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踝部骨折中医手法整复的临床效果分析

陆小松

关键词:踝部骨折, 中医手法, 手法整复,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踝部骨折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9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中医手法整复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32例,好转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59%;研究组治愈4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保乳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改良根治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7.3%,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4.9%,组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5.1%.结论: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临床疗效良好、美容效果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李卫兵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大部分NSCLC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1].顺铂为临床常用的一线化疗药物,但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2].我院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改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至血糖稳定.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依那普利,10 mg/d;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10ug前列地尔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缓慢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尿β 2-MG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SCr、UAER及尿β 2-M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两组FBG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依那普利,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俐;刘力锋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自拟除痹汤配合西药治疗痹证日久37例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痹相应的西医疾病包括:风湿热、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痹证的临床机理复杂,且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和关节失养[2]..笔者采用自拟除痹汤辨证论治痹证日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启荣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套石篮在输尿管上段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套石篮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钬激光联合套石篮组)和对照组(单纯钬激光组)各44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单次碎石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单次碎石成功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输尿管损伤、术后感染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套石篮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中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更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品德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恢复期Bell's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剌配合刮痧法治疗恢复期Bell's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5例Bell's面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刮痧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配合刮痧治疗,对照组针刺方法及取穴同治疗组,治疗均以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标准,于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病例完成情况良好,两组基线情况良好,可比性强(P>0.05).对治疗后两组H-B分级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进行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H-B分级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刮痧法治疗恢复期Bell's面瘫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作者:马剑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失眠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分析其应用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60例失眠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31例,好转27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结论:对失眠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蔡经宇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TGF-β1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探索TGF-β1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7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30只和模型组40只,RNBS灌肠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在第8、29、50天每组处死10只大鼠,取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结肠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光镜下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细胞萎缩、脱落,组织结构破坏不完整,黏膜上皮炎性细胞浸润,部分可见黏膜表面糜烂、小溃疡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GF-β1表达在第8、29、50天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p1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GF-β1的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胥靖域;顾三元;王菊;王宝家;唐红屈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急诊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

    肠梗阻是我国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若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肠梗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急且危重常采用急诊手术治疗.为探讨急诊手术治疗肠梗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8月收治的60例急诊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志鹏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顽固性高血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140例,其中7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值、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西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士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174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单纯滋肾调肝汤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的变化,以改良kupperman症状积分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1组有总效率为65.52%,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60.3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调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弥补了单纯中药、针灸治疗的不足,且效果稳定,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饶安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

    目的:探讨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行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术后用红油膏及各半丹换药;对照组采用经典的切开挂线术,术后用雷夫诺尔纱条换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治愈率及治愈患者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疲痕面积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内口挂线主管切缝及支管拖线法治疗难治性肛瘘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谌建平;章敏;胡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一般以女性患者多见.肿瘤多质地坚硬,随吞咽反射上下活动.临床表现为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症状[1].该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临床对于未分化的甲状腺肿瘤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现笔者将本院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丹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3例(69膝)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优47例,良9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行走及活动范围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63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度增加,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陈新文;纳贝;樊国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顽固性心衰临床治疗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心衰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泵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泵入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伊力哈木·阿不力米提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多根多处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9月46例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26例患者采用钛合金肋骨爪内固定,11例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9例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选择同期采用保守治疗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对各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19.6%,其中肺不张3例,肺炎6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52.5%,其中肺不张10例,肺炎11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胸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行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刚;洪剑平;许海平;陈斌;许文博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全身麻醉诱导期喷他佐辛对舒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喷他佐辛在全麻诱导期对舒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全身麻醉下行脊柱或四肢矫形外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喷他佐辛组(P组)、芬太尼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常规全麻诱导后利用靶控输注技术维持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为0.3ng/mL,P组给予喷他佐辛30 mg,F组给予芬太尼0.1 mg,C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观察气管插管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三组基础病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诱导前与插管前心率、血压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后2 min、3 min时P组、F组心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P组与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组血压与心率变化大于15%患者2例,F组1例,显著低于C组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F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诱导期喷他佐辛30 mg静脉推注可增强舒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其效能与0.1 mg芬太尼类似.

    作者:张亮;王嘉锋;杨宇光;李金宝;邓小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体会

    目的:对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124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回顾性分析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声诊断乳腺肿瘤的符合率为96.8%,误诊率为3.2%.结论:乳腺肿瘤检查过程中,应当按照肿瘤的血流情况、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肿块的内部回声、边界、边缘、形态,是否存在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进行全面性及综合性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168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感染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方法:将入选的16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和传统用药组,比较两组的高体温、退热时间、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经各自用药后,围手术期用药组的高体温、退热时间、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于手术前后均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更有利于控制患者体温,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术后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研究与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花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高度怀疑脑颅病变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观察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低剂量组CTDLw吸收量相当于常规剂量组的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扫描技术获得的扫描图像质量下降,与常规计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诊断结果相同.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不仅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而且可减少辐射,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作者:刘锦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