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角子宫妊娠合并残角子宫1例

王媛媛

关键词:单角子宫, 妊娠, 残角子宫
摘要:单角子宫系一侧副中肾管正常发育形成,约65%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对于这种晚期妊娠畸形子宫,由于宫腔轴向,宫腔形态发生变化,宫腔相对狭小,胎儿在宫腔内活动受限,胎位异常发生律高.畸形子宫由于宫颈,宫体肌肉发育不良,神经分布不均匀引起子宫不协调收缩,易出现胎膜早破,早产,产程停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现将收治1例分析如下.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单角子宫妊娠合并残角子宫1例

    单角子宫系一侧副中肾管正常发育形成,约65%单角子宫合并残角子宫.对于这种晚期妊娠畸形子宫,由于宫腔轴向,宫腔形态发生变化,宫腔相对狭小,胎儿在宫腔内活动受限,胎位异常发生律高.畸形子宫由于宫颈,宫体肌肉发育不良,神经分布不均匀引起子宫不协调收缩,易出现胎膜早破,早产,产程停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现将收治1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临床研究(附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诊治环节要点.方法:国内外文献回顾结合16例病例临床分析.结果:16例患者多于戒毒后4 d至2周内起病,临床表现以淡漠、构音障碍、反应迟钝、走路不稳为主,并出现肌力、肌张力、腱反射改变.头颅MRI病灶均累及小脑半球(100%),累及脑叶白质者14例(87.5%),内外囊者7例(43.7%),脑干部4例(25%),胼胝体部3例(18.8%),齿状核等灰质核团被累及者6例(37.5%).病灶不被强化.CSF化验无明显异常.给予脱水及对症治疗之后,14例好转出院,1例无变化,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多于戒毒后亚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及锥体束受损症状要临床表现,病灶主要累及小脑半球,大脑皮层,胼胝体等部位白质,灰质核团可以受累,病变在MRI上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临床注意与大面积脑梗塞、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及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等疾病鉴别,治疗方法无特殊,预后一般尚佳.

    作者:吴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目的:实验重点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增强镇静及镇痛作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将40例需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中应用舒芬太尼+咪唑安定,芬太尼+咪唑安定,观察镇痛、镇静效果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唤醒时间与术中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但舒芬太尼组镇静效果强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组复合咪唑安定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取得良好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实用.

    作者:王宏伟;安万丰;刘凤娟;孙鑫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卵巢功能早衰28例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效果.方法:自拟方药: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茯苓10 g、炙甘草3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制首乌10 g、仙茅10 g、仙灵脾10 g、陈皮5 g、牛膝10 g、制香附10 g.结合临床证加减.结果:28例患者中,排卵正常,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的20例,症状改善有月经来潮,无排卵现象的6例,服药后无月经来潮的2例,均为大年龄的.治愈率71.4%.结论:中药方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疗效显著.

    作者:黄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2008年我院传染病报告评估

    1 临床资料2008年度各科室共上报传染病136例,其中57例为门诊病例,76例为住院部临床科室病例,无漏报病例,报告率为100%.在报告的全部传染病病例中,结核病所占的比例大,占61.76%;

    作者:陈志伟;李骊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长期而单调的治疗方式,透析期间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经济压力等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会上的压力,而处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中,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了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55例在我院血透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林世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腹腔镜探查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讨论腹腔镜在不明原因腹水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7例不明原因的腹水的检查结果.结果:明确诊断27例,诊断率100%,其中18例腹腔结核,7例腹腔转移癌,2例妇科肿瘤.结论:腹腔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马竹芳;陈保银;庞林元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彩超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肾结石患者彩超引导下定位穿刺,经皮肾镜取石.结果:4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均1次穿刺成功.41例患者1次性手术取石成功,占97.8%,1例鹿角形结石1次手术残留,占2.2%.没有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彩超引导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定位准确,术中监测,及时评价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诗山;吴邦骐;李洪霞;刘银梅;马强;许丽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常规查出冷凝集综合征1例

    血常规在临床诊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对炎症、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都有重要的作用.在检查血常规时发现特殊1例:EDTA-K2抗凝血红细胞快速凝集,仪器难以检测,查阅病人病例如下.

