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淑芳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并根据分娩方式将自然分娩的56例产妇设为A组,剖宫产的44例产妇设为B组。另选同期未妊娠的100例女性设为对照组。总结妊娠和分娩及产科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失禁产生的影响。结果(1)A组在产后6周有17例(30.36%)发生产后压力性失禁,B组有4例(9.09%),组间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观察组的膀胱颈活动度和尿道的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3)经多危险因素分析,自然分娩、流产次数、高体重新生儿、产后增加负压情况、孕前有尿失禁、难产助产、会阴撕裂等都是导致产后压力性失禁的危险因素。产后压力性失禁的危险性因素是妊娠和分娩,而且自然分娩的发生概率高于剖宫产。
作者:黄琳;赵炳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接受门冬酰胺酶与培门冬酶联合化疗的8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门冬酰胺酶组及培门冬酶组,比较门冬酰胺酶及培门冬酶的患者的疗效性及安全性。门冬酰胺酶组42例,8例(19%)有转氨酶异常,15例(35.7%)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7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培门冬酶38例,10例(26%)有转氨酶异常;11例(28.9%)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异常,5例降低,临床无凝血功能障碍和血栓等表现。4例(10.5%)出现肾功能异常,以尿素氮增高(2例)为主,临床未发现肾功能不全的表现。3例(7.8%)发生高血糖症,1例(2%)急性胰腺炎的病例发生。38例次培门冬酶治疗中,仅2例(5%)发生了典型的过敏反应,以明显的风团样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有一过性喉头异物感,经吸氧、镇静等处理后很快缓解。无过敏性休克。PEG-Asp 和L-Asp在NK/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疗效相当,但PEG-Asp具有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缩短住院日的优点。
作者:易昆;双跃荣;涂瑾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在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术,对照组患者术中实施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胃肠平均减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狭窄、切口感染、胸腔内感染、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和胸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胸段食管癌切除术中实施管状胃成形重建食管能够降低部分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通过彩超及血HCG、孕酮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成功妊娠率与胚胎优质率。观察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妊娠4周后血清HCG、孕酮值高于对照组(P<0.05);彩超可见卵黄囊及心管搏动病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不孕症患者的紧张焦虑,提高成功妊娠率与胚胎优质率。
作者:熊玉凤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对6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应用宫腔镜和B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结果宫腔镜组检查62例患者均有子宫内膜息肉,B超组检查62例患者有45例患者有子宫内膜息肉,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效果更为理想,诊断准确率较高。
作者:方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将6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使用特布他林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77.42%),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3.23%)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差异较为显著(P<0.05)。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施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阳淑芳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疾病转归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性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慧君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将79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疗效与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的依从性与治疗总有效率皆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采用循证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帮助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能得到较好的提升,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作者:刘婉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8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78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足月孕妇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时间于我院分娩的78例羊水正常足月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顺产率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51%,剖宫产率82.05%明显高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产儿死亡,而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21.79%、羊水胎粪污染19.23%、新生儿窒息6.41%、吸入性肺炎10.26%等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率16.67%、过期妊娠率12.82%、产后出血率7.69%,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严重威胁围产儿生命,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临床应选择佳分娩方式,以及时终止妊娠,改善妊娠预后。
作者:彭小青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病例特征。103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中,60~70岁患者居多,共44例;<50岁患者少,共12例;病灶部位分布情况中,贲门胃底居多,共47例;小弯侧少,共17例;临床症状情况中,出现上腹不适居多,共41例;出现黑便少,共8例。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可为治疗与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高艮枝 刊期: 2016年第18期
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予鼻中隔缝合,双侧鼻腔不做填塞处理;对照组在术后予双侧鼻腔填塞。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2d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2d在鼻塞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鼻部疼痛、耳鸣/耳闷、溢泪及睡眠困难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d内出血量和鼻中隔血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再次出血、局部感染、鼻中隔血肿及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出现鼻腔局部粘连2例(5.1%),对照组出现4例(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中隔缝合技术应用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适感和疼痛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开雄;蔡兰玉;钟文伟;赖卓凯;谢怡;冯雅江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予以全面护理干预,采取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QL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明显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戴望娣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对我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70例行胃大部分切除或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患者,分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吻合,研究组35例胃切除术后行胃空肠吻合的改良,行大弯侧低位用小口径吻合器与空肠进行吻合。对照组35例行经典的用吻合器在胃体后壁与空肠端侧吻合。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当,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胃切除术后小口径吻合器低位胃空肠吻合技术是可行的,是胃空肠吻合手术的一种改良,对防止术后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吻合口溃疡等有一定帮助,而且对比经典的后壁吻合,减少吻合口出血,特别是继发性迟发性出血,减少碱性反流性胃炎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江志远;陈华锋;吴登东;黄火成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2015年4~10月来我院体检者612例,按照年龄将612例体检者分成中老年组368例和青年组244例。分析612例体检者中心电图异常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心电图异常情况。结果612例来院检查者中共检出116例心电图异常者。中老年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男女各心电图异常表现检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心电图异常表现中,ST-T改变以及各种期前收缩发生率相对更高。定期复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较于青年人,中老年人更要注重定期体检。
作者:赵远容 刊期: 2016年第18期
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作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不采取院前急救护理,试验组则采取院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预后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的质量。
作者:陈莉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外周血IL-17、TNF-α、IL-23的表达。方法选取62例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的AS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6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23 ;(IL-23)、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IL-23、IL-17、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要高(P<0.05);BASDAI>4分患者外周血IL-23、IL-17、TNF-α水平较BASDAI≤4分者均显著要高(P<0.05);在观察患者中,外周血IL-17、IL-23、TNF-α、BASDAI、CRP、ESR指标之间各自为正相关关系;观察组患者CRP、ESR表达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结论在AS患者外周血清中IL-17、TNF-α、IL-23呈高表达,且其幅度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可用于临床治疗疗效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作者:蔡慧颜;钟华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及评估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统一接受FESS的围手术期规范治疗。观察组在实施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之后通过中医辨证方案进行治疗12w。然后将两组患者的随访1年总有效率、随访1年及随访2年的SNOT-20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随访1年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1年及随访2年的SNOT-20量表评分也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黏膜上皮化,恢复鼻腔功能,我们认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术后远期疗效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林玲玲;林少雄;程耿斌;蔡晓敏 刊期: 201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耳镜下冲洗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26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耳镜直视下氧氟沙星冲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0.25%氯霉素滴耳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气导听阈值和骨导听阈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耳镜直视下氧氟沙星冲洗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安全、高效,且无内耳毒性的副作用。
作者:熊剑丁;夏良勇;杨剑锋 刊期: 2016年第18期
2010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66例,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为2组,乳果糖组32例,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乳果糖为联合组34例,观察患者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2%,高于乳果糖组(P<0.05)。两组在大便频次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明显优于单用乳果糖,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罗世燕 刊期: 2016年第18期
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65例PPROM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孕周长短不同分为两组,对孕28~33+6w、孕34~37w这两组中母婴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其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并且按照发生胎膜破损时间不同分为破损时间<48h、破损时间>48h两组,并分析比较其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孕28~33+6wPPROM者的新生儿并发症几率明显高于孕34~37wPPROM新生儿(P<0.05),在孕28~33+6wPPROM在胎膜破裂48h内和48h后分娩母婴预后无明显差异,在孕34~37wPPROM在胎膜破裂48h后分娩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胎膜破裂48h内分娩的新生儿。发生PPROM母婴孕周越小,胎儿发生新生儿并发症几率越高,且不同孕周PPROM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分娩时机,孕34~37wPPROM者建议在发生破膜48h内分娩。
作者:龚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