1例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11例患者进行静脉加鞘内注射治疗,对8例患者进行鞘内抗生素注射加静脉治疗以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分别为31人、4人、2人、3人,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术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增加影响,服用抗生素,根据细菌感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韩瑞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疼痛、并发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取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男性腹股沟斜疝患者比传统手术治疗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少,更加安全有效.
作者:冯建卫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08-06~2011-09间就诊的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幼儿患者20例,对患者进行麻醉生效后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手术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石膏外固定,石膏辅助性固定5周左右可以拆除,患者可以进入功能锻炼的阶段治疗.全程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7至12个月,平均10.4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对患者骨折部位外观和功能进行综合性评价,对患者进行X线片检查,重点核查其患肢正侧位等各部康复情况.并根据X线片测量Baumann角和提携角.结果:治疗后患者患侧提携角平均值为11.89,健侧提携角平均值为10.39;患者患侧Baumann角均值为68.5,对侧为66.6,均在正常范文内.20例患者疗效评定为优者为17例,良者为3例,优良率达100%,所有患者治疗后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率达100%,手术后7~8周X线检查结果显示外骨痂生长良好.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骨折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唐秀锦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热炽盛型盘状红斑狼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07~ 2010-02治疗的63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随机分为观察组(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经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当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时可加入犀角地黄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鲍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肺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方法:肺部感染患者200例根据治疗药物应用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两组都采用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当前肺部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越来越多,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静滴联合阿米卡星雾化吸入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同时安全性好.
作者:赵军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妇产后出血临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产后出血患者,分组就常规护理与整体护理干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彻底止血,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对母婴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贺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飞行人员在口腔保健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对智齿异常、牙龈出血、第一恒磨牙缺失的治疗和牙齿洁治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以及不正确的牙膏选择方法等.疗养机构口腔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飞行人员定期健康疗养时机,采用口腔保健知识讲座、针对性的个别交谈、提供口腔保健宣传资料及建立飞行人员口腔保健档案和长期的口腔保健咨询机制等方法,对飞行人员进行科学、全面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不断提高飞行人员口腔保健的主动性和科学性,减少口腔疾病的困扰.
作者:李宏;宋新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和B组,各42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40 mg/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其中B组在TC、TG、LDL-C和hs-CRP改善水平显著好于A组(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6%和7.1%,B组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冠脉介入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随着剂量增加,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杨泽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菌种结构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 ~2012-12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对于感染患儿的痰、血液、分泌物、插管或尿液等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此期间共检出病原菌297株,其中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耐药率较高,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新生儿常见的致病菌以G+菌为主,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付玉童;应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对于可疑颅骨骨折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可疑骨折患者36例,均行一次CT扫描采集数据,采用两种算法,得到两组图像.结果与结论:一次扫描,两次计算而得出两组图像相互结合观察,在颅骨骨折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可大幅减少误、漏诊.
作者:马岩;尹伟;崔强;陈家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桉柠蒎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炎、止咳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桉柠蒎口服.对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评定.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桉柠蒎佐治老年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朱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与催产素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妊娠12~28周要求引产的健康妇女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经腹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100 mg,于注药当天口服米非司酮50 mg,2次/d,总量200 mg.对照组40例在引产当天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引产.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可以缩短引产时间.结论:利凡诺与催产素引产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安全的应用于中期引产.
作者:王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早期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70例,均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乙组患者72例,均诊断为中期、晚期胃癌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淋巴转移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一年淋巴转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所以对胃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胃癌筛查,一旦发现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郝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60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滴,大剂量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组予甲泼尼龙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治疗,疗程均7d;监测患者血液pH、PaCO2、PaO2及肺功能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与NIPPV联合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作者:燕伟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发病一年内并发感染者51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NIHSS评分,血CRP及P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P在观察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在观察组减少,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观察组的51例患者根据NIHSS评分再分为两组,发现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CRP增高明显,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水平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明显降低,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两种以上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结论:可将PA及CRP作为一项预测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及早发现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予以积极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亦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眼眶表皮样囊肿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例眼眶表皮样囊肿CT图像资料,并结合病理分析.结果:CT示眼眶外上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CT值-167 Hu~12 Hu,囊壁薄而光整,边界清楚.结论:CT能明确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入路提供图像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结合临床,CT对多数眼眶表皮样囊肿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卢斌;覃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样本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培养结果,探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在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以及构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D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7 289份血液标本,对检出阳性的时间、阳性率、假阳性、假阴性和细菌种类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血液样本中快阳性检出时间为2.13h,在12h、24h、48 h、72 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7%、61.0%、82.1%、96.3%.假阳性率为1.0%,假阴性率为0.2%.分离出19属,19种,共1126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15.4%,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32株(56.1%),革兰氏阴性杆菌326(29.0%)占总检出率的85.1%.结论: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临床应用提高了病原菌检出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为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丁世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