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体会

赵英梅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 依达拉奉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摘要:分析和探究对急性脑梗死实施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首先选择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这110例患者均是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将这110例患者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照组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丹红注射液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血清hsCRP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92±1.54)分和血清hsCRP含量(0.67±0.2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1.54±1.35)分、(1.14±0.42)mg/L,相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8.18%,但是对照组的情况不容乐观,仅为87.27%,因此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的时候,如果为患者提供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一方面能够使得其NDS和血清hsCRP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分析

    分析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的X线表现、病理分型、临床表现、部位、病程、年龄、性别.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好发年龄在30~39岁,50例患者中,面部膨隆形成占60.00%,患者同时伴有麻木、疼痛、牙齿松动等症状,在影像学表现中,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占50.00%,骨质硬化20.00%,骨质破坏占30.00%,成骨细胞型为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为常见的类型,占65.00%,50例患者经过随访后,复发患者有23例,占45.00%,1例患者死亡,占2.00%.通过对口腔颌面部骨肉瘤50例临床病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39岁之间,成骨细胞型为口腔颌面部骨肉瘤患者为常见的类型,主要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

    作者:符攀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患者的蛋白质热能耗损影响

    分析和研究饮食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及营养状况影响.我们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营养干预组53例与常规干预组53例.营养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性饮食营养干预;常规干预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饮食干预,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机体营养状况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营养状况评分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两组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前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营养干预组患者饮食营养干预后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将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应用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其对降低患者蛋白质热能耗损发生及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威;刘昊虹;周兵;朱赞东;刘永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尿量对预后的影响

    研究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预后情况.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各49例.其中49例患者给予常规血液透析(IHD)治疗作为IHD组,另49例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作为CBP组,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同时根据治疗前尿量进行分组,分为少尿组和非少尿组,观察两组预后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CBP组患者Scr、BUN水平明显优于IHD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0、TNF-α以及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CBP组患者IL-6、IL-10、TNF-α以及CRP水平明显低于IHD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导管栓塞、感染以及出血等,CB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2.24%、6.12%,与IHD组的14.29%、8.16%无差异(P>0.05).非少尿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高于少尿组,死亡率低于少尿组(P<0.05).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明显恢复患者肾功能,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且尿量对患者预后存在较大影响,少尿患者预后更差.

    作者:张利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曲美他嗪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以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射血功能以及心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曲美他嗪治疗对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老年心理衰竭的临床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治疗、改善病情变化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芪苋合剂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临床研究及其对患者IL-4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苋合剂在防治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中的作用机制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与GH复发的关联性.方法 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芪苋合剂组(治疗组),泛昔洛韦组(对照A组)各40例,同时再计算治疗前与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临床有效率,并统计9个月内复发率,检测治疗前后其外周血IL-4的计数水平,与20例同期在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对照B组)作比较.结果二组近期临创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个月内患者病情复发状况比较,治疗组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A、B),芪苋合剂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外周血IL-4水平.结论 芪苋合剂适合针对RGH的临床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力,提高外周血IL-4计数水平.

    作者:杨兆林;汪莉;陈茵;任素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体会

    分析和探究对急性脑梗死实施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首先选择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这110例患者均是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将这110例患者按照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照组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丹红注射液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血清hsCRP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92±1.54)分和血清hsCRP含量(0.67±0.29)mg/L均低于对照组的(21.54±1.35)分、(1.14±0.42)mg/L,相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的理想,治疗的有效率高达98.18%,但是对照组的情况不容乐观,仅为87.27%,因此对照组和观察组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的时候,如果为患者提供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一方面能够使得其NDS和血清hsCRP水平得到有效的改善,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英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7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单纯接受全脑放疗的35例患者归入对照组,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厄洛替尼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灶控制情况,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病灶控制率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总计发生5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总计发生6例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可在全脑放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厄洛替尼治疗,不但能显著控制病灶转移,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梁宪斌;张雅慧;张燕玲;王艳;张维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研究分析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的4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应用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吗丁啉和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之后,采用黛力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观察组组中的患者治疗后35例有效,3例显效,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的40例患治疗后,28例有效,6例显效,6例无效,临床有效率为85%.观察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5%)和对照组(85%)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恶心呕吐症状和1例轻度腹泻症状,同时失眠和便秘各有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中的患者轻度腹泻和恶心呕吐均有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两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治疗后HANA和HAN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取黛力新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赞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CRRT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影响

    探索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相关性血行感染的影响.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CRRT治疗患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对CRRT回路培养及外周静脉血培养监测患者CRRT相关性血行感染情况.在CRRT治疗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患者比未实施者CRRT相关性血行感染率明显降低.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效的预防CRRT相关性血行感染.