    作者:陈众;张小方;崔尧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RCP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创始于1968年,1973年引入我国,经过近年来技术及器械的发展,使其在胰胆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ERC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奥迪氏括约肌切开术(EST),胆、胰管取石,内支架置入,鼻胆引流等技术使ERCP得到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ERCP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少、可重复使用的诊疗技术.但是ERCP的广泛开展仍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所以防治并发症在诊疗过程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ERCP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潘春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骨创伤治疗仪在创伤性骨折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加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治疗时间每次40 min,1次/d,10 d为1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骨创伤治疗仪能明显加快骨的愈合速度,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

    作者:唐传中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作用,并观察白藜芦醇(Res)对SAP大鼠PM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SAP组和Res组3组.制模后4、12 h剖杀大鼠.分离PM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与SAP组比较,Res组胰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SAP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SO组(P<0.001);与SAP组比较,Res组PM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01),但仍高于SO组(P<0.05).结论:PM在SAP发病机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Res能显著减轻SAP时胰腺组织损伤,其机制与抑制PM功能,从而抑制TNF-α和IL-1β的分泌有关.

    作者:王烜;邓明明;夏国栋;张留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目的: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优越性、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57例四肢骨折.结果:57例病例均获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3~13个月,平均5.3个月.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特别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污染重的开放性四肢骨折.

    作者:王广宏;魏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硬化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反复作用损害肝脏,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由于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门静脉高压引起机体多脏器发生一系列变化.严重者可出现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难以治愈.给患者生命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尤其是发生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时有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在身心上承受很大痛苦.因此积极治疗的同时,还需有效的护理,以改善病人的不适和缓解病人的压力.我科从2007-01~2007-12共收治肝硬化病人67例,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康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回顾分析总结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分析34例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1.5年,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Ⅰ级)4例,部分生活或可独立生活(ADLⅡ级)8例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ADLⅢ级)12例,卧文档但有意识(ADLⅣ级)4例.结论:血肿消除去骨瓣减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溢血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杜玉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气管导管气囊适当压力持续充气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探讨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气囊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ICU 60例机械通气(48 h以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气管导管气囊以适当压力持续充盈充气方法;对照组对气管气囊定时(充气-放气-再充气)循环充放气方法观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差异.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3例;对照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13例.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导管气囊持续保持适当的压力充盈的充气方法可有效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

    作者:罗华;赵雪颜;林丛花;徐小彭;陈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运用速避凝治疗的疗效及临床护理.方法: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脐周速避凝注射液注射治疗.结果:治疗后,除了6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淤斑外,其他患者没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所有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疼痛消失,经心电图检查ST-T也逐渐回复等电位线.结论:使用合适的药物和相应的护理,对于治疗急性心机梗死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张慧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某工厂职工患高血压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厂职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厂在职职工1 650人体检中高血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各年龄组检出率及血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315人,检出率为18.8%.其中男性高血压检出率为23.77%,女性检出率为5.0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上升趋势(P<0.05).将调查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及血压正常两组,调查结果显示两组体重指数有显著差别(24.68±3.07 vs 23.73±3.02,P<0.05);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44.96±8.92 vs 35.55±6.87,P<0.05),高血压组家族史、吸烟的阳性率高于非高血压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职工健康教育及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以提高职工健康水平.

    作者:丁伟;王永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0.5%氟康唑滴眼液每2 h 1次滴眼,0.2%氟康唑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用药5~7 d,0.5 mL结膜下注射,隔日1次,阿托品散瞳,角膜营养滴眼液滴眼,隔日1次,并刮除病变区坏死组织、分泌物及角膜上皮,用10%碘酊烧灼创面,隔日1次.结果:治愈25只眼(44.64%),好转19只眼(33.92%),无效12只眼(21.43).结论: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经济、方便、疗效较好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丁磊;陈为花;赵恩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开颅术后吸收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手术后吸收热的退热疗效.方法:按我院神经外科自然病区随机分为两组,对颅脑手术后患者分别用醒脑静注射液(醒脑静组,8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9例)治疗,比较2组退热幅度和退热疗效.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退热幅度、退热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颅脑手术后吸收热有确切的退热作用,退热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其临床主要症状.

    作者:张泽舜;沈有碧;谭齐家;黄涛;隋立森;罗小川;韩富 刊期: 2009年第09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