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影响研究

谢玉霞;骆登峰;张静;王新斌;梁铖;刘文宁

关键词:心理干预, 冠心病介入治疗, 影响
摘要: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按照不同的方法把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4例,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以及规范药物治疗)和对照组(60例,只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在进过12个月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39.5±6.5,40.5±6.3)都高于干预组(28.3±6.2,28.3±4.1),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冠心病介于治疗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选取60例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患儿继发腹泻和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激素使用、联合抗生素使用有关.采用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刘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甲基强的松龙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分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疗效比较

    选取2010年5月~2015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为80.49%,两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感觉功能恢复时间排尿功能恢复时间,肌力恢复两级以上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较快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王明琦;刘家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对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早搏二/三联、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早搏早发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6%和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效果,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余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定喘汤、妥洛特罗贴剂联合西药控制儿童哮喘复发的效果观察

    将我院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他啶、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等药物进行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减定喘汤、保留灌肠及妥洛特罗贴剂进行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治疗效果及复发次数变化.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PEF较治疗前均得到提高,但对照组患儿增高程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7.5%)低于观察组(95.0%),复发次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儿童哮喘效果显著优于西医疗法,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黎良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64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氨溴索、茶碱、抗生素、低流量吸氧以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泼尼龙治疗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不良反应以及30天内再次入院率.经过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30天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研究

    目的 对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征患者93例,根据患者腹腔压力(IAP)分为3组(a组为IAP正常组,b组为IAP i级组,c组为IPI ii级组),各31例.根据患者情况应用佳氧合法滴定出患者佳呼气末正压.对比分析3组患者滴定佳呼气末正压水平前后氧合指数(OI)、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变化、28d死亡率、ICU住院时间等.结果?3组患者较滴定前氧合指数(OI)、腹腔压力(IAP)、气道平台压(PPLAT)、血乳糖(BLA)、心率(HR)、明显升高(P<0.01),c组变化较a、b组变更为明显(P<0.05);3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较滴定前下降、(P<0.05);3组患者肺静态顺应性(CST)较滴定前明显改善(P<0.05),但滴定后3组间肺静态顺应性无明显差异(P>0.05);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a、b组明显较长(P<0.01),3组患者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根据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佳PEEP可对患者腹内压及氧合水平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随着患者腹内压的增高,所需佳呼气末正压也随之增高,而较高的呼气末正压对患者的预后可造成不利影响,应根据个体化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黄国梁;李娜;袁益清;陈丽敏;方美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外科急诊中以腹痛为主诉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临床分析

    将我院所诊治的以腹痛为主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60岁)3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就诊于外科的老年急腹症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等信息进行回顾分析.本组30例以腹痛为主诉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通过一系列的抢救和护理后,29例患者成功治愈,有1例患者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失去了佳的治疗时间,导致死亡.研究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腹痛为主诉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应注意询问患者疾病史,完善相应的检查,避免误诊、漏诊等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张先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周围性肺癌的CT和X线图像特征对比分析

    选取近年来我院经治的周围性肺癌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周围性肺癌.患者术前分别采取CT扫描和X线片检查.CT扫描确诊64例,误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91.4%,X线检查确诊56例,误诊14例,诊断准确率为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经CT扫描,检出62例病灶以孤立性结节状影状态呈现,占比88.6%;其中8例患者病灶以不规则片状影形态呈现,占比11.4%.CT扫描和X线检查检查的肿块征表现、分叶征表现、毛刺征表现、空洞征表现及血管集束征表现表现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且CT扫描以上各项检出率均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具有扫描速度较快、组织分辨率较高、对患者无创等临床优势,并且CT扫描方式还能够通过容积成像及三维后处理等手段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良好的分析,在早期周围性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江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实施专人护理对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开展肠造口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专人护理,对比两组造口袋粘贴及更换所需时间、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造口袋粘贴及更换所需时间是4.1±1.6d,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是92.5%,并发症的发生率是7.5%,对照组造口袋粘贴及更换所需时间是9.4±3.2d,造口相关知识知晓率是75.0%,并发症的发生率是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造口患者中应用专人护理能够有效地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普及推广.