    作者:何中华;陈敏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状态的影响.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A组患者予血液透析及常规治疗,B组患者于A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其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其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后A组患者其各因子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比较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Cr、Bun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比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RP、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可较好的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作者:蔡良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β-HCG下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异位妊娠患者予以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与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刘瑞景;马述斌;彭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在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析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在肉毒素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女性OAB患者研究对象,给予A型肉毒素200IU+生理盐水30ml膀胱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及OABSS评分变化,膀胱冷水反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h尿急次数、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及OABSS评分显著降低,平均每次排尿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大尿流率、初尿意膀胱容量、大膀胱容量显著改善/降低,残余尿量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动力学膀胱冷水反射试验用于肉毒素治疗OAB的效果评价,能准确检验出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能够综合判定药物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曾庆战;潘楚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临床干预后对胎膜早破的影响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176例,依据是否接受治疗分为接受组和常规组,每组8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助产、引产等常规干预,接受组在此基础上于先兆临产后接受头孢唑啉治疗,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情况.接受组患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组患者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唑啉临床干预可有效减少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感染患者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及避免新生儿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古素芬;杨利;朱海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运动疗法治疗帕金森病平衡及步行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观察运动疗法在帕金森病(PD)治疗中的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PD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运动疗法,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以及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治疗后,观察组的PD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14.24±7.58)分、LOS为(11.47±5.39)分、BBS评分为(44.27±6.37)分;对照组的PD主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为(19.62±6.25)分、LOS为(7.25±1.36)分、BBS评分为(31.08±7.6.37)分;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步长、步宽以及步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治疗联合运动疗法能够有效缓解PD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步行功能,提高平衡能力.

    作者:颜昌云;刘杰元;李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梗死氧化应激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梗死氧化应激机制中的作用.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根据tHcy水平分为Hcy组和非Hcy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tHcy、NDA及SOD水平.观察组患者tHcy、N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Hhcy组患者tHcy、NDA水平明显高于非Hhcy组,SOD水平明显低于非Hhc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血症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可能与其参与氧化应激反应过程有关.

    作者:张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骨代谢生化指标PINP,CTX,NTX与抗氧化应激酶在预测绝经期后女性髋部骨折中的意义

    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C端肽(CTX)、I型胶原N端肽(NTX)与抗氧化应激酶在预测绝经期后女性髋部骨折中的意义.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和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的绝经后老年女性髋部骨折及体检人群共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髋部骨折组(观察组,50例)及老年女性体检人群组(对照组,50例),对比两组血清PINP、CTX、NTX及SOD、CAT水平,分析PINP、CTX、NTX联合SOD、CAT预测髋部骨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SOD、CAT与PINP、CTX、NTX的相关性.观察组PINP(56.34±1.86)ng/L、CTX(0.47±0.15)μg/L、NTX(0.43±0.11)μg/L较对照组高,观察组SOD(39.54±1.87)U/ml、CAT(26.43±1.87)U/ml低于对照组(P均<0.05);骨代谢生化指标及抗氧化应激酶联合预测髋部骨折的灵敏度为*:基金:2015年度珠海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A0004)90.00%,特异度为86.00%,准确度为88.00%;相关性分析显示SOD、CAT均与PINP、CTX、NTX呈高度负相关(|r|均≥0.8,P均<0.05).骨代谢生化指标PINP,CTX,NTX与抗氧化应激酶可为绝经期后女性髋部骨折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吴华贵;李远辉;向阳;程燕子;黄建宏;陈浩;张应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心肺脑复苏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心肺脑复苏流程进行抢救,其中依据不同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即时组(n=52例)和常规组(n=64例),常规组患者均等待其转至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通过喉镜经口明视下行气管插管.即时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前者NAP、SpO2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窦性心律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组患者7d、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医护人员即时气管插管可有效缩短心肺脑复苏患者插管时间和提高患者NAP、SpO2水平,有利于改善复苏、窦性心律恢复效果和生存预后,且对一次插管成功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晨霞;罗宇彬;唐碧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观察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选取2012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实施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β细胞功能各指标情况、血糖变异系数、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观察组治疗后β细胞功能各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变异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敏;罗婉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

    选取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我院治疗患者,分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观察指标、并发症.观察组手术中指标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评价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好,但手术时间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时间较长,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胡德洪;彭仲华;谢学文;韦昌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研究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常规组采用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方法进行治疗,胰岛素泵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异.胰岛素泵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平均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施行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胰岛素泵组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燕;邱友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