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现状及对策

白雪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复杂、发病率高、采取综合治疗的特点要求患者通过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重复住院率及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进行浅谈.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Switch术后护理1例

    TGA的病理解剖特征是心房、心室连接正常,心室、大动脉连接异常,即肺动脉发自左心室,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若无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则使体肺血液循环完全隔离,导致严重缺氧,如不及时进行手术纠正,一年内80%~90%的患儿死亡.

    作者:闫燕;鱼娟;张青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中的应用

    为了促进人性化工作的开展,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优质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服务过程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尊重患者,关爱患者,方便患者和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贯穿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经过1年时间的努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实现了主动服务,真情服务,人性化服务.

    作者:卢金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的患者采取择期PCI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AM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06~2010-06期间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再通的患者116例,其中接受择期PCI治疗者53例,未行PCI者6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后均选用β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阿斯匹林、调脂类等药物,随访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PCI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随访期间无心源性猝死及再梗发生,心绞痛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溶栓冠脉完全再通率低,此类患者择期PCI术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高振军;张莉;周殷;陈志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自我护理现状及对策

    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复杂、发病率高、采取综合治疗的特点要求患者通过自我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重复住院率及减少医疗资源的使用.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状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进行浅谈.

    作者:白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

    目的:探讨他汀类调脂药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脉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控制均达标),监测其服用阿托伐他汀8周前后的24h动态血压,比较服药前后脉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脉压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杓形节律增多,非杓形节律减少,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压控制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脉压,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有效的控制血压.

    作者:郭志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156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前期的图像特点及临床治疗经过与疗效复查情况.结果: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血管可了解血管的形态结构、管腔血栓形成的程度及彩色血流动力学等改变.及早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即血栓前期,并在血栓形成之前及时采用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结论:彩超检查对四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作者:岳巍;鲁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69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患者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过敏史,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大多数患者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极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而造成误诊.治疗上主要以针对症状及发病原因行对症和预防性治疗.结论:临床医生熟练掌握诊断标准是防止漏诊、误诊的关键,及早、正规,有效的治疗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曹银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牙髓失活剂的临床应用

    目的:介绍开放牙髓使用牙髓失活剂的利与弊.方法:快速钻开牙髓后,清除残渣腐质,用小棉球浸丁香油再拌以牙髓失活剂填到洞底露髓处,再用干棉球阻于洞口,48h后更换药物.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后,170例201颗牙在48h后复诊,一次性失活162颗牙,有效率80.5%,第二次39颗牙使用失活刺48h后复诊,所有病例疼痛症状缓解.结论:开放牙髓使用牙髓失活剂,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方法正确,用药适量,是一种经济省时,利大于弊的方法.

    作者:吴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严重胸部外伤1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0例胸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愈124例,死亡6例,占4.6%,死亡病例均伴有重要脏器的损伤,其中包括重型颅脑损伤2例,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3例,死于心脏穿通伤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例.结论:胸部外伤多呈重症、急症、危症,尽快明确诊断,优先处理致命伤,正确地处理是提高胸外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边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正畸+固定修复治疗成人前牙散在间隙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直接修复或正畸达不到满意效果的前牙散在间隙患者,采用正畸+集中修复治疗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20例前牙散在性间隙患者,正畸利用方丝弓矫治疗器或片段弓技术,排齐关键小间隙,将散在间隙集中为大间隙,矫治时间3个月,保持3个月.正畸后恢复义齿修复主要是烤瓷冠桥.结果:前牙散在间隙通过正畸后修复治疗,前牙形态正常,左右基本对称美观,上下前牙中线与面中线协调一致,覆合覆盖关系正常,外形恢复自然美观,符合生理要求,特别对轻度牙周病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有效结合更利于患者功能和美观的恢复,而在前牙区其美容效果更加突出.

    作者:赵志才;马冰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二种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82例临床比较

    目的:探索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法,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缓解病人痛苦,缩短疗程.方法: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士移,高位挂线,痿管分段开窗,旷置置管引流;对照组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结果:47例手术病人治愈率100%,随访2~3年无复发病例,与对照组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相比在治愈率和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平均住院日,伤口愈合时间,手术后遗症等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此术式有降低手术后遗症,缩短疗程,加快创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符合现代手术微创化的大趋势,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理想手术方法.

