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钙素原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蔡利励;陈玉;郑剑锋;李华;何显炬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与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血清PCT水平,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电阻抗法测定白细胞(WBC)水平,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与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24h、2d、4d及完全治愈时测定血清PCT、CRp、WBC水平.结果 (1)细菌感染组PCT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而细菌组CRP与病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菌组WBC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2)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可显著升高,当细菌感染被控制后,血清PCT可以迅速回落至正常范围,而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结论 检测血清PCT水平能较好的将细菌性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做出区分,可作为细菌性上呼吸到感染早期诊断指标.血清PCT检测结果还可反映抗菌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提供依据.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注射sCD14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sCD14)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模型小鼠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以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烫伤sCD14治疗组(n=2q,烫伤治疗对照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观察3组小鼠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以及血糖水平变化.结果 烫伤sCD14治疗组小鼠血清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以及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烫伤治疗对照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sCD14治疗可降低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机体炎症反应,改善高血糖,提示sCD14可作为改善严重创伤内毒素血症炎症反应和高血糖的有效药物.

    作者:万玲;胡晓潞;张萍;王浈;王占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降钙素原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与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血清PCT水平,自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电阻抗法测定白细胞(WBC)水平,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与治疗前、使用抗菌药物24h、2d、4d及完全治愈时测定血清PCT、CRp、WBC水平.结果 (1)细菌感染组PCT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而细菌组CRP与病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细菌组WBC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2)在抗菌药物治疗前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可显著升高,当细菌感染被控制后,血清PCT可以迅速回落至正常范围,而CRP、WBC在细菌感染被控制后回落速度慢于血清PCT.结论 检测血清PCT水平能较好的将细菌性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做出区分,可作为细菌性上呼吸到感染早期诊断指标.血清PCT检测结果还可反映抗菌药物的疗效,为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菌药提供依据.

    作者:蔡利励;陈玉;郑剑锋;李华;何显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南昌市级医院临床供血情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血液预警信号已在全国多个地区拉响并已呈逐渐升级的趋势,部分地区出现供血紧张.我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血紧张局面,为了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有必要对我市临床供血和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调查分析我市近6年来临床供血情况,以便了解临床用血情况,进一步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宏;刘福昌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清β-HCG增长幅度联合孕酮含量分析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应用血清β-HCG增长幅度联合孕酮含量分析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孕第5-8周内153例正常妊娠和127例异位妊娠患者间隔48h两次血清β-HCG和孕酮含量.结果 异位妊娠组患者的血清β-HCG和孕酮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P<0.05);正常早孕组间隔48h血清β-HCG含量增长幅度>50%,平均增幅91.75%;异位妊娠组间隔48h血清β-HCG含量增长幅度<50%,平均增幅30.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早孕和异位妊娠血清孕酮含量在孕5~8周的增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血清β-HCG增长幅度同时联合血清孕酮含量分析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志勇;钟柏林;钟水娇;杨丽霞;刘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抗-c和抗-E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报告

    Rh血型系统抗体会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临床输血工作中由一种免疫抗体或天然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案例常见报道,而由两种或以上免疫抗体或天然抗体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十分罕见.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1例由抗-c和抗-E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日富;李希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次微生物混合考核盲样检测分析

    近期,江西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受理了我疾控中心提出的实验室资质认定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二合一的申请,并向我疾控中心检验科发放了微生物考核盲样,以此来综合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试剂的质量及技术人员操作能力,此次考核有益于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1].现将我中心检验科的盲样考核结果及检验过程报道如下.

    作者:付冬莲;袁国辉;赖玉珍;周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O2及温度对显微活细胞培养系统动态观察活细胞Ca2+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CO2及温度改变对显微活细胞培养系统动态观察活细胞Ca2+变化的影响.方法 建立显微活细胞培养系统,CO2及温度可以通过CTI-Controller 3700 digital和Tempcontrol 37-2 digital进行控制改变,细胞分为A组:5% CO2维持37℃温度正常实验组、B组:无CO2但维持37℃温度组和C组:5% CO2室温温度组三个组,动态观察活细胞Ca2+荧光变化结果,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荧光强度从2 min到5 min逐步增强(P<0.05);B组荧光强度从1 min到5 min逐步减弱(P<0.05);C组荧光强度从2 min到5 min逐步减弱(P<0.05).与A组的比较,B组从1 min到5 min时间点荧光强度分别减弱(P<0.05);与A组的比较,C组2 min到5 min时间点荧光强度分别减弱(P<0.05).结论 CO2及温度改变对动态观察活细胞Ca2+有较大的影响,维持5% CO2及37℃为活细胞动态观察实验中CO2及温度的佳条件.

