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氟烷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罗光慧

关键词:心肌, 保护, 地氟烷, 缺血预处理
摘要:吸入麻醉药具有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作用,这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地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增加NO、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等机制有关,现就地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目的:探讨开、闭角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以我院实施了围手期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预防组,以未加强预防处理的120例病例为对照组.双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8%,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9%.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期预防措施可以极大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乔玉春;路海峰;谢飞;郑卫华;王智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合理用药的举措与体会

    随着公众认知度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如何合理用药、已成为当今社会有识之士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加强药事管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内容,进季了探索,引导医生和患者走出用药误区,建立合理用药观,权衡利弊安全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疗效.

    作者:胡家兴;祝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术式治疗髋臼骨折106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12收治的髋臼骨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6例髋臼骨折患者经过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后,达优者83例(占78.3%),达良者15例(占14.2%),达可者8例(占7.5%),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2例(占1.9%),坐骨神经损伤麻痹1例(占0.9%),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根据骨折类型及其他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作者:吕德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和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对比分析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2009-01~2009-12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 0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及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有效性.结果:经过研究比较分析,酶联免疫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8%,胶体金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48%,两种方法比较,检验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结论:临床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效果,都能够直观、准确的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出来,为临床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德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规范护士交接班程序的成效体会

    目的:以规范护士交接班,提升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制定交接班的交班要求,落实交接内容,实施交接程序,进行成效对比.结果:规范交接班达到了和谐护患关系,提升满意度;加强护士责任心,保证护理安全;增强护士自觉学习能力,提升护士业务水平.结论:护士交接班的规范,有利于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陈敏;杨晓丽;田爱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 RNA (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RT-PCR 法检测 TERC 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TERC 基因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TERC 基因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表明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蔡日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老年肝硬化并发医院感染的原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8例老年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①本组资料67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医院感染者203例,感染率29.49%;②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系统感染31.53%,自发性腹膜炎26.11%,胆道系统感染12.81%,肠道感染12.32%,泌尿系感染7.8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5.91%,其他3.45%;③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病情、合并肝性脑病、患有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广谱抗生素及住院时间有关.结论:老年乙肝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相关因素对于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晶利;陈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研究组则加用地塞米松,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半年后予以测评,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结论: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费用低,病人经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娟;柴家丽;催玉凤;关标;玄昭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疾患,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相通,其间无毛细血管[1].临床上多以出血、癫痫、头痛、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我院于2009-01~2011-06共收治22例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李颖;蒲尚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查滨;张莉;隋振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头痛宁胶囊治疗头痛9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对各种类型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住院和门诊头痛患者共98例,均予头痛宁胶囊口服治疗28 d,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差异和不良反应.结果:经口服头痛宁胶囊后头痛均明显改善.结论:头痛宁胶囊对各类头痛治疗疗效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朱福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急腹症误诊为阑尾炎14例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炎误诊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4例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前者以妇科疾病为主;后者误诊病种分布较分散.结论:病史采集不全面,查体不准确,临床思维局限,对特殊群体(小儿、妇女、老年人)医学综合知识认识不足是造成误诊的根本原因.

    作者:王成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人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老年人腹腔镜手术中的护理特点.方法: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97例到手术室后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45±19)min,住院时间(6±1)d;手术后随访见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23例,腹部皮下气肿5例,未见发生出血或感染,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无皮肤压红、压伤,电灼伤出现,未出现神经麻痹及损伤,四肢活动良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出现.结论:手术室护士有强烈的责任感,掌握现代护理技术,熟悉有关腹腔镜各种仪器的性能及正确的维护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是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作者:蓝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生物力学角度分析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断裂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共计19例脊柱内固定断裂病例,从内固定位置、形态、进钉角度等方面,结合人体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分析认为脊柱内固定系统断裂的主要原因包括:①未能根据生物力学重建的需要选择佳的内固定器材;②术中操作不当;③骨折部位未行必要的植骨;④内固定留置体内时间过长.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脊柱内固定材料断裂,术前对患者病情应当进行充分的评估,根据生物力学稳定性重建的需要来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和适当的内固定材料;必要时应在术中一期植骨,有利于重建其稳定性;此外术后康复期佩戴适当的外固定支具,也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培;杨斌辉;刘丰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探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0~2011年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护理技能满意、护理服务态度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度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护理纠纷、知识技能增加均明显优于实施前,经比较均(P<0.05).实施人性化管理后护士对工作环境满意度、同事关系和谐略高于实施前,经比较(P>0.05).结论: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周云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地氟烷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吸入麻醉药具有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作用,这为围手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地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药,其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增加NO、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等机制有关,现就地氟烷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罗光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13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护理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和理想的护理方法.方法:注重惊厥时的护理、高热护理、止惊止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惊厥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体温在30 min内降至正常19例,降至38.5℃以下94例;60 min以内降至正常78例,降至38.5℃以下35例,有效率达100%;原有惊厥症状消失;未见虚脱、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成熟有关;物理降温或加用药物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有效手段.

    作者:滕高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肠梗阻的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肠梗阻的手术时机,降低肠梗阻的病死率,提高外科治疗肠梗阻的质量和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1年我科共收治的113例不同类型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病例中,9例为动力性肠梗阻,104例为机械性肠梗阻(92%),保守治疗成功47例(42%),手术治疗66例(58%),其中63例临床治愈,3例死亡(4.5%).结论:及时判断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准确的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时机,对肠梗阻病人的愈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咏江;黄贵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1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12例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9-01~2011-03本院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患者12例,所有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所有患者跟骨骨折行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术;对外踝骨折,4例采用空心钉外固定,其余8例采用术后石膏外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12例患者随访时间12~18月,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非常满意10例,满意2例,无出现外踝疼痛,肿胀等现象.结论:单纯跟骨骨折伴外踝骨折是临床少见骨折类型,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后,能获得满意效果,但临床医师应重视此类型骨折存在.

    作者:石少辉;吴国平;孙强;文海昭;王冉东;李海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原30例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3~2011-12我院收治的3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护理相关资料,了解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相关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易发于产后2 h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3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与对应的护理对策,能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岑海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