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在心脏猝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陈元聪;陈元

关键词: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 心脏猝死, 二级预防, 作用
摘要: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51例心脏猝死史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AICD治疗,3例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采取三腔AICD治疗,手术后每3个月行一次AIVD遥测检测与一般检查,对AICD工作状况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进行观察,并对AICD工作参数、临床用药作适当的调节。结果经术后3年随访,AICD成功实施低能电5次,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84次,成功64次。高能电除颤91次,成功复律82次。共发现室颤、室速142次,非持续165次。安装三腔AICD者,术后6个月发现EF值有明显改善,心衰症状缓解。对心脏猝死史患者采取AICD作二级预防,安全性高,起到显著的预防效果。而三腔AICD是对伴有心力衰竭者出现恶心心律失常有效的治疗手段,缓解心力衰竭症状。适当对患者作AICD参数调整,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围生期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检和住院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70例孕产妇。并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干预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干预组在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围生期心理干预。对两组EPDS评分及抑郁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组孕产妇产后6w的EPDS评分为9.2±4.3分,明显低于孕28w(12.3±4.5)分,且明显低于对照组(12.1±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期心理干预在改善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芬;彭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咪唑斯汀联合沙利度胺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94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单独应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3%(8/4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4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8/45),对比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咪哇斯汀及沙利度胺对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通过协同发挥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及抗组胺功能来加强机体对炎性炎性抵抗作用,强化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邓坚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与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临床比较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均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均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费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0.5比例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对照组术后1d视力>0.5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后1w以及1个月视力>0.5患者比例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组术后1d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术后1w以及1个月与术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可以产生较好的疗效,其费用较低,便于操作,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马大卉;冯其高;周依岚;曾琨;梁思颖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腹膜炎手术探查程序及注意要点

    急性腹膜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明晰急性腹膜炎患者手术探查程序和注意要点,是确保病人尽快痊愈的有力保障。

    作者:崔剑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对比分析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86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GC)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3例。A组行单纯性TL治疗,B组行PT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分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内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A、B两组GC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内压均得到明显改善,且B组患者的裸眼视力、眼内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治疗GC可有效调节眼内压,改善视力,治疗效果优于单纯TL,值得推广。

    作者:杨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结核抗体与痰检结果的临床比较观察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痰涂片检验,研究组接受结核抗体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74.3%、准确率71.4%与对照组的阳性率31.4%、准确率91.4%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诊断肺结核疾病时,采用结核抗体检测准确性较高,尤其是痰涂片检查显示为阴性,诊断准确率更高,可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发生。

    作者:尹林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DHS与PFNA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62例中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和B组各31例。A组接受PFNa治疗,B组接受DHS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内所发生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4%,B组为6.46%,A组明显低于B组(P<0.05)。同时术前两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手术6个月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5)。 PFNa治疗可有效的改善中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王小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探究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有效性

    使用GElog9三维超声诊断仪对6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孕妇进行诊断,同时以二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妇进行超声图像的重建。仔细观察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胎心率、羊水及胎动指标对超声结果进行诊断。结果胎动异常、胎心率作为鉴别指标可以判断胎儿缺氧情况及其缺氧程度;胎儿宫内窘迫多因羊水、脐带异常的影响而发生。三维超声检测胎儿脐带血管解剖结构的图像重建十分清晰,与二维超声相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三维超声显示脐带血管解剖形态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其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的符合率为100%。临床应用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宫内窘迫,可以预防宫内窘迫的发生,提高提高胎儿存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言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管取石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十二指肠镜能有效提高胆道结石患者的取出率,且对患者伤害较小,值得推荐。

    作者:张奇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腰硬联合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中老年龄患者血压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100例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组(EA组)。对比两组相关资料。结果EA组患者在探查和牵拉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明显大于CSEA组(P<0.05),在术前和术毕两个时间点的差异不大(P>0.05)。在中老年龄患者中实施下腹部及下肢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显著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起效快,用药剂量小,麻醉平面可控制,肌松效果好,从而大大提升麻醉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步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重度病毒性肝炎组各40例。另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通过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功能(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及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探析其在病毒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结果随病情加重,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明显升高,血小板功能逐渐下降。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随病毒性肝炎病情加重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降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下降。病毒性肝炎会引发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改变,并且和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可作为临床疾病诊治的参考依据。

    作者:黄明雄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硝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比较,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便隐血检测试纸法的试验效果观察

    采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粪便标本80份,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份,试验组未遵医嘱控制药物及饮食,对照组遵医嘱控制药物及饮食,予以便隐血检测试纸法,行试验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标本分别进行检查的阳性诊断率。结果试验组便隐血检测试纸法阳性23例(57.5%);而对照组便隐血检测试纸法阳性8例(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1份便隐血检测试纸法检测阴性患者标本分别加入血液标本,再次检测,便隐血检测试纸法均为阳性。便隐血检测试纸检验安全卫生、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临床具有一定运用价值,但极易受药食等因素影响干扰。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抗痫综合方案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3年9月收治的32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服用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氯硝安定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辅以中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对照组有效6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8.57%;治疗组有效7例,显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西医结合抗痫综合方案在治疗癫痫时具有控症快、高效低毒、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具有更佳的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常青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诊心脏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预防探讨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禁忌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PCI治疗,试验组则在抽吸血栓后行PCI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与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血管开通时间以及PCI术后死亡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行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内形成微血栓状况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有直接关联,临床通过抽吸血栓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可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熊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治疗和管理的效果观察

    回顾性分析本社区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记录实施前后患者的生活方式变化、血压控制率、体重控制率、舒张压与收缩压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后,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明显降低,相较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后血压控制率与体重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而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与实施前相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与管理,可明显改善吸烟率与饮酒率,同时降低血压水平,改善体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余华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消风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IgE水平的影响

    我院于2011年3月~2013年3月对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消风散加减配合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前后IgE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试验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IgE水平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风散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明显的疗效,并能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IgE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振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医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中,选取43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常规组,再选取43例予以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显效率81.40%(35/43)与试验组95.35%(41/43)相比,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发病3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是佳的,与其他时间段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善,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焕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对78例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D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增加其它序列的扫描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超急性11例病例中,T2WI扫描均为阴性而DWI序列除1例外其余10例均表现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0.9%;在急性期67例中DWI均为高信号,阳性率100%,而T2WI序列的阳性率为89.5%。 DWI技术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周婷;白艳;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两组均采取祛痰、抗感染、低流量供氧、保持水电平衡、保持呼吸道畅通、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行加用尼可刹米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联合醒脑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大于对照组的74.4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清醒时间、撤机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络酮联合醒脑静治疗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秋梅;梁一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