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海;张笑双;邵祥稳
外伤后支气管闭锁文献未曾见报道,我们近期遇到1例胸部挤压伤后致右主支气管闭锁患者,现就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张天敏;王玉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病原学类型与临床相互关系.方法 32例HAAA均经过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检测和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果 32例HAAA中病毒性肝炎类型为:甲型肝炎1例,乙型肝炎14例,丙型肝炎10例,乙、丙型肝炎重叠感染3例,未明确4例.HAAA类型为:急性型27例,慢性型5例.结论 HAAA以急性型居多,起病急,病死率高.慢性型属少数,病情轻,生存期长.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性失代偿性肝硬变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对626例老年性失代偿性肝硬变伴有腹水、严重肝损害及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症症候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其中并发自发性腹膜炎235例(37.53%),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19%,合并腹膜炎者中门脉性肝硬变133例(56.60%),坏死后肝硬变52例(22.12%),酒精性肝硬变19例(8.09%),胆汁性肝硬变10例(4.25%),肝硬变合并肝癌21例(8.93%).235例中124例曾反复发生感染,其诱因较多,发生在放腹水49例,应用激素治疗33例,慢性肠道感染58例,急性肠道感染3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例,肺结核4例,其中50例不明原因.发病隐匿93例(39.57%),急性发病142例(60.42%).治疗除常规保肝、利尿对症处理外,常采用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或腹腔内注射;疗程根据病情而定,治愈75例(31.33%),好转129例(54.89%),无效31例(13.19%).结论急性发病表现感染症状明显.而隐匿发病者除门脉高压症候群外,其他感染症状不明显.往往表现为肝硬变腹水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肝功能逐渐恶化,腹水检查均属慢性感染.无效者常死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中毒性休克.
作者:刘占海;张笑双;邵祥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衣原体种,又简称为TWAR,人是其唯一宿主,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包括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和咽炎等;另外,还与冠心病、心内膜炎、脑膜炎和结节性红斑的发病有关.在世界范围内,约50%的成人和10%~20%儿童存在CP的抗体.近年来,国内外对肺炎衣原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涛;蔺景双;冯新;徐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带蒂大网膜移植术治疗58例慢性脓胸和(或)支气管胸膜瘘(BPF)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带蒂大网膜胸腔内移植术治疗的58例慢性脓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围术期死亡,随访1~16年,总的手术成功率93.1%,瘘口闭合率89.5%.结论该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无严重胸廓和脊柱畸形,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和治愈率高等优点,是慢性脓胸和BPF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段明科;陈国生;王天日;王心宽;郭杨;李占清;张宇;张书申;董驹;隋铁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腔二囊管插入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用传统方法一次插管失败的21例患者改为结合用沙氏导丝内置三腔二囊管插入法(简称改良法)插管.结果改良法插管,全部一次成功,有效率100%,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再次插管有效率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法插管安全、有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尤其适合病情严重不能配合,传统方法插管困难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贺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滴注(IVD)、支气管动脉灌注(BAI)两种用药途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非小细胞肺癌96例,采用IVD治疗52例,BAI治疗44例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种用药途径有效率分别为44.2%和65.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BA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
作者:王军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发病急、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外科疾患.由SAP引起的结肠瘘是常见的胃肠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占胃肠瘘的首位,是影响SAP预后的重要因素[1].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月共收治SAP 86例,并发结肠瘘11例,其中手术组10例.本文回顾性分析SAP并发结肠瘘的诊治经过,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发玖;冯林;何其琼;张成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对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71例HP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32例用乳果糖治疗.结果 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3%)明显高于对照组(25%,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为46.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中上消化道出血为39.4%,Hp阴性组中上消化道出血为13.9%;结论慢性肝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治疗对降低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焦建中;赵春林;陈官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小型C臂下开展冠脉介入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总结1997年5月至今在我院所做123例冠脉介入手术的经验与教训.结果术中发生室颤1例,低血压11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导管打结1例,右下肢血肿1例,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无一例发生造影剂反应.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技术、设备要求高,有一定风险,但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轻柔,严密监测压力、心电及患者反应,及时做好应付各种急症的准备,在基层医院小型C臂下开展此项手术也是非常安全的.
