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咏梅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采用抗生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临床实际效果和比较优势,从而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_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急性肺炎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哌酮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疗程均为7天.结果:(1)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恢复时间等三项指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项指标水平,且P均<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抗生素联合炎琥宁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是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肺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张敬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调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患者病例100例,对其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100%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数15.6天.平均使用抗菌药物的天数:13.6天,平均住院药费费用:4491.97元.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欠合理,用药时间过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品种过多,需加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
作者:王晓威;柏秀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消化道溃疡患者的内科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4例,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24例,在一般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强内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化道溃疡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内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苏笑萍;于乐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手术治疗方式选取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1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采取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比较两个组别患者手术实施过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情况,术后随平均随访1年,届时依据肘关节功能恢复评估标准评估肘关节恢复情况;通过以上数据探讨两种方法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平均住院时间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资料评估,实验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结果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手术治疗能够从生物力学、解剖学上更好的治疗成年人肱骨远端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春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我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产前检查的孕妇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21例孕妇中,HBSAg、抗HCV、抗HIV和 Tp-Ab的阳性率分别为6.51%、0.09%、0.02%和0.17%.结论:对孕妇进行相关性指标的检测极为重要,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母婴垂直传播、降低院内感染.
作者:王莉莉;朱美芹;陆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01~2011-12疑似异位妊娠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阴道B超和腹部B超,然后行手术及病理检查,83例患者的2种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阴道B超和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83例患者行手术及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异位妊娠,行阴道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79例,诊断准确率为95.1%,行腹部B超诊断为异位妊娠70例,诊断准确率为84.3%.结论:阴道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更为准确,在诊断中更有优势.
作者:郑瑞莲;刘方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心包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治疗方法多样,在此评价胸腔镜下心包开窗术在心包积液的治疗中的效果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效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40例初次患心包积液患者分别行胸腔镜心包开窗术治疗20例,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20例.观察心包积液有无近期复发,心包积液完全缓解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病人的创伤程度及术中临床费用上有无差异.结果:胸腔镜心包开窗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0 min(45~110 min),20例手术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胸引管保留时间3~14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经皮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组:纯植管时间2~15 min,1例出现术中心率减慢至40次/min,引流管保留时间6~16天,术后随访,无心包积液复发,也未发现缩窄性心包炎.但两组病人的创伤程度及临床费用上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是一个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世群;柳春燕;陈永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的干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0例,针对精神病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功能的改变.结果:80例患者在干预性护理以后,精神病耻辱感与社会适应力总评分比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结论:针对性的干预护理,能有效改善精神病病人耻辱感及社会适应力,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胡榴珍;陈其珍;费惠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温度和时间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01~2013-05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8例,对其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展开血常规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温度下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室温保存时间超过7 h、冰箱保存超过22 h便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结论:血液标本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随着时间的变化检验结果都会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应给予注意,不管是室温还是冷藏保存均需在22 h内完成.
作者:张骆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三甲医院抗血栓药物应用现状、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降低医药费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10年~2012 年抗血栓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 (DDC) 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抗血栓药物销售金额高,比2010年、2011年分别增长112.12%、44.21%,其中抗凝血药物销售金额历年位列第一.其中增幅较大的低分子肝素钙[国产]5000AXaIU、利伐沙班销售金额合计占全部抗血栓药物销售金额的68%.销售金额降幅较大的有低分子肝素钙[进口] 4100AXaIU、巴曲酶.其余品种略有波动,起伏不大,表明用量或价格趋于稳定.通过DDDs比较可见,低分子肝素钙[国产]5000AXaIU、利伐沙班、华法林、阿司匹林呈逐年上升趋势,低分子肝素钙[进口]4100AXaIU、巴曲酶的DDDs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余品种均呈不同程度的上下起伏.巴曲酶、奥扎格雷钠氯化钠、利伐沙班的DDC值排在前列,肝素、尿激酶的DDDc值略有下降,其余品种则上下波动或保持不变.结论: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副作用少、药效独特、安全性高的品种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符合治疗的基本原则,抗血栓药物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杨笑笑;陈君;赵庆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7月~2009年12月AMI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和传统组,各50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优质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药物治疗后心肌酶谱、心电图检查以及射血分数、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优质组心肌酶谱变化时间为10.34±1.33小时,ST段变化时间为1.50±2.42小时均显著低于传统组15.91±3.22小时,8.52±1.36小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治疗后射血分数为(67.32±4.74)%显著高于传统组(34.78±5.87)%,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26.34%显著低于传统组56.3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优于传统组.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来说作用显著,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云;蔡舸;高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GH水平的变化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对2010-04~2013-02收治的骨折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按照骨折的程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对照组患者为单纯的骨折患者,对患者的血清GH水平以及各时间点的GH水平变化进行测定分析,从而对比两组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效果.结果:以两周为测量界定,观察组患者GH水平相较于对照组升高比较明显,两组在不同时间点的GH水平具有差异性.结论:四肢骨折合并脑外伤能够使骨折愈合加速,其血清中存在的生长因子相较于单纯骨折者要多,且增加了骨折处的骨痂量,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治愈效果.
