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红
目的:总结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常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膀胱痉挛、TURP综合症、尿失禁、尿液外渗、下肢静脉血栓、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加强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为1 487例患者行前列腺电切术,术后163例出现并发症,经过治疗护理出院时并发症治愈或好转.结论:加强观察,采取正确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化学发光法快速检测HBsAg及患者乙肝两对半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酶联免反应加速仪取代乙型肝炎病毒检测操作步骤中的恒温箱37℃温育,其余操作步骤均相同,同时检测HBsAg标准品、正常人血清和196例乙肝患者血清两对半标志物.结果:加速仪反应30 min已达佳实验效果,加速仪的特异性为100%,加速仪反应30 min与恒温箱37℃温育60min实验结果一致.结论: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应用于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具有加速反应功能,可缩短一半反应时间,准确度高,可替代常规温育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微创穿刺的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02例血肿进行微创穿刺.结果:降低了死亡率及致残率.结论:不需进手术室,局麻即可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且容易接受,费用低,疗效好,术后无手术痕迹.
作者:赵敬河;迟美秋;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DR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的研究发现许多炎症因素如白细胞浸润、黏附分子及许多炎症因子的表达与早期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抗炎药物可通过抑制白细胞积聚、降低炎症因子表达等过程,阻止或减缓DR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宋昊刚;赵君;程笑冬;赫红丹;金奎东;王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为临床对于脑梗死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院2005-01~2011-12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例,对照组88例,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梗死组的IMT、EI明显比对照组的高(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偏心指数(EI)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作者:陈宝龙;吕志强;王运平;杜学文;刘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前患儿的焦虑紧张情绪给予心理矫正结合家长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体会;方法:选择266例2岁~14岁需要手术的患儿,根据不同情况给子相应健康指导.结果:所有患儿及家长经过适当的健康指导后可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针对家长的护理教育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家长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结论:介绍心理矫正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吴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技巧改进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7例住院分娩会阴侧切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缝合术,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会阴侧切缝合术,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8%,观察组伤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12±0.88)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5.18±2.27)d,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16,P<0.01).结论:临床采用改进后的会阴侧切术缝合技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缝合技术,能够促进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机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大大减轻产妇的痛苦,并能够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产妇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念梅;熊玉梅;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和理想的护理方法.方法:注重惊厥时的护理、高热护理、止惊止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惊厥后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体温在30 min内降至正常19例,降至38.5℃以下94例;60 min以内降至正常78例,降至38.5℃以下35例,有效率达100%;原有惊厥症状消失;未见虚脱、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机制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还没成熟有关;物理降温或加用药物治疗是控制惊厥的有效手段.
作者:滕高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为探索短化方案在治疗肺结核病人中毒副作用发生的频度、强度.方法:对805例肺结核病人采用全球基金结核控制项目统一短化方案治疗.结果:毒副反应发生率85%,其中胃肠道反应占40.2%;因毒副反应严重而终止治疗占1.3%.约80%的毒副反应发生在用药2个月内.结论:毒副反应发生与化疗方案中药物组成多、剂量偏大、空腹服药及个体差异等有关.
作者:熊颖;张爱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应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并设44例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64%,对照组有效率75.0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以上两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能够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促进前列环素的合成,抑制脑血管痉挛,改善缺血半暗带血液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
作者:周萍萍;杨青兰;高晓艳;夏彩秋;谷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对67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治疗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MRI特征表现.结果:有5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患者有T1相高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此56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共发现病灶数103个,以基底节区、丘脑、内囊为主.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3.5%,不同OCSP分型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有5例患者在发病6 h之前得到诊断,有58例患者在发病6~12 h得到诊断,2例患者在发病12 h后得到诊断.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依据.
作者:李超;李冬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12~2012-02在我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尿酸增高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通过查房随访和健康讲座提倡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心衰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与别嘌呤醇(0.25 g),1次/d.随访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和随访期心功能(NYHA)分级及超声心动图中心功能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3个月治疗后血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血清中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对照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为60.8%,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高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别嘌呤醇治疗伴有血尿酸增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血尿酸水平,同时有效改善心功能.
作者:查滨;张莉;隋振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和研究组24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针刺运动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马西平,研究组则加用地塞米松,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分别于治疗前后及半年后予以测评,观察治疗后患者面部疼痛缓解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7%和75.0%,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结论:地塞米松短程静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费用低,病人经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宏娟;柴家丽;催玉凤;关标;玄昭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索宫腹腔镜联合下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的医院内2006~2010年期间收住的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提示为输卵管阻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66例行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进行后顾性分析.结果: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提示伞端闭锁54条,输卵管周围粘连60条,峡部不通8条.在腹腔镜直视下发现,66例患者慢性盆腔炎共5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盆腔结核1例.经手术处理后,术后随访到30例,半年内受孕10例占33.3%,1年内受孕8例占26.7%,1年以上受孕5例占16.7%.结论: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诊治输卵管阻塞所致的不孕症中起着重要诊治作用.
作者:王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42例胎盘早剥病例,分析其原因、症状、体征、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胎盘早剥发率0.9%,产后出血、DIC、子宫切除等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同期住院分娩的发病率.结论:胎盘早剥对母儿威胁大,应尽早诊断,尽快积极处理,以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及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张荣吉;杨秋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理想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12收治的髋臼骨折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06例髋臼骨折患者经过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后,达优者83例(占78.3%),达良者15例(占14.2%),达可者8例(占7.5%),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5%.术后发生关节内感染2例(占1.9%),坐骨神经损伤麻痹1例(占0.9%),治疗效果理想.结论: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根据骨折类型及其他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
作者:吕德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患者疾病的变化特点,及生理、心理特点,采用相关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心血管疾病采用了一般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配合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杨丽梅;陈小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左甲状腺素联合小金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已确诊的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例,分成左甲状腺素联合小金丸组(114例)和单用左甲状腺素组(72例),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甲亢发生率、甲减发生率,其它副反应.结果:左甲状腺素联合小金丸治疗总有效?0.35%,高于单用左甲状腺素治疗组(68.05%),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左甲状腺素联合小金丸治疗组甲亢、甲减发生率以及副反应方面与单用左甲状腺素治疗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甲状腺素联合小金丸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明显优于单用左甲状腺素治疗,能缩小单纯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重量,提高美感,且用药安全,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陈正福;张洁;马丽;张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疾患,是由一团动脉、静脉及动脉化的静脉(动静脉瘘)样血管组成,动脉直接与静脉相通,其间无毛细血管[1].临床上多以出血、癫痫、头痛、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我院于2009-01~2011-06共收治22例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出血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李颖;蒲尚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检验方法.方法:2009-01~2009-12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 00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酶联免疫及胶体金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有效性.结果:经过研究比较分析,酶联免疫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38%,胶体金法检测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48%,两种方法比较,检验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结论:临床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测均有较好的效果,都能够直观、准确的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出来,为临床的诊断、预防、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德全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