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合穴位贴敷治疗网球肘的疗效观察

侯军杰;符名赟;李灿杨;黄狄

关键词:小针刀, 穴位敷贴治疗, 网球肘, 玉龙散
摘要:对本院网球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针刀合穴位贴敷治疗网球肘的临床治疗效果。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门诊治疗的网球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10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小针刀和玉龙散(院内中药贴剂)穴位贴敷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到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三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达6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保守治疗方法治疗对比,采用小针刀和玉龙散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网球肘进行联合治疗具有更加确切的治疗效果,同时远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肘关节疼痛,消除关节炎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治疗后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09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和保守治疗组,对两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及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触觉、运动、Cobb’s 角及伤椎高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6个月后经皮椎体成形术组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患者触觉、运动评分、Cobb’s 角及伤椎高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要优于保守治疗,并不会增加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稳定情况和减轻患者疼痛,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矢明;李春晓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成功进行胸外科手术的125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他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运用 Logistic 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54例患者中有48例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单因素条件 Logistic 分析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骨折及骨科相关性疾病、脑血管病致卧床、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内留置管道,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发现长时间制动、静脉内应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静脉内留置管道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胸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对高危患者应当密切观察病情。

    作者:任康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2012年2月~2015年3月的住院病例4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在化疗后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化疗后第5天恶心程度、呕吐程度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指数显示,治疗组的分值(91.4±6.48)分高于对照组(88.7±7.53)分,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化疗后迟发性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显著,与西药相比较,费用低,疗效快,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血清胱抑素c及B2微球蛋白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价值研究

    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 DR 患者(DR 组)60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NDR 组)及体检健康对照组各60例,检测血清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等。结果 DR 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高于NDR 组和对照组,而 NDR 组的β2微球蛋白水平又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胱抑素 C 与病程、β2微球蛋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 C、β2微球蛋白、TC 和收缩压(SBP)为影响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DR 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及β2微球蛋白均呈升高趋势,胱抑素 C 联合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2型糖尿病视网病变的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胡丽;皮银珍;刘罗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两组有无伴发耳鸣、眩晕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耳鸣或眩晕者,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耳鸣或眩晕者,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伴耳鸣或眩晕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伴耳鸣或眩晕者与不伴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其中以无伴发耳鸣、眩晕的患者效果更为满意。

    作者:王炼红;钟罗宝;施典羽;蔡丹;汤国栋;黄俊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深圳市罗湖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现状调查

    对罗湖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其体检结果。结果罗湖区老年人检出率较高的疾病或指标有甲状腺结节(或肿大)(55.64%)、主动脉硬化(52.38%)、高脂血症(52.23%)、高血压(43.77%)、高尿酸血症(41.90%)、超重或肥胖(41.50%)、心电图异常(36.06%)、脂肪肝(27.31%)、高血糖(26.50%)。男性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女性,女性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检出率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以及心电图异常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高脂血症、超重或肥胖以及脂肪肝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罗湖区老年人群是一个甲状腺结节(或肿大)、主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高发的人群,应据此采取各种方法手段进行干预。

    作者:章敬芳;徐聪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低钾型周期性麻痹临床疗效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 HypoPP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给予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和常规补钾对症治疗,测定两组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钾恢复速度和肌力恢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补钾对症治疗基础上辅以黄芪注射液治疗 HypoPP,可提高患者血清钾浓度和肌力恢复速度,短期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温演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CT定量测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60例 COPD 患者为 COPD 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胸部 MSCT 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检查。测量并比较 COPD 组和对照组 MSCT 定量测量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差异,观察 COPD 患者 MSCT 定量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 组 Vex、Vin、Vex/Vin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LDex、MLDin、Vin-Vex 及 MLDex-MLDin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 组 FEV1、FVC 及FEV1/FVC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V、TLC、RV/TLC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显示,MLDex-MLDin 与肺功能指标 FEV1、FVC 及 FEV1/FVC 呈正相关,RV/TLC 呈负相关(P<0.05)。Vex/Vin 与肺功能指标 RV/TLC 存在正相关,Vin-Vex 与 FVC 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COPD 患者 MSCT 定量测量肺密度及肺容积指标均出现明显的改变,并与临床肺功能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作者:黄毅华;彭明;罗萍;蓝英萍;马进;肖新华;吴家东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药物联合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收治的21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患者有无阴道残端感染分为观察组(有阴道残端感染)和对照组(无阴道残端感染),对患者术后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观察组患者术后药物联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相关影响因素中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71例病例患者术后均有阴道残端感染情况,其中研究组病例患者整个围术期均进行药物联合干预,比较组仅术后给予头孢菌素药物干预,其中研究组术后较比较组阴道清洁度、阴道 pH 值、过氧化氢浓度阳性率、念珠菌所占比例均改善显著,研究组较比较组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50岁,合并有外伤及基础疾病,手术类型为急诊,术前有侵入性操作检查,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围术期药物联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阴道残端感染率。

