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首届中医院重症医学、珠三角地区重症医学临床实战论坛”会议简介

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关键词:中医院, 危重症医学, 珠三角地区, 医学临床, 实战, 危重病急救医学, 学科, 广东省, 中西医结合, 科主任, 护理人员, 广州, 佛山市, 学术报告厅, 危重病救治, 编辑部主任, 中国, 人民医院, 临床工作, 会议
摘要:2013年8月3日至4日“首届中医院重症医学、珠三角地区重症医学临床实战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承办、《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协办。会议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500余名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的同行们。到会的专家包括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张敏州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病救治中心主任苏磊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曾红科教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常务副总编、编辑部主任李银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力恒教授,以及珠三角地区十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科主任。本次到会者60%以上是护理人员,这一方面充分显示出会议的实用性对护理人员的吸引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护理在整个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相关文献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蛋白激酶B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后大鼠蛋白激酶B1(AKT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1/2(JNK1/2)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每组12只。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建立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大鼠于术后2h起灌服补阳还五汤(主要由生黄芪120g、当归6g、赤芍4.5g、川芎3g、西红花3g、桃仁3g、广地龙3g组成)14.2 g/kg,每日1次,连续7 d。其他各组动物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第7日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AKT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JNK1/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KT1 mRNA表达量〔吸光度(A)值〕明显降低(0.48±0.08比0.63±0.11、0.61±0.09,均P<0.05),JNK1/2阳性细胞数(个/mm2)明显增多(34.13±4.57比16.15±1.09、16.23±2.05,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脑组织中AKT1 mRNA表达(0.93±0.11)和JNK1/2阳性细胞数(45.04±5.6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上调缺血脑组织AKT1 mRNA和JNK1/2阳性细胞数表达,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芳;尹天雷;戴飞跃;廖亮英;蔡光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图表的要求

    作者投稿时,原稿中若有图(表),每幅图表应单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证误诊2例的思考

    2例厥证血证的病例辨别疾病机制及治则正确,但辨病失误,分别误诊为便血、吐血,后修正诊断为臁疮伴出血、鼻衄。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力;蒋斌;潘建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运用统计学方法的有关要求

    1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例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标注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的有关要求

    本刊从2012年1期起,凡文章内及图片说明中标注的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均使用“低倍放大”、“中倍放大”或“高倍放大”表示。图片放大倍数低于200倍为低倍,等于200倍为中倍,大于200倍为高倍,例如“HE ×40”将标注为“HE 低倍放大”,不再标注具体放大倍数。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读者·作者·编者

    论著类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其他类别稿件(如研究报告、经验交流、治则?方剂?针灸、病例报告、综述等)不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应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其中结果部分应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在临床上是一种危重疾病,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横纹肌损伤,导致大量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等细胞内成分释放入外周血引起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同时MYO对肾小管直接损伤或阻塞常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据研究报道,RM导致ARF的发生率为20%~33%[2]。本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对RM致ARF患者行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夏珍;郑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粪菌灌肠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艰难梭菌感染腹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艰难梭菌被认为是大量应用强效广谱抗菌药物引起的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AD)的致病菌。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为重度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十分普遍,因此导致的AAD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状态,位居ICU发生腹泻病因的第3位[1],且治疗更加困难[2]。发生AAD会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肠内营养开通延迟、肠道屏障破坏,终致使患者住ICU时间延长,费用增加,影响患者预后[3]。肠道菌群失调为AAD的病理基础,粪菌移植(FMT)治疗作为一项既古老又现代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肠道菌群失衡状态。现报告1例应用粪菌灌肠成功治疗艰难梭菌感染腹泻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期望可以提高对FMT这一疗法的认识。

    作者:余超;周秀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24例急救及护理体会

    成功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24例,现将临床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4例AOPP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4例;年龄19~57岁,平均(39.2+3.6)岁。中毒农药种类:敌敌畏9例,乐果7例,对硫磷(1605)5例,甲胺磷2例,敌百虫1例。其中经口服中毒22例(服量约10~250 ml),经皮肤接触中毒2例。就诊时间为毒物接触后0.5~3 h。根据临床表现和胆碱酯酶(ChE)活力指标评估,轻度中毒8例,中度中毒11例,重度中毒5例。

    作者:黄桂梅;兰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酢浆草总提物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疗效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42只雄性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8)、酢浆草中剂量组(n=8)、酢浆草高剂量组(n=8)和泼尼松组(n=8)。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制备酒精性肝病大鼠模型;制模12周后,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和泼尼松组分别给予酢浆草总提取物3.5 g·kg-1·d-1、7 g·kg-1·d-1或醋酸泼尼松0.9 mg·kg-1·d-1,其余两组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6周。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GGT)、MDA 含量均明显升高,SOD、ADH 和ALDH 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AST、ALT、AKP、GGT、MDA 含量均明显降低,SOD、ADH 和ALDH 均明显升高,AST、ALT、AKP、GGT、SOD、ADH 以酢浆草高剂组变化更显著〔 AST(U/L):117.38±22.75比201.62±17.95,ALT(U/L):33.51±11.64比59.14±9.52,AKP(U/L):95.19±24.85比169.39±37.21,GGT (U/L):46.54±14.55比89.37±12.49,SOD(U/mg):137.03±12.03比80.64±13.45,ADH(U/L):3.48±0.71比2.05±0.91,P<0.05或P<0.01〕,MDA、ALDH 以酢浆草中剂组变化更显著〔 MDA(mmol/mg):2.05±0.64比3.17±0.61,ALDH(U/L):7.59±1.95比5.71±1.33,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病变;模型组肝细胞以大泡性为主的脂肪变性;酢浆草中、高剂量组大泡性脂肪变细胞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酢浆草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TNF-α在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胞质及部分细胞膜的表达。结论酢浆草总提取物对酒精性肝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丁良;张丽娜;党志勇;史建红;郭辉;杨慧;侯英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纪要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学术会议于2013年6月21日至23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召开。大会收到全国各地的稿件161篇。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近50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分享国内外急危重症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共同探讨我国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发展之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敏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柴艳芬教授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葛文华秘书长担任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市卫生局、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领导出席开幕式。