    作者:吴伟全;李元歌;王思捷;王永存;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应用技术性学科,其知识点纵横交错,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留学生由于语言方面的障碍,学习过程尤其觉得困难.在以往几年的教学工作基础上,我们对留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进行改革,理论教学上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应用PBL-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应用临床见习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并建立了一套网上教学系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朱丽青;胡昕;余方友;王忠永;陈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饲养兔血清NO、ET-1、NOS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饲养兔血清NO、ET-1、NOS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30只4月龄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治疗组:在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加用瑞舒伐他汀钙1.5mg·kg-1·d-1.实验共进行12周.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NO、ET-1和NOS,取主动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兔血清ET-1水平升高,而NO、tNOS、eNOS水平降低(P<0.01);兔血管内膜具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治疗组兔血清ET-1水平降低,而NO、tNOS、eNOS水平升高(P<0.01);兔血管内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轻微.结论 瑞舒伐他汀钙通过升高eNOS活性恢复eNOS偶联,促进NO合成,降低ET-1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机制.

    作者:张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误诊分析探讨

    目的 分析6例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中误诊为恶性肿瘤的病例,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2008年-2011年我科诊断的假阳性病例,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颈动脉体瘤误诊为转移癌,梭形细胞脂肪瘤误诊为肉瘤,毛母质瘤误诊为基底细胞癌,肉芽肿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增生性淋巴结炎误诊为淋巴瘤,淋巴结结核误诊为淋巴结转移癌,结论 正确掌握穿刺技术,熟悉各种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减少误诊.

    作者:崔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炎时细胞角蛋白研究的进展

    本文阐述了细胞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述,涉及在不同类型的病毒和非病毒性肝炎时它们循环水平的改变.了解肝炎影响细胞角蛋白的机制,它将增进我们对急性和慢性炎性肝损伤复杂性的理解.

    作者:王继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HIV抗体筛查试验ELISA法中的应用与探讨

    随着HIV感染人数的逐年上升,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在各县级医院的逐步建立,使得HIV抗体筛查已在县级以上医院作为产前检查和输血前检查的必检项目,而HIV抗体初筛实验室则承担这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ELISA法目前以其在HIV抗体筛查方法中较为敏感的优势成为各HIV抗体初筛实验室首选使用的初筛方法[1],但因其多为两步法,检测时间较长,明显影响工作效率.为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引进一台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加速仪),笔者将其应用到HIV抗体初筛实验的ELISA法中,并将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肖中华;张爱华;王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素锂抗凝血浆代替促凝管血清测定二氧化碳可行性探讨

    目前,随着临床生化检验标本工作量的不断增加,许多医院检验科都相继购买了大型高档生化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检测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快速发出,一些医院在使用促凝管(黄管)快速分离血清,但在室内温度低的情况下,离心分离效果还是有点不尽人意,一是标本分离血清的时间长,二是分离效果不太好,少许纤维蛋白容易堵塞加样针.肝素锂抗凝管分离标本克服了上述缺点.

    作者:赵甲;刘茜;黄爱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性能评价

    目的 评价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性能.方法 对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进行评价.检测临床粪标本600例,并比较LJ2000与手工法检测粪隐血阳性率.结果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临床粪标本隐血的检测其阳性率明显高于手工法(P<0.05),交叉污染试验结果显示当粪标本Hb浓度≥800μ g/mL会引起其后检测的1个和/2个正常的粪标本隐血结果为阳性.结论 粪常规分析仪LJ2000检测粪隐血的灵敏性、特异性、检测范围和受干扰性均与手工法接近,但当粪Hb浓度≥800μg/mL时,标本间会有交叉污染.

