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喜山;员艳丽
女,52岁.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2天入院.查体:T 38.5 ℃,P 80 次/min,BP 105/68 mm Hg(14/9 kPa).急性病容,右下腹肌紧张,麦氏点压痛(+),反跳痛(+),闭孔肌征(+).WBC 20.10×109/L,N 0.82.B超:右侧附件处可见45 mm×39 mm囊性色块,边缘尚规整,壁较厚欠光滑,内有散在小光点;提示:右侧附件囊性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①右侧附件囊肿伴感染;②阑尾脓肿.
作者:陈少凡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纤溶功能变化和治疗时间窗.方法选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降纤酶治疗.另选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706代血浆加葛根素作对照组.结果 2周末治疗组显效率60%,极高于对照组17%(P<0.01).纤溶功能检查:除发病49小时~1周内用药者PAI无变化外,余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提高纤溶活性.
作者:崔淑芳;徐忠宝;陈俊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大子宫经阴道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子宫劈开,肌瘤剔除、子宫粉碎等缩小子宫体积的方法对50例子宫增大如10~16孕周、活动、估计无粘连的子宫肌瘤、肌腺病、肥大症患者行阴道式子宫切除术.结果 49例经阴道手术成功,1例改为经腹手术.手术成功率98%.平均子宫重量为350 g(150~650 g),平均手术时间为90分钟(40~130分钟),平均估计失血量为130 ml(50~450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5小时(8~36小时),出院时间平均5天(4~6天).结论子宫良性病变大小在10~16孕周如活动好,阴道宽松,多可经阴道安全切除.
作者:王社莲;张红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了解此治疗方法对血常规、肝功能的影响.方法肝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2、3周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检验,以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虽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白细胞、血小板降低,但2周后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虽出现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现象,但很轻微并且两周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邓福生;么文博;梁增义;王成一;赵俊;李立平;袁秀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近5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硫酸镁与酚妥拉明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3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覃建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栓塞临床表现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均突然起病;②症状多样化,神经系统损害较重;③CT检查7例为多发性脑梗死;④病死率为36.7%.结论心房纤颤是椎基底动脉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预后较差.
作者:是明启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高脂蛋白(a)水平是否为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后者包括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均采用辛伐他丁分组治疗,对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尿微白蛋白排泄率和肌酐清除率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①三组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与尿微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成负相关.②辛伐他丁干预14周后,三组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尿微白蛋白排泄率、肌酐清除率无变化.结论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a)水平可能不是并发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是肾病所导致的结果.
作者:毕会民;胡胜;甘佩珍;李静明;李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高残留的有机氟杀虫剂,我国早已禁止生产和销售,但仍有不法商贩作为高效灭鼠药非法贩卖,故中毒时有发生.我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氟乙酰胺急性中毒65例.体会如下.
作者:向超;王旭东;李科如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女,45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伴继发性进行性痛经半年于1999年7月23日入院.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色暗红,伴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能从事一般劳动.曾行诊刮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单纯性过度增生.口服避孕药(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服药期间阴道流血停止,痛经症状无改善,停药后症状又同前,遂入院.25岁结婚,孕4产3.入院后查体:T 37.3 ℃,P 80次/min,R 20次/min,BP 112/90 mm Hg(15/12 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肥胖体型,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下肢足踝部皮肤凹隐性水肿.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型,阴道少量暗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子宫孕10周大小,呈球形,质硬,光滑,压痛明显,活动度良好;双侧附件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3×109/L,红细胞3.57×1012/L,血红蛋白118 g/L,血小板173×109/L,出、凝血时间正常.X线胸透正常.心电图正常.B超示子宫均匀性增大,内膜线居中,肌层回声不均匀,可见小的囊状无回声区.入院诊断:子宫腺肌病.查肝、肾功能及血生化结果均正常.于入院第2天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因麻醉效果欠佳改为全麻.术中出血约600 ml,输血400 ml,输液1 500 ml.术后给予青霉素800 万U、甲硝唑1.0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第3天诉右下腹疼痛,活动后心悸、胸闷,腹部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总蛋白57 g/L,白蛋白31 g/L,球蛋白26 g/L,A/G 1.19.给予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因腹水原因不明,请内科会诊,控制液体量并给予速尿40 mg静注,每日2次,3天后症状无改善停用,并在常规消毒下行腹腔穿刺抽出腹水100 ml,同时查腹水常规示桔红色,利凡他试验(±),RBC().股动、静脉彩超检查未见异常.排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当日下午出现少尿,给予速尿80 mg静注,白蛋白10 g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腹部拆线,切口甲级愈合.病理诊断为子宫腺肌病,分泌期宫内膜.皮肤出现粘膜黄染,静脉穿刺处散在瘀斑,双下肢水肿加重.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示总胆红素62.50 μmol/L,AST 0.88 μmol*s-1/L,ALT 0.70 μmol*s-1/L.遂请传染科会诊,认为患者有出血倾向,短时间内出现黄疸,大量腹水,肝功能异常,考虑肝病所致腹水,疑亚急性重症肝炎,转入传染科在保肝治疗的同时,查乙肝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FP<20 μg/L,排除乙型及丙型肝炎的可能.治疗2天病情无改善,认为非原发性肝脏疾病,转上级医院行彩超检查,示广泛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因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且经济困难,放弃治疗.1月后死亡.
