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暴保龙;张晓环;彭晓瑞;胡艳松

关键词:间歇蓝光照射, 持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摘要:观察对比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不同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选取92例黄疸新生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给予持续蓝光照射疗法及短时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同时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4d后,对比临床疗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游离胆红素(IBiL)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分布情况及总有效率数据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佳,还可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IBiL水平,且更为安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2.41%,治疗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情绪状态,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代景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33例的疗效观察

    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及安全性.选取细菌性肝脓肿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经腹切开引流术,研究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切口感染、弥漫性腹膜炎、胆瘘)发生率.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3.94%)与对照组(87.8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06%)较对照组(24.24%)低(P<0.05).采取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效果显著,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使临床体征及症状改善,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具有安全性.

    作者:于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的影响

    分析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早产儿喂养方式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初产早产产妇9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前、产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及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出院5d、30d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院5d、30d早产儿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作者:于雪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观察对比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不同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选取92例黄疸新生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给予持续蓝光照射疗法及短时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同时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4d后,对比临床疗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游离胆红素(IBiL)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分布情况及总有效率数据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佳,还可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IBiL水平,且更为安全.

    作者:暴保龙;张晓环;彭晓瑞;胡艳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探究他汀类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以救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联合组(5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联合组SV[(85.44±3.67)m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且LVESD[(41.30±2.14)mm]、LVEDD[(51.22±7.10) mm]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小,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TC[(4.02±0.32)mmol/L]、LDL-C[(2.59±0.31)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且HDL-C[(1.56±0.24)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和常规组(6.00%)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用他汀类药切实可行,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蔡自力;张合民;孙彦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抗H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Hp感染的疗效观察

    观察抗H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Hp感染的临床效果.对收治的9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Hp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4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根治Hp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及血脂水平,观察两组Hp根除率.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及肝功能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组(P<0.05).抗Hp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伴Hp感染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控制肝功能异常,缓解症状,效果颇佳,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及预后.

    作者:张东常;黄淑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研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对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选取收治的颅骨缺损患者136例,以不同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4个月)与晚期组(≥4个月)各组68例.采用改良功能生活指数量表(RFLI)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AS)作为评价工具评价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并跟踪两组去骨瓣减压术后2年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基线期,两组RFLI、AS得分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早期组RFLI、AS得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早期组RFLI、AS得分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组去骨瓣减压术后2年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手术后病情稳定,切口Ⅰ级愈合病例应早期行颅骨修补术,以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柯胜蓝;蔡程;杨铁;邱乃锡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98例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统计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组血栓形成系数、全血浆粘度、血小板凝聚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I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将104例SAP患者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治疗7d.对比两组疗效、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治疗7d后,观察组效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9.2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TNF-α、IL-15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血栓长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优先选用.

    作者:张海源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布拉氏酵母菌散对改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研究

    探究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后,肠道微生态的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0例,按照随机平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使用细菌培养计数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数量,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观察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服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能有效改善肠道微生态,疗效高,安全可靠.

    作者:肖和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应对方式和泌乳功能的影响研究

    分析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应对方式及泌乳功能的影响.选取住院分娩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选择传统自然分娩,观察组选择无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48h催乳素浓度,24h哺乳次数及分娩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评分.观察组产后24h与48h催乳素浓度、24h哺乳次数均高于对照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前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采用无痛分娩,能显著提高积极应对评分,改善产后泌乳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路;游继武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影响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探究冠心病(CHD)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2就诊的165例老年CHD患者临床资料,将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心律失常组(n=89),未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76),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CHD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心律失常组年龄>70岁、吸烟史、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糖尿病、COPD及CABG治疗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70岁、吸烟史、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谱异常、糖尿病、COPD及CABG治疗是CHD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老年CHD救治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年龄、有无吸烟史、CHD类型、血清心肌酶谱异常情况、糖尿病、COPD等基础疾病及治疗方式重点防治心律失常.

    作者:陈铭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药血管抑制剂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中药血管抑制剂人参皂苷Rg3+紫杉醇在胃癌术后肝转移中的应用效果.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90例胃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紫杉醇化疗,观察组予以中药血管抑制剂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并分析其对血清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观察组疾病控制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保护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血管抑制剂人参皂苷Rg3联合紫杉醇治疗胃癌术后肝转移效果明显,即可提高患者总有效率,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周期,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薛建章;毛秋雨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确诊后给予局麻及影像引导下靶向穿刺,进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及直接减压术,观察术前术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及手术疗效.72例患者中,69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56.8±9.6)min,术中出血量(19.2±1.8)ml,X线照射次数(17.6±4.8)次;随访6个月,手术效果优26例,良35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8.41%(61/69),患者疼痛程度均得到有效缓解,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JOA评分明显改善.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技术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患者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可较快恢复.

    作者:郑铁牛;黄岩石;王淅克;吴迪;罗恒超;吴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研究

    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预防措施,为降低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回顾性分析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375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性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375例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56例,感染率为14.93%(56/375);56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中共发现致病菌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比较高,革兰阴性菌次之;胃肠肿瘤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患者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腹部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远处感染灶(P<0.05).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受年龄、肿瘤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手术切口长度、侵入性操作、腹部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远处感染灶等多种因素相关,预防措施应从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患者自身因素及抗菌药物应用等方面考虑.

    作者:尚闯;高阳;罗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选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活动能力缺损评分(ADL)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治疗后3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ESS量表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将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柳杨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盐酸莫西沙星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将2015年1月1日~2017年4月1日我院收治的11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仅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时间.观察组痊愈33例、显效1 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4%;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4%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发生率1.8%;对照组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10.9%(P<0.05).观察组CRP、TFN-α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时间分别为(2.44-±0.58) mg/L、(1.07±0.51) ng/mL、(9.43±1.28)d、(12.86±1.74)d;对照组CRP、TFN-α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临床治疗时间分别为(6.07±1.33)mg/L、(1.96±0.62)ng/mL、(14.57±1.94)d、(20.65±2.32)d(P<0.05).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中,应用盐酸莫西沙星与康妇消炎栓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尽快康复,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秋菊;刘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梗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梗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功能的相关性.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按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分为对照组(MAGE<3.9mmol/L)21例和观察组(MAGE≥3.9mmol/L)71例,分析两组心功能状态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观察组Killip分级≥Ⅱ级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波动较为显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心功能的损伤越严重.

    作者:杨金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研究评价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选取我院2016年7月1日~2017年4月30日收治的86例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治疗中选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选用中效胰岛素与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对组间入选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对比,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对比组间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正学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治疗的严重脓毒性患者6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治疗前后统计对比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及生存质量量表(QOL-BREF)评分变化.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M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QOL-BREF各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性血液净化应用于严重脓毒症患者,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并改善其血流动力学.

    作者:鲍浩月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