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对患者近期预后影响

唐龙冲;李新鸿;郑湛云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近期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5~ 2012-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在局麻下股动脉穿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时间分为溶栓前、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结果:血管再通组共39例,血管未通组21例.血管再通组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大,血管再通能提高患者预后.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热炽盛型盘状红斑狼疮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热炽盛型盘状红斑狼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07~ 2010-02治疗的63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随机分为观察组(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经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当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时可加入犀角地黄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鲍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UFF留置导管感染的分析及改进

    目的:为了降低CUFF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而对透析护理的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并作相应改进.方法:使用一次性导管帽的方法和医用无菌敷贴作敷料包扎伤口.结果:自从改进了相关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一系列技术操作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并能变废为宝,给使用CUFF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安全保证,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李凤娥;汤锋;陈荟宇;刘晓轩;贺欣;董万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桉柠蒎佐治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桉柠蒎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炎、止咳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桉柠蒎口服.对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评定.结果: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桉柠蒎佐治老年肺炎安全,有效.

    作者:朱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重度脑外伤患者的护理重点

    危重病人呼吸道的管理极为重要,也是临床工作中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对重度脑外伤患者呼吸道相关护理措施的探讨,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脑外伤也称为颅脑损伤,是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脑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颅脑损伤两种.重度脑外伤患者病情危急,多伴有意识障碍,必须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脑部的血氧供应;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危及生命.所以加强呼吸道管理是重度脑外伤护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者:姚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抗抑郁药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组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0.6 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米替林,25 mg/次,2次/d.两组均4周为1疗程.结果:察组患者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米替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阿孜古丽·卡斯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可吸收止血膜和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止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分析,研究提出的可吸收止血膜与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接受治疗的180例患者本着自愿性质,分成两组进行比较(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90例.实验组采用我院提出的止血方法;对照组单纯应用明胶海绵的方法,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我院提出的把可吸收止血膜与明胶海绵一起应用比一般止血的材料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和明胶海绵联用在颅脑外壳手术中止血效果明显,方便易用,并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作者:谢嘉涛;许金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PH值对注射用灯盏花素的稳定性影响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不同PH值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大输液及相关药物的配伍提供依据.方法:配置一系列不同PH值的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灯盏花素,观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置灯盏花素注射液时发生浑浊,主要与溶液的PH值有关,溶液在PH值高于4.2保持稳定.结论:配置灯盏花素的输液宜选用偏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

    作者:李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颌骨骨折手术中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110例患者.结果: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固定可靠,复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正常,口腔功能及颜面部外形良好.钛板钛钉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结论:坚固内固定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畸形及骨缺损重建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作者:张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03~ 2011-05的127例住院病人进行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讲解.结果:127例病人对结核病的相关认识明显提高,并能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完成结核病治疗疗程.结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早日切断传染源,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柯娟;陈蔚颖;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和B组,各42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40 mg/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均显著好于治疗前(P<0.05),其中B组在TC、TG、LDL-C和hs-CRP改善水平显著好于A组(P<0.05),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6%和7.1%,B组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冠脉介入后给予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脂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随着剂量增加,效果显著提高.

    作者:杨泽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CT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在颅骨骨折中的诊断优势

    目的:探讨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对于可疑颅骨骨折的诊断优势.方法:选择脑外伤后可疑骨折患者36例,均行一次CT扫描采集数据,采用两种算法,得到两组图像.结果与结论:一次扫描,两次计算而得出两组图像相互结合观察,在颅骨骨折诊断中有明显优势,可大幅减少误、漏诊.

    作者:马岩;尹伟;崔强;陈家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早期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70例,均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乙组患者72例,均诊断为中期、晚期胃癌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淋巴转移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一年淋巴转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所以对胃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胃癌筛查,一旦发现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郝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胎儿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之间的联系,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剖宫产率.方法:从2010-01~2012-12在景德镇市602所职工医院登记分娩的且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2165位初产妇中,随机抽出B超检查有脐带绕颈的100例作研究组;B超检查无脐带绕颈的3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有脐带绕颈100例中,胎儿宫内窘迫3例,新生儿窒息0例,剖宫产17例.无脐带绕颈300例中,胎儿宫内窘迫11例,新生儿窒息2例,剖宫产48例.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剖宫产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有无脐带绕颈与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关系不大,不能因为有脐带绕颈而选择剖宫产.

    作者:于爱琴;汪愈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OPD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将60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大剂量甲泼尼龙组和联合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滴,大剂量甲泼尼龙组给予甲泼尼龙,联合组予甲泼尼龙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联合治疗,疗程均7d;监测患者血液pH、PaCO2、PaO2及肺功能指标,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联合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与NIPPV联合治疗COPD并2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PaCO2,改善肺功能.

    作者:燕伟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早期干预(中医“治未病”)在防治高尿酸血症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体质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的差异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3-01本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出生地人群出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中医证候类型,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年龄段的分布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在中医证候方面以气虚血瘀证候为主,不同出生地的人群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未见显著差异(P> 0.05).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及广阔的临床前景.结论:对于无明显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正确的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后,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及广阔的临床前景.

    作者:郑粤湘;赵凤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观察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01~ 2012-12间治疗的11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组)56例,对照组(腹腔镜组)54例,术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显效4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6.4%,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5.4%,对照组显效例28,有效16例,无效10例,临床有效率:81.5%,术后复发8例,复发率14.8%,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探讨2型糖尿病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方法:把确诊的社区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应用糖尿病药物治疗,干预组增加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社区综合干预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并随访观察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综合干预后,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在T2DM的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综合干预有利于T2DM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

    作者:崔占叶;崔付清;马英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8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88例患者24 h内清除血肿36例,2~7d清除血肿50例,11d清除血肿2例.其中6例再出血,占6.82%,12例死亡,占13.6%,死亡者出血量均100 mL,且早期形成脑疝.对照组100例患者24h内抽吸10例,2~7d抽吸68例,13 d内抽吸22例.24例再出血,占24%,22例死亡,占22%.结论:早期手术解除脑部受压是治疗的关键,是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应当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

    作者:李玉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后,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患者骨折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达Ⅰ期愈合.优良率93%.术后关节活动时间(8.4±5.7)周,下床活动时间(8.6±2.1)月,骨痂形成时间(2.3±0.8)月.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早起可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成彬;巩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老年消化性溃疡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索研究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2010-02 ~ 2012-06期间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组76例,中青年组7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非节律性腹痛的29例,胃溃疡的发生率55.3%,十二指肠的发生率(37.5%),并发出血8例,治愈24例,有效37例,总有效率为80.2%,与中青年组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不典型,胃溃疡多,易并发出血,治疗效果一般.

    作者:李欧;何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