作者:陈杰;赖汝恰;刘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跟踪分析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肾脏损害情况.方法:选择2008年7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40例,高血压患者3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32例,病程均在10年以上,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血肌酐、血尿素氮及首次晨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并用干化学方法测定首次晨尿蛋白,之后每1年左右对患者随访检测一次,随访时间截止至2013年7月.结果:随访期间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高血压组尿微量白蛋白、颗粒管型及透明管型、干化学尿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颗粒管型检出率高于微量白蛋白、透明管型以及干化学尿蛋白;各组患者中干化学尿蛋白阴性的患者尿颗粒管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各组患者肌酐、血尿素氮均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多数仍在正常范围内,部分病例发展为肾病.结论:颗粒管型、尿微量白蛋白、尿透明管型比血肌酐、尿素氮和干化学尿蛋白更敏感,定期检查有助于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的早期诊断;尿蛋白阴性并不能认为没有肾脏损伤,仍需要重点观察尿管型.
作者:许峰;李继刚;张明明;王汉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钉对比牙弓夹板行颌间牵引术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2007年~2011年收治的82例颌骨骨折患者随即分为颌间牵引钉组和牙弓夹板组,牙弓夹板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牵引治疗,颌间牵引钉组采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钉牵引治疗.治疗后比较术后疗效;并在5个时间点测定DI、GI、CPITN指数.结果:经治疗后颌间牵引钉组总有效率为85.37%,牙夹板组总有效率为和78.02%,颌间牵引钉组总体疗效优于牙弓夹板组(χ2=10.015,P<0.05);2组的DI、GI指数经治疗后均上升,但牙弓夹板组上升显著(P<0.01);术后两组CPITN指数,颌间牵引钉组基本无变化,牙弓夹板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颌间牵引钉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治愈率高、治疗过程安全且对牙周组织不良刺激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宇;罗小玲;杨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CD166和TSPAN-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66和TSPAN-1蛋白在120例结直肠癌组织、20例结肠腺瘤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66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中阳性率分别为0、20%、5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AN-1蛋白在正常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2%,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66和TSPAN-1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有关(P<0.01);CD166和TSPA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524,P<0.001),二者表达完全一致率高达36.7%(44/120).结论:CD166和TSPAN-1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和发展有关,两者在结直肠癌的细胞增殖、浸润和转移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对于进一步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周心一;金建强;齐晓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麻醉期间有创动脉压监测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1-10~2013-0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0例,分别记录骨水泥植入前(T0)、植入时(T1)、植入后3 min(T2)、植入后5 min(T3)、植入后10 min(T4)及植入后20 min(T5)有创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及血气分析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在使用骨水泥后1、3、5 min内有创动脉压监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有明显下降,心率有明显加快.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通过有创动脉压可严密、实时地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用药,对于有效地防治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日华;郝润中;樊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人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降低血压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人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春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视神经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70只眼)视神经挫伤的住院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35只眼)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同时应用激素治疗;对照组35例(35只眼)除不用葛根素外其他治疗不变.治疗21天后根据患者视力、VEP观察治疗前后的视神经挫伤变化情况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视神经挫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勾晓梅;李雪丽;马新立;周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给予纳洛酮治疗,对两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潘晓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的观察组和给予莫沙比利单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负面情绪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临床症状评分(0.6±0.1、0.4±0.1、0.3±0.1、0.3±0.1)以及HAMD(12.4±2.1)、HAMA(14.8±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负面情绪,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