    作者:宋均仿;叶雪梅;彭梦苗;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发性流产蜕膜组织MIR-21、MIR-31的表达研究

    目的 探究复发性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MIR-21、MIR-31的表达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为选取进行清宫的49例女性患者,其中24例复发性自然流产者设为观察组,25例计划外怀孕要求终止妊娠者设为对照组,取两组绒毛及蜕膜组织进行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蜕膜组织中MIR-21、MIR-31的表达情况,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验插头样转录因子P3(FOXP3)的表达情况,对比两组的差异性,并分析MIR-21、MIR-31和FOXP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IR-21、MIR-31、FOXP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MIR-21和FOXP3表达增高,而MIR-31表达下降;MIR-21、MIR-31的表达均与FOXP3的表达相关(r=0.593,-0.669,P<0.05).结论 蜕膜组织中MIR-21、MIR-31的表达异常会导致FOXP3基因出现表达异常,可能是导致机体免疫机制紊乱并引发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作者:田玉华;张玉杰;叶飞雪;游泽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唑来膦酸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临床研究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的差异.干预前两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骨密度、骨标志物PINP和β-CTX改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确切,而在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孔顺;王剑锋;廖瑛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临床探讨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大体积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治疗.选取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无前列腺包膜穿孔、尿道外括约肌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平均用时27.8±6.3min,平均出血量80.6±20.4ml,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经统计平均13.6±4.7h.将尿管拔除后,相较术前,患者自觉排尿通畅,尿线呈变粗显示,出院3个月后到院复查,未发生膀胱颈口挛缩、尿失禁等系列并发症.术后3个月QOL、IPSS评分均显著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术前,术后平均夜尿频次、PVR明显减少,Qmax明显增多,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临床高危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在临床治疗时,取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中叶切除术应用,具较高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王兴尧;厉凌峰;李志舟;刘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炎性因子及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镇痛,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儿炎性因子、生物化学指标以及不良反应.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炎性指标均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各指标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相比于对照组更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P>0.05).利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能够降低炎性因子,使患儿的生物化学指标达到稳定水平,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彩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对比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对其行CT、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00%、87.50%,CT检查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50%、75.00%,核磁共振的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CT诊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价值均较高,但核磁共振的检出率与诊断符合率更高,且危害小.

    作者:邝智飞;刘旋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下静脉全麻,观察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后喉罩全麻,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药物剂量,记录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等5个时间点时的HR、MAP及T5时间点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平均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T5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T1、T2时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T1、T2、T3、T4时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来说,选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的麻醉方式是安全高效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佳稳定,呼吸生理影响较小,这对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作者:朱彦;徐鹏;陈星;蔡雪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仿生物电疗法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进行仿生物电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1%(24/28),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33%(19/3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瘙痒症状评分、皮肤黏膜色素积分以及皮肤弹性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项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仿生物电疗法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并可促进外阴皮肤黏膜色素以及皮肤弹性恢复正常,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谢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下老年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两组的麻醉方法相同,观察组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h经静脉泵入,对照组麻醉诱导后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经静脉泵入.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各时间点的肺功能与炎症反应指标变化.对照组T2、T3时的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明显高于T1和观察组同期,肺有效顺应性明显低于T1和观察组同期(P<0.05).对照组T3、T4时的TNF-α、SP-D明显高于T0和观察组同期(P<0.05).右美托咪定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下老年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的炎症反应与肺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廖家齐;先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与K-L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疗效比较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对照组采用K-L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改良Stoppa入路联合髂嵴前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合并骨盆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作者:邓志刚;李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SET与传统姿势性训练治疗前后慢性颈痛患者胸锁乳突肌的肌电变化情况观察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收治的46例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传统姿势性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ET疗法,并于治疗前后行表面肌电图测定.治疗前,两组患者五个阶段胸锁乳突肌的均方根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阶段均方根值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ET疗法在治疗慢性颈痛的疗效优于传统姿势性训练.

    作者:饶来生;钟晓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探究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疑似膀胱癌患者.以术后病理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阳性组107例和阴性组13例.采集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对患者进行核基质蛋白22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核基质蛋白22含量,并计算核基质蛋白2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患者的核基质蛋白22含量明显更高(P<0.05).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13%、92.31%、97.50%,均明显高于核基质蛋白22、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在膀胱癌的临床诊断中,采用核基质蛋白22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余书广;潘晓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