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GF-β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石永萍;黄志宝;初彦辉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 肝纤维化, Smad蛋白
摘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是强的促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它通过TGF-β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形成,探讨TGF-β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对于未来更安全有效的以TGF-β为靶点治疗纤维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TGF-β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早中孕期胎儿NT增厚与胎儿四肢畸形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早中孕期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增厚与四肢畸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早中孕期间筛查出的颈项透明层增厚病例312例,追踪胎儿的四肢畸形情况,分析颈项透明层增厚与胎儿四肢畸形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四肢畸形的类型分布.结果 以NT厚度2.5mm为界,NT增厚的胎儿四肢畸形的发生率为9.3% (29/312);同时颈项透明层增厚的胎儿四肢畸形的发生比率与颈项透明层的厚度呈正相关性,且常见的四肢畸形为四肢短小.结论 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厚与胎儿的四肢畸形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且增厚程度越大的胎儿出现四肢畸形的可能性就越高,早中孕期胎儿的NT增厚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四肢超声检查同时注重对四肢短小畸形的排查.

    作者:吴淑珠;李坤;杨小花;朱艺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TGF-β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是强的促肝纤维化的细胞因子之一,它通过TGF-β信号转导途径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形成,探讨TGF-β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对于未来更安全有效的以TGF-β为靶点治疗纤维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TGF-β与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石永萍;黄志宝;初彦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惠州地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硝酸甘油对血浆NT-proBNP的影响

    目的 探讨惠州地区急性左心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对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功能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惠州地区接受住院治疗的35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175例.均以不同剂量硝酸甘油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水平、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较高剂量的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后,NT-ProBNP含量较低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0.05),心脏彩超结果显示高剂量组LVEF改善更大(P<0.05).低剂量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3%,明显低于高剂量组的90.9%(P<0.05).结论 较高剂量硝酸甘油能显著降低急性左心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杜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术前探视制度对于择期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术前探视制度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生理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术前探视制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焦虑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麻醉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及麻醉前研究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探视制度应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可维持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美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面神经逆行解剖方式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和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临床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分成A组(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和B组(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分别采用沿颧支和沿下颌缘支两种方式逆行解剖面神经,比较面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恢复时间长短.结果 A组和B组两种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对面神经功能影响概率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1.6%,2.88±0.78月;40.5%,6.67±1.86月.A组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神经损伤发生的概率和恢复时间较B组逆行解剖方式发生的概率小、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 沿颧支逆行解剖面神经的方式较沿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方式更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陆进;陈士文;陶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分析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感染性眼内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64例,共164只眼,均经B超、CT检查确诊.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82只眼),对照组行20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行23G玻璃体切割术,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常规抽取脓性玻璃体液行致病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试验,术中酌情行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并联合填充硅油或气体,术后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广谱抗生素治疗.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43±6.32) min,优于对照组的(124.38±12.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为92.68%,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95.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手术率、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眼球萎缩发生率及球结膜瘢痕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44%、0、2.44%、9.76%,均低于对照组的21.95%、12.20%、12.2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采取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均可达到较好效果,但23G玻璃体切割术在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视网膜脱离及再手术率方面更有优势.

    作者:杨鸿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1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按摩、牵引等保守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进行形状神经节组织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椎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55例患者中43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显效,3例患者有效,3例患无效,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55例患者中治愈30例,11例患者显效,5例患者有效,9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83.6%,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速度为(32.3±4.3)cm/s,治疗后血流速度为(43.2 ±5.3) cm/s,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得到明显的改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进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改善椎动脉血流.

    作者:杨智强;张晓磊;薛小军;巩伟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孢曲松结石所致输尿管梗阻诊疗探讨

    目的 回顾我院门诊及住院15例头孢曲松结石病人,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诊疗方法.方法 整理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人中因头孢曲松引起结石的病人15例,对比分析超声,泌尿系平片,CT诊断手段对该类结石的阳性提示,观察输尿管导管对头孢曲松结石治疗效果.结果 14例经膀胱镜插入输尿管导管后输尿管再通,一周后拔出输尿管导管痊愈,1例合并普通输尿管结石,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后体外碎石,随诊2月患者均良好.结论 对头孢曲松结石诊断CT优于彩超,积极行膀胱镜及输尿管镜检查非常必要,明确诊断同时解除梗阻.输尿管导管留置时间能满足治疗需要,同时价格低廉,拔出输尿管导管无需再次进镜减少病人痛苦,因此对这类结石患者输尿管导管临床应用价值优于输尿管支架管.

    作者:郭玉刚;崔大伟;桂士良;罗振国;曹会峰;迟宝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36只合格健康的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干预组.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的脑组织凋亡细胞数、c-fos进行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脑凋亡细胞,单纯缺血组大鼠的脑凋亡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大鼠的脑凋亡细胞数较单纯缺血组的大鼠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缺血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c-fos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c-fos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的大鼠(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脑缺血再灌注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再灌注24h、2d、5d后降低c-fos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董凯;张春军;曾海;董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1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能影响术后低血压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喝酒史、术前血压情况,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心肌梗死病变位置及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等,再根据患者术后血压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术后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对照组),统计学分析PCI术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血压组36例患者,对照组有80例患者.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术后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均为PCI术后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心肌缺血是PCI术后低血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之前,通过辅助检查发现右冠状动脉病变、近段病变及术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预测患者是否容易发生术后低血压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新胜;柯植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湛江市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湛江市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湛江市3间医院收治的16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计算其血小板同种抗体中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人类血小板抗原(HPA)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分析血小板输注次数、性别及年龄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166例PTR患者中同种免疫抗体的阳性率为41.57%,其中HLA抗体占同种免疫抗体的95.65%,HPA抗体占同免疫种抗体的26.09%,在所有HPA患者中有83.33%的患者同时检测出HLA抗体;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率为6.63%;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增多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其中以输注次数为4~6次的增高幅度为显著;男性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略高于女性患者的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患者的血小板阳性率略低于未成人组的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湛江市PTR患者的血小板同种免疫性抗体以HLA抗体较为多见,其次为HPA抗体,有少数患者存在自身抗体;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随着PLT输注次数的增加呈明显增高趋势,而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