作者:张晓梅;张玉年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993年5月~2000年8月,我们收治勒-雪病5例,均因早期误诊,延误治疗致病情恶化.为降低误诊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刘玉;朱薇薇;黄甫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病因很多,由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发的报道较少.我们随机抽取1997年5月~2000年11月收治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20例,测定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其中18例继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作者:王佐良;管延花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呃逆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大致分为非药物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及单纯药物疗法[1],均不甚理想,我们于1997年5月~2000年4月间应用氟桂利嗪与甲氧氯普胺合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顽固性呃逆37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王绒花;张远告;王远旭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简介女,42岁.左乳腺肿块伴疼痛8个月于1997年12月8日就诊.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可扪及一6 cm×6 cm肿块,边界清楚,活动可,质地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入院诊断:左乳腺肿物、纤维瘤?局麻行左乳小叶切除术(包括瘤体),大体标本切面灰粉、灰黄色,包膜完整.术中病理冰冻良性肿瘤.术后病理:乳腺错构瘤.
作者:国士刚;孙强;刘贵安;张北南;李瑞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1 病历简介男,59岁.因腹痛、腹泻、消瘦于6年前经全消化道钡餐透视、纤维肠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回肠、结肠克隆病.长期服强的松、雷公藤、偶氮磺胺吡啶等药无效,且病情进行性加重,于4年前失去劳动力.1年前因出现全身水肿,不能进食来诊.查体:一般情况差,消瘦,呈慢性痛苦病容,贫血貌,全身Ⅱ度水肿.双肺(-),心率92次/min,律整,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全腹压痛,以右下腹及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5~6次/min.双下肢凹陷性水肿,病理反射未引出.Hb 69 g/L,WBC 8.1×109/L,N 0.80,L 0.20,血浆总蛋白58 g/L,白蛋白23 g/L,球蛋白35 g/L.给予白蛋白200 g,同时环磷酰胺0.2 g静脉滴注,2次/周(共用0.8 g),口服甲硝唑0.4 g,3次/d,左旋咪唑25 mg,3次/d.治疗10天后,一般情况好转,腹泻减轻.带药出院,仅服甲硝唑和左旋咪唑,病情逐渐好转.1月后腹痛缓解,进食、排便均恢复正常;2月后,贫血、低蛋白血症纠正,体重增加;3月后基本恢复到发病前水平.复查肠粘膜已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盖希俊;辛杏枝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肝性脊髓病是由多种肝病引起的脊髓病变,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自1949年Leight和Card首先报道以来,陆续有同样报道.复习我院1980年7月~1999年12月12例肝性脊髓病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杨永军;张福群 刊期: 2001年第11期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间歇期正常.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是典型偏头痛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但临床上并不少见,先兆症状复杂多样,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分析38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芳;陈孝连 刊期: 2001年第11期
恶性心包积液多由恶性肿瘤并发心包内转移造成,多为血性,以积液量大、增长快、不易控制为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我们自1995年以来采用心包内置管引流并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1例,疗效较好.
作者:闫道先;薛书玉;冯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过去30年,临床研究有了迅猛发展,其突出表现之一是试验作为一种方法和标准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与此同时,荟萃分析作为大量随机试验的概括也日益得到认可.随着这些进展及对传统医学局限性认识,1992年,一种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诞生了,它是医学临床实践新模式转换的前奏,因而成为近年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循证医学是通过正确利用及合理分析临床资料来制订医疗卫生决策,规范医疗服务,从而能提供经济、高效医疗服务的科学.
作者:郑刚;刘兆昶 刊期: 2001年第11期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WD)病,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铜代谢障碍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铜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组织量不同,造成各种组织损伤程度不同,因而临床表现各异.尤其是当无神经系统症状而仅表现为内科单一系统症状时,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例WD长期误诊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卢昌均;黄小军;陈宝田 刊期: 2001年第11期
目的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结果所选择的病例多合并基础疾病,且多不具有典型的临床及X线表现,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率较高.结论非典型表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肺部感染有增加的趋势,其治疗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泰能或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作者:王世新;申丽盈;刘姗姗;杨爱芳 刊期: 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