    作者:莫春梅;邓丽婵;程丽敏;钟秀娩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

    回顾分析 Gartland III 型肱骨髁上骨折841例,男560例,女281例;年龄1~16年,中位数7.6年;伸直型692例,屈曲型149例;合并神经损伤119例(桡神经51例、正中神经46例、尺神经22例);受伤距整复时间短1h,长21d。均在 C 型臂 X 线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确定骨折端复位后,首先在肱骨远端尺骨鹰嘴桡侧,先向肱骨近端髓腔打入一根直径2mm“定位针”,C 型臂 X 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及钢针位置正确,然后自肱骨外髁进针,与肱骨纵轴呈45°向内上方打入一枚直径1.5mm 或2mm“抗旋针”穿透肱骨内侧骨皮质固定骨折端。术后石膏托固定患肢前臂旋后、肘关节屈曲60°~70°、肩关节外展外旋位,3~4周去除内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患肢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及外观情况。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中位数2.3年;骨折均在术后3~5周愈合,平均时间为3.6周。术后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3例4周后定位钢针向肱骨近端髓腔移动,1例抗旋钢针断裂,造成取针困难。迟发出现 Volkmann 挛缩1例。参照 Fl年 nn 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739例,良41例,一般43例,差18例,优良率为92.53%。手法复位经皮定位及抗旋钢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可作为以往内外侧交叉钢针和外侧两枚钢针内固定方法的改良与补充,实用、简便、可操作性强。

    作者:夏玉礼;马长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桂枝汤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炎症反应情况。方法纳入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确诊为慢性湿疹的患者100例,同时纳入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科检查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受试者的临床治疗及入院检查的实验室数据,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的表达水平,将患者的一般数据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湿疹患者白细胞介素-7、白细胞介素-2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湿疹组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能有效促进慢性湿疹疾病恢复,缓解症状及体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以提高疗效。

    作者:王晓燕;陈家兴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三阶段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肛周尖锐湿疣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三阶段疗法,包括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治愈患者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为6.06%,对照组治愈患者的复发率为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IL-2、LTN、TNF-α以及 CD4+/CD8+比值分别为(84.45±6.67)μg/L、(468.34±76.61)pg/ml、(0.781±0.02)μg/L 和(1.79±0.17),而对照组为(63.23±7.01)μg/L、(352.51±80.21)pg/ml、(0.401±0.02)μg/L 和(1.02±0.08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 CO2激光疗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黄甘颗粒三阶段疗法可以提高肛周尖锐湿疣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满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脑电图辅助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依据轻型颅脑外伤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筛选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组,各40例。A、B 两组分别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和单纯中医治疗治疗,C 组采用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混合治疗。临床疗效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RPQ)和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进行治疗前后的评定。同时进行脑电图监测。结果 C 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症状改善效果显著,RPQ 总分降低,其治疗前得分55.9±20.3分,治疗后为21.4±6.0分。脑电图 BIS 得分低于治疗前及 A、B 组。西医治疗联合中医治疗对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具有明显改善运动功能和脑电图指标,对患者的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吴敏玲;卢虹;李译蓉;黄天华;彭志强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2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1),两组均先给予替普瑞酮进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胃黏膜修复效果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并记录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9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黏膜修复效果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结果表明,对照组复发率为19.51%,观察组复发率为2.4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慢性胃炎患者的治疗,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修复患者胃黏膜,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段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的效果研究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4月体检的5000例受检对象,采取随机表数字法分为柔性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常规体检护理要求和流程实施护理管理,柔性组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实施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受检对象满意情况、投诉情况以及护理人员满意情况。结果柔性组体检对象满意度评分(95.64±3.25)分明显比对照组高,投诉率(2.4%)低于对照组,且护理人员满意度评分(96.34±3.1)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检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优化体检护理流程,强化护理工作者工作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受检对象以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确保体检护理质量达标,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水平。

    作者:吴红敏;虞敏;郑红菊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早期嚼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11月确诊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00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嚼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其中早期组溶栓时间在发病后6h 内,晚期组溶栓时间在发病后6h 后,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溶栓、CK-MB、CPK 的峰值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早期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 CK-MB、CPK的峰值明显、LVEF 水平明显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嚼服氯吡格雷及阿斯匹林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秀琴;黄贵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母婴结局观察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妇科2014年7月~2015年10月接受治疗的18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行分娩镇痛方式的90例的产妇作为研究组,90例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第一产程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的的疼痛评分(VAS);第二产程、活跃期,并比较两组产妇阴道助产、剖宫产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以及第二产程的 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二产程、活跃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基本相符(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镇痛方式属于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谢映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分析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经胆总管切开 T 管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05.2±8.5)min、腹腔引流时间(1.2±0.5)d、住院时间(4.1±0.6)d 以及住院费用(6852±125)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来说,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但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

    作者:利跑;吴杨;黄志艺;詹朝炎;易石坚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认知护理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干预价值评析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认知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手术应激指标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理应激(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压(SBP、DBP)、心率(HR)、皮质醇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开展认知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 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皮肤激光美容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以120名典型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有创、微创或无创等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将创面愈合时间作为治疗评价指标,将预后色素沉淀及瘢痕情况作为预后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组织修复创面愈合时间快,结痂脱落时间平均缩短2~3d,且后遗色素明显减轻,通常不会留下瘢痕。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且局部未出现不良反应。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的局部使用可以明显促进创面的重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减少色素沉着以及瘢痕的出现。

    作者:郭晓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