    作者:尧荣凤;李智;许国祥;陈小文;易金萍;徐龙;华丽;薛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作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5例微柱凝集法交叉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用谱细胞筛查,鉴定特异性抗体试验.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体筛选阳性在交叉配血不合中占80%,Rh血型抗体检出率为60%.结论 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测的应用,发现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其中Rh血型抗体所致居多,Rh血型抗原E、e、c、C的检测作为RhD抗原之后输血前项目,可以避免一些不合理输血,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作者:龚晨辉;饶美英;叶水文;戴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69例百岁及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检测分析百岁及以上老人的血液常规及生化指标.方法 对我市全部69例百岁及以上老人采血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我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平均血红蛋白为110.54g/L、红细胞计数为3.70× 1012/L、白细胞计数为6.64×109/L、血小板计数为154.87 ×109/L、ALT为15.08U、AST为30.68U 、BS为4.70mmol/L、Cr为86.83μmol/L、BUN为6.85mmol/L、UA为271.16μmol/L、TC为4.57mmol/L、TG为1.36mmol/L、HDL为1.40mmol/L、LDL为3.13mmol/L、UA为271.16mmol/L、CRP为6.70mmol/L.结论 我市百岁及以上老人平均CRP高于正常,半数以上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余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刘胜鲲;龚士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清胱抑素C在妊娠期生理变化的验证性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早、中、晚各期妊娠妇女血清中胱抑素C (Cys C)的浓度水平.方法 采集149例健康孕妇及40例健康未孕体检妇女血清,将健康妊娠妇女分为3组:早期妊娠组(1~12周)46例,中期妊娠组(13~27周)55例,晚期妊娠组(≥28周) 48例.健康未孕体检妇女归为对照组,对4组调查对象均进行血清Cys C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中期妊娠组Cys C浓度均有下降(P<0.05);晚期妊娠组与早、中期妊娠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妊娠组略较正常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妇女妊娠时血清Cys C浓度水平在各期是不一致的,提示对在妊娠期妇女做Cys C检查时应结合其具体的生理变化.

    作者:邹海瑞;覃冠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ICU患者气管内导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ICU)病区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导管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以及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的参考依据.方法 对ICU病区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600例施行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并机械通气的患者气管内导管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培养出的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216株,阳性分离率为36%.其中检出率前五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强;多粘菌素和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高;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对复方磺胺、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之外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白念珠菌耐药率低的是伊曲康唑;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ICU病区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应防范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作者:刘丹;刘晓峰;郎梅春;潘志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新余市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建立

    我国大部分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都是采用两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平行检测模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血清学两步法检测病原体所引起的抗体或抗原,大大减少了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虽然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但每年仍有极少数新发输血后肝炎甚至HIV,其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者“窗口期”献血、病毒变异、免疫静默感染及操作错误等引起,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欧美发达国家从1999年开始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数据表明HCV、HIV残余风险得到显著下降.我站于2010年开始探索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血液筛查,2011年建立起核酸检测实验室,2012年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将其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彭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CK、CK-MB、hs-cTNT与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关系

    目的 采用CK、CK-MB、hs-cTnT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并探讨其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0-2012年我院临床确诊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3d内动态测定CK、CK-MB、hs-cTnT,病情平稳后行心肌核素显像评估心肌梗死面积,选取入院后3d内CK、CK-MB、hs-cTNT的峰值与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面积梗死患者CK、CK-MB、hs-cTNT结果分别为:1959±1018U/L、90.9±56.1 ng/ml、3564±2173 ng/ml,大面积梗死患者CK、CK-MB、hs-cTNT结果分别为:2497±917 U/L、134.32±70.67ng/ml、6487±2782 ng/ml.中面积梗死与大面积梗死患者三指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K、CK-MB、hs-cTnT入院后3d内的峰值与梗死面积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62、0.72(P<0.05),且hs-cTnT的相关性较CK、CK-MB好(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K、CK-MB、hs-cTnT与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梗死面积与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龚国忠;何理华;黄刚;杨瀚晅;刘友迎;胡然;涂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