    作者:韩日成;张家明;冼观秀;唐汉物;袁婷;谢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实验组)和卵巢囊肿患者(对照组)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中MIF水平和CA125浓度,评价MIF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及随访的临床价值.结果 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血清中MIF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MIF诊断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3%和78.1%.MIF和CA-125联合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敏感性为79.8%,特异性为70.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第2d、术后第5d血清MIF水平均显著升高;且术前、术后第2d的水平显著高于于术后第5d,而术前与术后第2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组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MIF具备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性标记物的潜能,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敏感性,MIF在EMT的诊断及预后随访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胡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初探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研究、更新的脚步也在加快,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医学基础课,仅仅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如今的发展,我们引入微课这个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新的教学资源,探讨微课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齐琦;孙美群;关宿东;高琴;杨小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效果

    目的 分析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原因,针对出现并发症的因素予以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法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L”型切口治疗,研究组予切开复位加“Y”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90.00% (36/40)高于对照组70.00% (28/4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高于术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骆志权;李尚福;胡耀华;汤世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3例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穿孔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8.38 ±25.87) min,与对照组(82.74±29.14) min无明显差异.而出血量为(40.3 ±7.5)mL,明显少于对照组(62.6±8.2)mL;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4±7.2)h和(6.8±2.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恢复时间(34.8±8.5)h和(8.7±2.8)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0.83%,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2.11%.结论 使用腹腔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手术效果良好,在临床应用时应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术式.

    作者:陈俊峰;张家兴;黄剑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和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30例预后良好,仅有2例死亡,而对照组患者仅15例预后良好,6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4%较对照组患者的26.92%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锦丰;凌国源;玉石;陈文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0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10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脑出血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8例,作为对照组.对体检者进行一次静脉采血,脑出血组患者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各进行一次静脉采血,检测所有人员的IL-10量,观察脑水肿量以及通过IL-10的OD值检测计算其浓度.结果 (1)脑血肿组跟正常对照组相比,3次测量结果中,IL-10检测浓度呈增高的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同期检查者CT结果显示,血肿体积逐渐增大,相应血肿周围的水肿情况也随之增加.(3)IL-10的浓度与血肿周围的水肿呈正比例关系.结论 IL-10的含量与血肿的大小程度有一定的关联,与脑出血患者的周围脑水肿程度呈正比例关系,部份反映了人体脑出血后IL-10与血肿周围水肿形成的关系,为临床脑出血的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作者:崔延昆;廉晓宇;李明军;杨卫东;王鹤;郭梦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表现与精液质量相关性探讨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探讨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睾丸动脉彩超表现与精液质量相关性.方法 从我中心2011年-2014年男科门诊中甄选出126例男性,其中102例男性均患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通过超声检查,按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病情程度将102例男性分别列为A、B、C三组;24例男性身体健康,列为D组.采取能量多普勒频谱测量126例男性双侧睾丸包膜动脉(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并行精液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A、B、C三组的左侧睾丸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明显高于D组,但精子密度及精子活率低于D组(P<0.05).即左侧睾丸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与精子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综上所述,左侧睾丸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与精子质量呈负相关,因此,针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超声检测双侧睾丸包膜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可对精子质量作出准确评估.

    作者:莫晓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胎儿胆囊异常的超声影像学特征

    目的 探讨分析胎儿胆囊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5478例孕妇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的胆囊进行检查,并采用高频对胆囊异常的胎儿进行动态监测,在产前和产后对胎儿复查和随访.结果 5478例孕妇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5448例胎儿显示胆囊,显示率为99.45%,在显示胆囊的5448例胎儿中9例胎儿发生胆囊异常增大,发生率为0.17%,3例胎儿出现胆囊腔内强回声,发生率为0.06%,整倍体2例,18-三体1例,其余6例染色体正常,胆囊异常增大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33.33%,胆囊异常增大的胎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全部引产手术终止妊娠,其余孤立性胆囊增大和微小畸形的胎儿均活产,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也全部活产,结论 多普勒超声在产前对胎儿的胆囊进行监测,对于胆囊异常增大、胆囊腔内强回声的胎儿密切关注,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及早终止妊娠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房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钙敏感受体在大脑中作用研究进展

    钙作为一种通用信号,参与多种生理活动,包括细胞分化、细胞的分泌调节、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常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然而,细胞外Ca2+也被证实发挥着的第一信使的作用,在大脑的不同区域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能够调节神经细胞的生长、迁移,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本文阐述了CaSR在调节大脑功能中起到的作用,同时概述了CaSR的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等.

    作者:开伟华;丁彩娟;戴晨;查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黑龙江省教育厅

主办: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