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远期疗效评价

林玲玲;林少雄;程耿斌;蔡晓敏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 术后远期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及评估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统一接受FESS的围手术期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之后通过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12w。然后将两组患者的随访1年总有效率、随访1年及随访2年的SNOT-2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及随访2年的SNOT-20量表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黏膜上皮化,恢复鼻腔功能,我们认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治疗仪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和子宫复旧的效果观察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2190例产妇。按产妇入院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9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产后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产后康复治疗仪。对比两组产妇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睡眠质量、并发症及产后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72h的乳汁分泌优秀率分别为61.64%、89.04%,较对照组的39.73%、61.64%均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4、48h及72h的子宫复旧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48h疼痛轻于对照组,PSQ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给予产妇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可有效促进子宫复旧及乳汁分泌,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局部疼痛,值得临床产科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如连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实施输卵管结扎术对妇女骨密度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妇女实施输卵管结扎术对其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输卵管结扎术妇女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体检健康未行结扎妇女9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妇女性激素水平及骨密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结扎5年妇女的P、E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下的输卵管结扎术仅会短暂的引起雌激素缺乏,但并不会引起持续性的骨丢失,因此骨密度并不会因为该术式而降低。

    作者:张迟凯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牙桩核冠修复中的应用观察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颌前牙体缺损严重且不需要大角度改变牙体长轴的96例患者于根管治疗后随机均分为金属桩组与玻璃纤维桩组,并分别采用金属桩与玻璃纤维桩进行桩核冠修复,临床观察1年。玻璃纤维组患牙修复的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金属桩组的79.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纤维组的2颗出现问题的患牙分别是桩松动与桩脱落,各占50%;而金属桩组的12颗出现问题的患牙主要为桩松动、桩脱落与牙龈炎症,分别占41.67%、25%及16.67%。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牙桩核冠修复中的效果优于树脂桩与金属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妇科肿瘤的应用效果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相对对照组较快,术中切口相比于对照组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88.71%)。对妇科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并降低患者手术中切口大小以及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邓林花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联合化疗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8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门冬酰胺酶组及培门冬酶组,比较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的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门冬酰胺酶组42例,8例(19%)有转氨酶异常,15例(35.7%)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7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培门冬酶38例,10例(26%)有转氨酶异常;11例(28.9%)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5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4例(10.5%)出现肾功能异常,以尿素氮增高(2例)为主,临床未发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3例(7.8%)发生高血糖症,1例(2%)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发生。38例次培门冬酶治疗中,仅2例(5%)发生了典型的过敏反应,以明显的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有一过性喉头异物感,经吸氧、镇静等处理后很快缓解。无过敏性休克。PEG-Asp 和L-Asp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作者:易昆;双跃荣;涂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减轻手术室患者紧张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8例需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53)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患者(n=55)则采用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观察患者护理后的紧张度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满意度差异。观察组护理后紧张缓解52例,占94.55%,而对照组护理后紧张缓解41例,占77.36%;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40例,良好13例,一般2例,差0例,总满意率高达96.36%(53/55),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16例,良好27例,一般7例,差3例,总满意率为81.13%(43/53),两组紧张度缓解与满意度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减轻手术室患者的紧张度,提高临床满意度,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慧玲;邹玮君;罗月兰;李玉如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急性肾炎患者55例饮食护理措施分析

    选取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55例急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不良反应3例,生活质量评分46.34±2.25分;对照组不良反应7例,生活质量评分33.34±1.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护理可以帮助急性肾炎患者提高护理日常营养摄入,改善他们的身体素质使其医疗护理效果更佳。

    作者:尚慧敏;张小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啶在功能神经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实施功能神经术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都行全身麻醉,待手术结束前0.5h时,观察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方式等量泵入生理盐水,比较诱导前、术后两组患者苏醒时的心率、动脉压及术后的呛咳次数、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前心率与动脉压无差异(P>0.05);而术后苏醒时,试验组患者的心率与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恢复主呼吸时间与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的呛咳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可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减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兴波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黏膜下切除术(ESD)联合色素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茶常规内镜检查和色素内镜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病灶的情况。后取活检标本,对疑似早期胃癌的患者行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后送检病理,观察病灶大小、病理特征及侵犯深度。常规内镜检查124例患者中11例早期胃癌,其中4例为癌前病变、4为未分化型,3例为分化型。色素内镜检查124例患者中42例早期胃癌患者,其中31例癌前病变、5为未分化型、6例为分化型。色素内镜诊断癌前病变、分化型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显著优于常规内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切除术联合色素内镜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早期胃癌,指导内镜下的胃黏膜病变活检,提高检出率,为胃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余水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骨折外固定材料临床应用和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主要使用石膏绷带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而试验组患者主要是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的外固定材料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适时活动过程中感觉舒适轻便,疼痛明显减少,有利于观察伤口的复原情况,提升了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庞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治疗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2个研究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奥硝唑和甲硝唑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3%(P<0.05)。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等优势,用于临床安全可行。

    作者:刘侃;彭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干眼的临床观察

    通过比较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与单纯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视频终端干眼的临床疗效,探索传统中医药与现代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观察收治的视频终端干眼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中药湿热敷加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对照组为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两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I试验。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湿热敷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愈或改善干眼症状明显,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确切,体现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疗视频终端干眼的优势。

    作者:崔红;廖燕;涂文萍;陈超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糖皮质激素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较为显著(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施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阳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对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微创组(n=33)与对照组(n=31),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微创组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结局情况。结果微创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19%,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完全清除颅内血肿,并且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小,医源性创伤较低,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较快,手术安全性相对较高,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罗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转归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经高通量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透析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清除大中分子毒素,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林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医生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提供可靠依据。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92例,了解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然后对症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定治疗效果,根据治疗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观察两组新生儿临床特征。有效组61例,无效组31例;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脾肿大较常见;两组新生儿在日龄、早产、肝功能异常、脾肿大例数、WBC、ALT、AST水平方面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巨细胞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肝功能异常、脾肿大常见,治疗有效率与新生儿日龄、肝功能异常等方面有关,临床医生应该尽早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卡丽;曹清勇;温勇晖;潘开国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IHSS评分、ADL-Barthel指数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可显著缓解症状体征,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且未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加。

    作者:李鹏宇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分析

    76例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心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同时比较3种检查的阳性率。69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为阳性,其中40例位于右心室动脉的远端,29例位于主肺动脉左右心血管动脉的分叉处;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为90.79%,明显低于心动脉造影检查,但高于X线检查,三种检查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中可有效呈现血栓的病变部位,检测患者的直接征象,可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洁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 肠套叠超声诊断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的对比研究

    选取65例肠套叠患儿分别行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结果X线平片灵敏度为61.3%,准确性为58.5%,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8.4%,准确性为95.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检查方法不仅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优点,而且在诊疗过程中易被患儿所接受,且灵敏度及真确性均显著优于X线片检查,故对于疑似肠套叠的患儿而言,可先建议其行B超检查方法。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