    作者:叶兴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用于终止孕12-18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在孕12~18周引产中的疗效.方法:将61例孕12~18周具有中期妊娠引产指征的孕妇分为A组(31例)和B组(30例),两组米非司酮均按50mg Q12h服用,共服3次,总量150mg,服药前后2h均空腹,于末次服完米非司酮后间隔1h分别采取:A纽顿服米索前列醇600μg;B组阴道-次性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对两组引产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疗效满意,不同给药途径引产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米非司酮50mg,Q12h,共三次并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次性阴道给药用于孕12~18周中期妊娠引产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菁;王红英;杨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手术室护患关系探讨

    随着社会进步与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不仅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更需要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沟通的精神[1].护患关系成了医学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除了配合麻师医生进行麻醉和手术医生实施手术外,另一重要的工作职责是考虑手术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及亲友在一种特殊环境中交感互动形式的短暂人际关系,是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广泛、影响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当前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

    作者:杨琼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黄芪提取物对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对小鼠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只.A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B、C组为试验组,过对小鼠连续14d灌胃黄芪提取物,称量小鼠的体重变化,测定肝脏SOD、CAT、GSH-Px活性和MDA浓度,计算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并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小鼠体重,肝脏组织中SOD、CAT、GSH-Px的含量,小鼠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有显著提高(P<0.05);肝脏中MDA水平显著降低;MTT比色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OD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以活性成分黄芪多糖为主的黄芪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体重和免疫器官的总质量,能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机能,并且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作者:高德富;刘晓蕙;樊剑鸣;张小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研究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300例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有效预防并控制外源性病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暴露程度可大限度降低感染率.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是降低切口感染的重要途径.

    作者:张宇;陆劲松;周东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膝骨关节炎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附182例分析)

    目的:分析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程度和特点,指导临床治疗与康复.方法:纳入182例膝骨关节炎病例中疼痛、功能障碍等主要临床表现,并按不同严重程度加以量化.分别计算出不同项目、不同等级,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总体发生率,评估严重程度及分布,分析其特点,总结出规律.结果:9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以下楼等冲击性运动发生率高,严重程度重;功能障碍多出现在需其它关节协助的复合性动作,以进出汽车、去卫生间等需维持一定身体姿势,屈膝负重的活动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结论:膝骨关节炎是一有较高致残率,且严重程度较高的老年关节疾病,康复的重点应放在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肌肉上.

    作者:魏瑞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干化学法检查与尿液红细胞镜检的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尿液红细胞镜检与干化学法检查比较分析.方法:用FACT-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上海XSP-4C显微镜、尿沉渣定量计数板进行红细胞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微量符合率差别较大,而阴性符合率两种方法比较接近.结论:干化学法可以提高红细胞检测的灵敏度,对尿液红细胞被破坏的样本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镜检可以鉴别红细胞的形态,对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刘立忠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肺癌的早诊断检查方法概述

    肺癌是常见,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起病隐匿,多数肺癌发现时已到晚期,致使治疗困难,生存时间缩短.所以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对目前肺癌的相关检查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任文贵;任怡;刘彬;罗立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05-01~2009-06股骨干骨折患者65例,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结果:65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12周,未发生骨延迟愈合或骨不连.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在有效可靠固定的前提下,大限度减少剥离骨膜,保护局部骨折块的血运,加速骨折愈合,保护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冯程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8例分娩方式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04-01~2010-10南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68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医疗费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10例与同期非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10例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5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HCS)58饲进行对照.结果:17例阴道试产,10例试产成功,成功率58.82%;RCS 58例,手术产率85.29%.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又(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198.9±4.5)mL、(166.5±12.6)mL],平均住院天数[(8.60±1.56)d、(5.20±0.22)d],医疗费用高;RCS组产后出血率(6.90%)较PCS组(0)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训宫产的绝时指征,无试产禁忌者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作者:李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