作者:陈娓;刘建庄;黄杰;任明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2000年收治的35例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Ⅰ型15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Ⅱ型12例,行胆囊切除胆管壁修补T管引流;Ⅲ型6例,Ⅳ型2例,行胆囊切除术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30例随访26年,均痊愈,5例失访.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仍较困难.对不同类型的Mirizzi综合征应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作者:晏华军;景玉萍;胡汉华;张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及其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设定原发性肝癌(PHC)组,慢性肝炎肝硬变组,正常对照组,测定各组的AFU、AFP及AFP-L3.AFU采用比色法,AFP采用电化学发光法,AFP-L3采用扁豆凝集素(LCA)亲合电泳印迹法.结果在100例PHC患者中,AFP>20 ng/ml的阳性率为68.0%,AFU阳性率为76.0%,AFP-L3阳性率为78.0%.AFP<20 ng/ml的20例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0.0%,AFP-L3阳性率为10.0%;AFP在20~400 ng/ml的30例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80.0%,AFP-L3阳性率为90.0%;AFP>400 ng/ml的50例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76.0%,AFP-L3阳性率为98.0%,三者联合应用的PHC患者中阳性者91例,阳性率为91.0%,三者同时阳性者55例,阳性率为55.0%.结论 AFU、AFP-L3联合检测在AFP<400 ng/ml的PHC患者中可优势互补,阳性率显著提高,尤其是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及其与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马艳平;张波;祝臣栋;陈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理条件下,紧密联系的骨形成和骨吸收两过程相互作用而使骨量得以维持;疾病状态下,如在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明显地引起了卵巢功能的下降,使这一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引起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当前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吸收疗法(antiresorptive therapy)和合成代谢疗法(Anabolic therapy),钙和维生素D为基础用药.抗吸收疗法主要是基于对抗骨动态平衡中的再吸收作用,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降钙素和二磷酸盐等.合成代谢疗法主要针对促进骨形成,其中甲状旁腺激素的相关研究较多,效果肯定;人类生长激素作为骨的合成因子显示出小而不肯定的作用;氟化物可增加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city,BMD),但防止骨折方面一直被争议[1];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垂体后叶素替代物等鲜有报道[2].
作者:赵文国;贺宝玲;张柳;程爱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一种代谢病,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可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损伤,改善心肌功能.本文就心肌代谢特点、曲美他嗪抗心肌缺血代谢治疗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裴志勇;赵悦;杨庭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iopathic pulmonary hemosiderosis,IPH)是肺泡毛细血管出血导致含铁血黄素颗粒在肺内沉积,而引起临床上出现贫血、咳嗽、气促、咯血等呼吸道症状的疾病.我院在1997~2001年9月共收治24例,其中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招金;严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喘可治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其他肺部疾病引起的喘息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64例多种病因诱发的喘息患者应用喘可治治疗,2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痊愈率为51.56%,有效率46.88%,总有效率98.44%.结论喘可治治疗多种病因诱发的哮喘疗效可靠,在所用剂量下,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孙桂香;庞桂芬;田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CM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利尿剂、洋地黄、ACEI及硝酸盐制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及4月启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缩短分数(FS),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结果治疗4月后,两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卡维地洛组LVDD[61.5±6.6与67.3±6.2,P<0.05]、EF[48±9.7与40.3±6.2,P<0.05]、D/T[4.1±0.7与4.6±0.5,P<0.05]显著改善.结论卡维地洛能显著改善DCM心力衰竭心功能及心肌重构.
作者:李啸;付磊;杨永健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正常对照组30例,3组进行交叉对照分析.结果①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两者相比亦有明显差异(P<0.05).②CRP>18 mg/L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 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作者:冯文化;毛绍芬;李玉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死因,及其救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的死因,探讨不同时期患者的不同防治方法.结果在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3天内主要死因是急性呼吸障碍、严重合并伤与体克(31例)及原发性颅脑损伤(32例);防治重点是针对威胁患者生存的呼吸、循环、脑受压3个关键环节进行抢救.伤后4~7天的主要死因是继发性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缺氧加重脑受压(13例);防治重点是解除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循环、防止脑水肿,同时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及时处理迟发性血肿.受伤8天后主要死因MODS(79例),防治重点是早期诊断、清除病灶、解除颅高压、休克、脑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控制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并尽早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在ICU治疗期间应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连续性监测,预防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治疗,并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瞿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尖锐湿疣常发生在外阴部皮肤粘膜处,生殖器外尖锐湿疣少见,仅有零星报道[1、2].近期我们接诊1例生殖器和乳房尖锐湿疣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颉玉胜;曾抗;孙乐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