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婉虹
对心理护理用于更年期乳腺癌妇女化疗期间护理的临床价值予以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研究以选取的2013年9月~2014年9月化疗治疗的更年前乳腺癌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按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护理3个月后,就其心理状态、化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等数据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率和化疗受益率分别为93.9%和89.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P<0.05)。心理护理用于更年期乳腺癌妇女化疗期间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化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吴玉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总结原发性肘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发现。方法以52例原发性肘关节OA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职业)、关节表现、伴随症状、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CCP抗体,肘关节X线检查结果。结果(1)一般资料:52例患者中,男40例,女12例,男:女=3.3:1。年龄均>40岁。48例(92.3%)为肘部活动大的重体力劳动者。(2)临床资料:均有肘关节痛,多表现为活动时痛,其中31(59.62%)个患者已经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3(5.8%)个患者伴有关节的肿胀。38(73.0%)个患者有晨僵,但均小于半小时。27(51.9%)个患者伴发手小关节OA,32(61.5%)个伴发膝关节OA。8(15.4%)个伴发肘腕综合症。(3)实验室资料:2例患者RF低滴度阳性,所有患者抗CCP抗体均阴性,3例患者ESR轻度升高,未发现CRP升高患者。(4)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肘关节X线检查均有关节面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其中26(50.0%)例已经出现关节间隙的狭窄。结论肘关节OA临床相对较少,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常常被其它部位OA症状掩盖,血清学及炎症指标也多无异常,因此不易被早期发现。应加强临床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以期早期发现。
作者:谢传美;袁国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林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8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门冬酰胺酶组及培门冬酶组,比较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的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门冬酰胺酶组42例,8例(19%)有转氨酶异常,15例(35.7%)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7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培门冬酶38例,10例(26%)有转氨酶异常;11例(28.9%)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5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4例(10.5%)出现肾功能异常,以尿素氮增高(2例)为主,临床未发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3例(7.8%)发生高血糖症,1例(2%)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发生。38例次培门冬酶治疗中,仅2例(5%)发生了典型的过敏反应,以明显的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有一过性喉头异物感,经吸氧、镇静等处理后很快缓解。无过敏性休克。PEG-Asp 和L-Asp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作者:易昆;双跃荣;涂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成年双颌前突畸形患者。根据种植方式的不同分为助攻型组与自攻型组,观察两组矫治结束后支抗种植体的脱落数及自攻组治疗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值变化。结果两组支抗体的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所有支抗体在上颌、下颌的脱落率分别为6.9%、1.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拔牙间隙关系后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改善,U1-SN、U1-L1、UL-EPlane、LL-EPlane、U1-Y、前牙覆盖均较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无需预备种植孔,对骨损伤相对要小,操作简便,能有效内收上颌前牙,矫治上颌前突,使支抗磨牙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家杰;崔国志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收74例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系统治疗,临床症状基本得到缓解,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效率分别为70.27%、97.30%,对照组患者阿托品使用量、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6.8±12.50mg、15.2±1.62d、19.2±1.54d,观察组患者分别为158.3±16.77mg、8.8±0.74d、11.0±0.47d,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临床予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毒素清除快,值得推广。
作者:谢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消化外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两组观察对象均于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治疗,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EE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N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消化道外伤手术患者实施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供给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改善患者的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国民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0例颅内感染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时另选取同期另76例非颅内感染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入选对象均行脑脊液降钙素原的测定,并予以比较。观察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为(0.41±0.0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05)ng/ml(P<0.05)。脑脊液降钙素原在颅内感染患者中检测价值较高,有助于对颅内感染的确诊。
