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目的:研究并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12~ 2012-12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21例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11例患者进行静脉加鞘内注射治疗,对8例患者进行鞘内抗生素注射加静脉治疗以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分别为31人、4人、2人、3人,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颅内感染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在术后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增加影响,服用抗生素,根据细菌感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作者:韩瑞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110例患者.结果: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固定可靠,复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正常,口腔功能及颜面部外形良好.钛板钛钉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结论:坚固内固定是治疗口腔颌面部创伤、畸形及骨缺损重建较为理想的固定技术.
作者:张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毒热炽盛型盘状红斑狼疮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07~ 2010-02治疗的63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随机分为观察组(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单纯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组)32例,比较两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盘状红斑狼疮患者经犀角地黄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当中医辩证分型为热毒炽盛时可加入犀角地黄汤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鲍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以来,我科15例临床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来观察医护人员采取及时治疗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所产生的疗效.结果:通过积极治疗及急救护理,成功挽救视力达到7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越早治疗视力恢复越好.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的关键.
作者:石磊;伯峰;历清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05~ 2012-05急性脑梗死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均在局麻下股动脉穿刺实施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和血管未通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时间分为溶栓前、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结果:血管再通组共39例,血管未通组21例.血管再通组溶栓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组溶栓后1h、溶栓后24h、溶栓后7d和溶栓后30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后血管再通对患者的预后影响大,血管再通能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唐龙冲;李新鸿;郑湛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增强及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收集35例脑转移瘤临床资料,男18例,女17例,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及MRI增强扫描.结果:MRI增强较CT增强多发现病灶62个.结论:CT及MRI扫描是诊断脑转移瘤的主要检查方法,MRI增强扫描对于早期颅内多发微小转移瘤及小脑的数目大小部位的发现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
作者:王锋;黄晗;战心;王维丰;王永杰;刘松岩;何雪松;闫世平;吕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时,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于肝功能恢复以后自愿行人工流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明显改善妊娠期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对母体及胎儿均较安全.
作者:陈淑侠;石志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早期胃癌根治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70例,均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乙组患者72例,均诊断为中期、晚期胃癌患者,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淋巴转移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一年淋巴转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所以对胃癌高危人群应进行定期胃癌筛查,一旦发现早期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郝志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并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以便于乳腺癌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8~2011-08收治的年轻乳腺癌患者6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即为实验组A组;再选取同期入院就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60例,即为对照组B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A组患者的pTNM分期中Ⅰ期的患者明显少于B组,组织学分级中A组患者3级的人数明显多于B组患者.A组年轻患者的PR阳性率、c-erbB-2阳性率、行保乳手术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老年患者,但A组年轻患者的ER阳性率低于B组老年患者.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为:以浸润性癌为主,肿瘤的直径大,且淋巴结转移率高,病理分期晚,组织分级高.
作者:张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C反应蛋白(CRP)、血清前白蛋白(PA)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发病一年内并发感染者51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非感染者5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NIHSS评分,血CRP及P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其原因.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P在观察组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在观察组减少,与对照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观察组的51例患者根据NIHSS评分再分为两组,发现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CRP增高明显,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PA水平在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明显降低,与轻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两种以上并发症发病率较高.结论:可将PA及CRP作为一项预测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对及早发现脑卒中恢复期感染患者,予以积极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黄亦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两组不同时期的门诊输液室患者,一组进行普通管理,另一组加强规范化管理.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严格的护理管理,有效控制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张桂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眼眶表皮样囊肿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5例眼眶表皮样囊肿CT图像资料,并结合病理分析.结果:CT示眼眶外上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CT值-167 Hu~12 Hu,囊壁薄而光整,边界清楚.结论:CT能明确病灶大小、形态、密度以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入路提供图像依据,提高手术成功率.结合临床,CT对多数眼眶表皮样囊肿可作出准确诊断.
作者:卢斌;覃罗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03~ 2011-05的127例住院病人进行结核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宣教及讲解.结果:127例病人对结核病的相关认识明显提高,并能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完成结核病治疗疗程.结论:健康教育在结核病人治疗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提高结核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早日切断传染源,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柯娟;陈蔚颖;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体质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的差异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3-01本院体检科进行健康体检中发现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和出生地人群出现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中医证候类型,并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年龄段的分布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加,在中医证候方面以气虚血瘀证候为主,不同出生地的人群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未见显著差异(P> 0.05).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及广阔的临床前景.结论:对于无明显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正确的中医体质类型辨识后,中医“治未病”思想应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及广阔的临床前景.
作者:郑粤湘;赵凤琴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观察硬化剂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01 ~ 2012-12应用奥曲肽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5例,监测曲张静脉压力变化.结果:应用奥曲肽后10 min内平均降低51% (2.45 kPa).结论:应用奥曲肽能降低肝硬化曲张静脉内压力,有利于控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出血,增强硬化剂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绍琨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多发性抽动之间的关系,提高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多发性抽动症致慢性咳嗽33例的临床特点及其误诊误治情况,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结果:33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表现为清嗓19例(57.5%),干咳9例(27.3%),吸鼻5例(15.2%).初期易被误诊为呼吸道感染,终误诊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5例(45.5%),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36.4%),过敏性咳嗽4例(12.1%),胃食管返流2例(6%).结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发声性抽动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常规治疗效果差的慢性咳嗽患儿要注意排除多发性抽动症.
作者:张炫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明确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教员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体重指数(BMI)的相互关系.方法:对64名飞行教员测量身高、体重和肝脏超声检查.根据脂肪肝的超声诊断标准和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对检出的脂肪肝与体重指数进行分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在64名飞行教员中,超重和肥胖共有30人,占47%;检出脂肪肝共15例,检出率为23.4%;18.5≤BMI< 24者,脂肪肝检出率为11.8% (4/34),24≤BMI< 28者,脂肪肝检出率为32% (8/25),BMI≥28者,脂肪肝检出率为60% (3/5)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可以有效地防止脂肪肝发生的.航医必须加强对体重超重和肥胖飞行员的健康教育和医疗干预.
作者:刘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血液样本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培养结果,探讨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在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以及构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BD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7 289份血液标本,对检出阳性的时间、阳性率、假阳性、假阴性和细菌种类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血液样本中快阳性检出时间为2.13h,在12h、24h、48 h、72 h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7%、61.0%、82.1%、96.3%.假阳性率为1.0%,假阴性率为0.2%.分离出19属,19种,共1126株病原微生物,阳性率为15.4%,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32株(56.1%),革兰氏阴性杆菌326(29.0%)占总检出率的85.1%.结论:全自动血培养系统的临床应用提高了病原菌检出的阳性率,缩短了阳性检出时间,检出细菌种类多,为败血症及严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丁世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表现为炎性肿块,27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13例表现为乳头溢液.5例表现为慢性乳管瘘.80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及彻底切除病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孙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不同PH值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大输液及相关药物的配伍提供依据.方法:配置一系列不同PH值的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灯盏花素,观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配置灯盏花素注射液时发生浑浊,主要与溶液的PH值有关,溶液在PH值高于4.2保持稳定.结论:配置灯盏花素的输液宜选用偏中性的0.9%氯化钠注射液.
作者:李煜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