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患者早期低氮低热量饮食的研究

崔东;李洪荣;段玲;井鹏程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患者, 低氮低热量, 肠外营养
摘要: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研究.随机抽选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同时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而观察组则给予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在肠外营养支持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前清蛋白、白蛋白以及血糖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第3、7d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前清蛋白术后第1、3、7d较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第3、7d的前清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低氮低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疗效.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基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疗效评价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更大(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2.41%,治疗疗效更优(P<0.05);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包括感知能力、运动能力、沟通能力和情绪状态,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急性脑梗死治疗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作者:代景温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分析讨论沐舒坦雾化吸入+静脉注射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具体疗效.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肺炎患儿68例,将其按疗法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以沐舒坦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仅以沐舒坦静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肺炎患儿治疗疗效及治疗安全性.观察组肺炎患儿治疗总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5.29%,两组肺炎患儿治疗总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肺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新生肺炎患儿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静脉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疗效安全性高.

    作者:舒琳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探究他汀类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以救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应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联合组(50例,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联合组SV[(85.44±3.67)m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且LVESD[(41.30±2.14)mm]、LVEDD[(51.22±7.10) mm]相比常规组明显更小,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TC[(4.02±0.32)mmol/L]、LDL-C[(2.59±0.31)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低,且HDL-C[(1.56±0.24) mmol/L]相比常规组明显更高,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0%)和常规组(6.00%)无显著差异(P>0.05).在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加用他汀类药切实可行,且毒副作用较小.

    作者:蔡自力;张合民;孙彦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塞(CI)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98例CI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治疗28 d.统计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临床疗效.治疗前两组组血栓形成系数、全血浆粘度、血小板凝聚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降低,观察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46/49)高于对照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I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高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探究普罗帕酮片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效果.选择收治的80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普罗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房性早搏、短阵房速、短阵室速及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得到了明显缓解(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可自行缓解.对小儿心律失常给予普罗帕酮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侯维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选取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608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96例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5.79%;不同年龄阶段的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明显,年龄在76~85岁及以上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心脏瓣膜病变部位主要以主动脉瓣病变为主(66.67%),其次为主动脉瓣合并二尖瓣(26.04%);同时主动脉瓣发生反流率(90.63%)高于二尖瓣反流率(60.42%)(P<0.05).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并确定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选取我院10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及午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显著效果,对于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选择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和日常活动能力缺损评分(ADL)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水平.观察组治疗后3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ESS量表及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将依达拉奉联合盐酸法舒地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柳杨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不同蓝光疗法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观察对比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不同蓝光疗法的临床效果.选取92例黄疸新生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分别给予持续蓝光照射疗法及短时间歇蓝光照射疗法,同时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4d后,对比临床疗效,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游离胆红素(IBiL)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疗效分布情况及总有效率数据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BiL和IBi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对新生儿黄疸实施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较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效果更佳,还可显著降低血清TBiL和IBiL水平,且更为安全.

    作者:暴保龙;张晓环;彭晓瑞;胡艳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西咪替丁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征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西咪替丁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征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两组体征改善时间、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体征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67.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患儿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缩短患儿体征改善时间,提升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崔树举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沙丁胺醇雾化治疗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评价

    评析沙丁胺醇雾化对慢阻肺急性发作的治疗价值.针对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沙丁胺醇雾化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其比较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整体改善情况(PH(7.35±0.03)、PaO2(73.28 ±3.45) mmHg、PaCO2 (38.64±2.10)mmHg、FEV1(1.95±0.35)L、FEV 1/FVC (45.45 ±5.49)%、FEV1/预测值(55.57±5.48)%)均劣于观察组(PH (7.40±0.04)、PaO2 (78.56±2.60) mmHg、PaCO2(34.62±1.10) mmHg、FEV1(1.50±0.21)L、FEV 1/FVC (68.76±5.34)%、FEV1/预测值(64.57±1.62)%),且其比较间存在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沙丁胺醇雾化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因而值得临床作进一步地推广与应用.

    作者:乔敬敬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鼻内镜下激光、微波和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激光、微波和电凝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因医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组,其中激光组、微波组以及电凝组各36例,并比对三组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指标、并发症状况.结果 电凝组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指标较激光组与微波组优,而微波组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指标较激光组优,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波组与电凝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P>0.05),而激光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微波组与电凝组高(P<0.05).结论 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行电凝法医治可缩短鼻腔恢复通气、鼻腔黏膜恢复所用的时间,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

    作者:李凡玲;周明;赵艾君;王为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3D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观察3D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接受传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3D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41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较传统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陈厚赏;林凯旋;肖国泽;汤国强;梁广勇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的相关性.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0例参与实验观察的患者进行DIC评分:同时,对不同程度的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与预后进行评分.结果不同损伤程度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PT指标值与D-DT指标值分别与中型颅脑外伤患者与轻型颅脑外伤患者的PT指标值与D-DT指标值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意义(P<0.05).此外,预后不良患者的D-DT指标均值为3.3 1±0.61mg/l,PT指标均值为14.13±1.68s,FIB指标均值为2.42±0.76g/L,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而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的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颅脑外伤患者中其病情越重患者的PT会明显延长且D-DT水平显著升高;同时,患者的D-DT、PT、FIB与预后成负相关性,即,患者的预后状况越差上述指标值越高.

    作者:蔡侃芝;郝香玲;袁宝华;杨成山;李汉威;卢健祺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探究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复发的因素.选取收治的行血肿钻孔引流术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经由多因素回归分析明确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将性别、年龄、病史、烟酒史、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血肿厚度等指标纳入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肿体积、血肿厚度等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血肿体积纳入到单因素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血肿体积为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影响因素.虽然当前临床对慢性硬膜下水肿采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且复发率也相对较高.影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复发的因素众多,而术前血肿体积作为影响术后复发的独立性因素,能作为评估引流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主要指标.

    作者:王森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80例分析

    观察分析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手术术中及术后出血80例分析.本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由于宫缩乏力而行剖宫产的孕产妇80例,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与观察组(n=4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用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对比采用不同的止血药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对照组孕产妇采用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两组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药物进行止血,能有效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茹;冯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

    探讨亚低温及体位护理对重型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选择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及体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预后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总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格拉斯昏迷评分(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及体位护理能够改善重型脑损伤患者生理功能和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彩云;闵照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帕罗西汀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恐惧症的疗效

    评价帕罗西汀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恐惧症的疗效.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取所在科室80例恐惧症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研究对象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睡眠质量改善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睡眠质量改善评分,观察组的较好,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的更低(P<0.05).采用帕罗西汀配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恐惧症患者,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以及睡眠质量改善评分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及CT特征

    研究分析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及CT特征.选取我院60例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检查CT结果),通过CT检查的特征对临床上复发脑膜瘤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脑膜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病理、边界、水肿、骨质的改变、钙化、病理类型等和患者术后复发存在紧密的关系.了解脑膜瘤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和CT的特征,可在术前较准确地预测肿瘤复发的可能性.

    作者:张瑞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预后的影响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随访半年,统计对比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用时、住院周期缩短,且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明显低于对照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3%(1/43),与对照组4.65%(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复发率,预后较好.

    作者:黄芸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