作者:董能本;许浩生;梅良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3)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5)则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紧张度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紧张缓解52例,占94.55%,而对照组护理后紧张缓解41例,占77.36%;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0例,良好13例,一般2例,差0例,总满意率高达96.36%(53/55),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16例,良好27例,一般7例,差3例,总满意率为81.13%(43/53),两组紧张度缓解与满意度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手术室患者的紧张度,提高临床满意度,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慧玲;邹玮君;罗月兰;李玉如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QL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戴望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于发病6h~5d内行CT检查。根据对病人临床治疗的随访从而证实的急性胰腺炎类型、胰腺肿胀、胰腺周围间隙积液、胆管结石、胰腺脓肿、肾前筋膜增厚等病变情况,比较各项指标的CT检查结果符合率,并分析CT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急性胰腺炎确诊类型方面,水肿型胰腺炎、坏死型胰腺炎的CT检查结果符合率均达到85%以上,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胰腺肿胀、胰腺周围间隙积液、胰腺脓肿方面,与临床终诊断结果符合率均达到94%以上。肾前筋膜增厚、胆管结石CT检查结果符合率均不高,分别为75.00%和72.7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较高,胰腺肿胀、胰腺周围间隙积液等影像学表现CT扫描更佳,应在疑似胰腺炎急腹症诊断中优先考虑使用CT检查。
作者:董志永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商品名金因肽,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术后无特殊处理;治疗组使用金因肽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对比两组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d切口愈合及疼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术后第10d切口愈合分类及疼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肉芽肿形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第42、90d比较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裂开、硬结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作者:邓娅莉;丁依玲;李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江苏省张家港市2014年7月~2015年10月1300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对其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常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对所获得的信息汇总、分析,评估妊娠风险因素。经检查有573例检查出现异常,所占比例为22.0%,且其中促甲状腺激素异常多,有93例占7.2%,其次是血常规以及白带异常分别有83例和78例,所占比例为6.4%和6.0%,有2例经检查出现梅毒螺旋体异常占0.1%,乙肝异常者有102例占3.9%,尿常规检查异常有76例占2.9%,肝功能异常有49例占1.9%,沙眼衣原体异常有24例占1.8%,空腹血糖检查异常有18例占1.4%,肾功能异常者有21例占0.8%,淋球菌检查异常有4例占0.3%。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可了解计划怀孕夫妇身体状况、家族病史等情况,综合评估不良妊娠风险因素并给予相应建议,从而提高计划怀孕夫妇的健康水平,降低缺陷儿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增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收集送检新生儿的标本,通过细菌扩增,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确定菌株,通过PCR扩增方法扩增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确定阳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及药敏统计分析,筛选敏感抗生素及监测耐药性。从临床送检的2936份标本中分离到1533株细菌,其中大肠埃希杆菌729株,分离率47.6%,产 ESBLs 菌457株,阳性率62.7%;克雷伯氏菌498株,分离率32.4%,产 ESBLs 菌株272株,阳性率54.6%;变形杆菌113株,分离率7.4%,产ESBLs菌49株,阳性率43.4%。此外,分离到阴沟肠杆菌102株,分离率6.7%,沙雷氏菌87株,分离率5.7%,柠檬酸盐菌90株,分离率5.9%,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等91株,分离率5.9%。药敏实验发现分离到的产ESBLs菌除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哌拉西林)敏感外,对常见的其余8种抗生素菌有不同程度严重的耐药性。从分离的年份来看,分离到的菌株有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新生儿产ESBLs菌感染情况比较严重,近年来呈逐步增多的趋势,主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氏菌以及变形杆菌,这些细菌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性高,治疗时刻采用敏感性高的碳青霉烯类以及加酶抑制剂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作者:谭运雄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小切口组45例和腹腔镜组55例。小切口组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术中相关指标优于小切口组,且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切口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值得推广。
作者:王保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收集我院在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肾结石患者10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对肾结石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其治疗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晏增亚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转归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对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微创组(n=33)与对照组(n=31),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局情况。结果微创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完全清除颅内血肿,并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小,医源性创伤较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罗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经过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结石均已取出。治疗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傅江华;徐欣;王彦升;王峰;刘明辉 刊期: 2016年第18期
过对2014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依从性分为观察组(依从性好)和对照组(依从性差)2组。观察影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依从性因素。观察组患者年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糖尿病知识明显提高、不良心理状态显著降低、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药物不良反应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依从性较差,影响依从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知识、不良心理状态、家庭经济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案提高依从性。
作者:王翠捷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