    作者:郭力恒;寿松涛;王军;张敏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33例为治疗组,同期住院ACS 患者32例为对照组,将治疗组再按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型(15例)、气虚型(11例)、血瘀型(7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30~60 mL 静脉滴注(静滴),每日1次;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10~100 mL/h 微量泵持续静滴,血压恢复正常后生脉注射液5 mL/h 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连续5~7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组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9.7%(23例)比46.9%(15例)〕、总有效率〔90.9%(30例)比62.5%(20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48 h 治疗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胸痛:2例(6.1%)比10例(31.3%),汗出:3例(9.1%)比13例(40.6%),气短:4例(12.1%)比12例(37.5%),均P<0.05;心悸:5例(15.2%)比9例(28.1%),恶心:3例(9.1%)比4例(12.5%),但P>0.05〕,治疗组阴虚型患者的MAP(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较气虚型、血瘀型明显(105.00±8.53比91.00±9.53和89.00±3.53,均P<0.05)。结论持续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ACS 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杜景柏;李俊江;徐莺;胡增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首届中医院重症医学、珠三角地区重症医学临床实战论坛”会议简介

    2013年8月3日至4日“首届中医院重症医学、珠三角地区重症医学临床实战论坛”在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承办、《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协办。会议内容丰富,亮点纷呈,吸引了来自珠三角地区的500余名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的同行们。到会的专家包括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张敏州教授,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陈荣昌教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急危重病救治中心主任苏磊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曾红科教授,《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及《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常务副总编、编辑部主任李银平教授,广东省中医院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郭力恒教授,以及珠三角地区十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科主任。本次到会者60%以上是护理人员,这一方面充分显示出会议的实用性对护理人员的吸引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护理在整个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佛山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人应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辨证应用西药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患病率高,由于其固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常需终身服用多种西药,随之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较多。临床应用中发现,西药也表现出中药的一些特性和功效,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选择应用,可以提高西药的疗效、避免或减轻毒副作用[1]。因此,对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老年人的西药应用进行研究将有助于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赵雁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治疗次数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后进行血液灌流(HP)治疗次数与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2例重度AOPP患者根据HP治疗次数分为3组:非HP组(2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HP1组(27例)于中毒12 h内给予1次HP;HP2组(30例)给予2次及以上HP,每次间隔24 h。比较3组患者临床各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随HP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阿托品和氯解磷定总用量明显减少,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恢复时间、恢复清醒时间、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入院48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HP1组比较,HP2组阿托品总用量(mg:164.57±68.82比256.81±97.06)、氯解磷定总用量(mg:6.95±1.40比8.76±1.64)明显减少,ChE活性恢复时间(d:9.23±2.46比10.96±3.44)、恢复清醒时间(h:23.83±6.29比39.93±8.24)、住院时间(h:9.57±2.39比11.52±3.02)、机械通气时间(h:40.50±16.55比65.74±18.88)明显缩短,入院48 h APACHEⅡ评分(分:11.97±3.47比14.26±2.88)明显下降,并发中间综合征(10.0%比18.5%)、反跳现象(3.3%比25.9%)、心律失常(13.3%比44.4%)、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6.7%比29.6%)和病死率(6.7%比18.5%)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早期反复多次HP结合常规治疗可提高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杜宇;牟奕;赵立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衰系列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积分的影响

    目前我国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27万人正在接受透析治疗,占全球的7.4%,而血透治疗价格昂贵,且存在相当多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营养不良、便秘、贫血、心律失常、口干咽燥、皮肤瘙痒、失眠[1]、抑郁和焦虑等[2],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如何减少透析次数,延长透析时间,减轻透析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本科将肾衰系列方药应用于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其在减轻血透副作用、延长血透间隔时间方面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均;孙岚云;车树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类型之一,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常以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形成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血栓性闭塞为病理基础,如果处置不当,可发展为ST段抬高型AMI (STEAMI)。有研究发现,NSTEAMI患者具有发病年龄大、远期预后差、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本研究旨在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NSTEAMI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氧化应激与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好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其特点为病变易累及骶髂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韧带常发生钙化,若不及时诊治,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严重畸形[1]。AS常累及髋关节,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我国AS髋关节受累率在60%左右,髋关节严重畸形患者将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2]。因此,积极探索AS的发病机制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感染、遗传和免疫等因素与AS的发生关系密切,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尚未明确。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在AS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齐亚军;刘健;曹云祥;万磊;刘磊;叶文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本刊对来稿的一般要求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导向性。要求资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文字精炼,层次清楚;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清晰。应特别注意对研究过程和方法陈述的严谨性、逻辑关系的严密性、文字表述的流畅性。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扶正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支持

    1992年在荷兰召开了“脑的十年”国际会议,会议强调了神经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交叉,使全世界对脑的研究进入新的高潮。随着人口老龄化,脑病尤其是脑血管疾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它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且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毕淑珍等[1]对某一地区脑卒中发病与气温关系的研究发现,气温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会升高,这与我们临床观察到的脑卒中集中在秋冬季节的现象相吻合。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新进展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乙酰水杨酸、神经保护药等,中医药在脑血管病的诊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2]。本研究就“扶正护脑法”之“扶正药”干预缺血性卒中(中风)进行如下阐述。

    作者:俞郦;魏江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