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平
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所收治的9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预后、清醒所需时间、SEP表现方式、是否手术、受伤机制、性别、年龄进行分析。结果SEP分级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清醒所需时间之间显著相关(P<0.05),患者的分级过高以及昏迷时间过长均会导致其预后效果差,体感诱发电位对清醒预测的错误率为10.87%,准确率为78.26%,特异率为75%,敏感性为80.77%。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对其进行SEP分级,不仅可以准确、客观的反映出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而且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清醒机会。
作者:阮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三维血管成像技术(3D-PDA)对胎儿脐带绕颈诊断准确率及宫内复位干预措施后的妊娠结局。方法随机选择23~41孕周有脐带绕颈的正常单胎妊娠26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134例,干预组根据3D-PDA对脐带绕颈类型及缠绕方向判定指导孕妇采取相应卧姿进行宫内复位干预,非干预组采取自由卧姿,不进行复位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时脐带绕颈率、剖宫产率及不良分娩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分娩时的脐带绕颈率为25.4%,剖宫产率为19.4%,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非干预组分娩时的脐带绕颈率为73.9%,剖宫产率为45.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分娩时其脐带绕颈率及剖宫产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PDA对分娩时胎儿脐带绕颈及缠绕方向诊断灵敏度符合率均为100%;对绕颈缠绕类型判定符合率为84.2%(112/133),误诊率15.8%(21/133)。结论3D-PDA对脐带绕颈诊断符合率高,误诊率低,且采取宫内复位干预措施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范玉华;孟晓红;黄昌举;陈玮;杨超梅;陆竹梅;李海玲;邓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32例子宫腺肌症(AM)和3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3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子宫内膜中VEGF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A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都高于OE-Ms;AM在位及异位内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都高于OE-Ms。结论 VEGF虽在不同类型的异位症中存在差异,但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发生。
作者:刘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108例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随着时间的延长,参数均不断提高,且观察组改善趋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82,P=0.025;F=6.032,P=0.019);两组不良反应有胃肠胀气,鼻黏膜干燥、出血,鼻梁皮肤压迫损伤,气压伤,观察组7.41%,对照组22.22%,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P=0.030),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情况均得到改善。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冯思芳;郑雪梅;蒋春燕;黄蓓;王沙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要优于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随访,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泌尿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操作过程简便,手术切口较小,损伤程度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君;宋昕;马际春;任仲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探讨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选取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单纯脑室引流治疗,观察组进行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血块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0%,对照组为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双管置入联合尿激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林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3年2月~2014年2月,对某煤矿在职工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井下采煤掘进组523人和井下辅助组497人进行问卷调查,对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病情况观察中,井下采煤掘进组患病率40.5%,井下辅助组患病率为15.5%,组间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生活和工作不满、劳累是井下煤矿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特殊职业性质,井下采煤掘进工人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具有其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此需针对其特有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以保障煤矿工人的健康。
作者:张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收集2013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其中男74例,女51例,年龄28~72岁。对患者采用捷诺维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起始剂量捷诺维100mg qd,二甲双胍0.25 bid-tid;若效果不佳,加大二甲双胍用量(不超过0.5tid),捷诺维不变。病人服药12w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值(FBG)、早餐后2h血糖(2h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TC、TG、HDL-C、LDL-C)、体重(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比较这些指数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病人在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TG、HDL-C、LDL-C、BMI、HOMA-IR水平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1)。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水平明显下降,降低胰岛素抵抗。
作者:陈小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评价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接受治疗的肾功能不全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36例)各比较,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肾颗粒,对比分析两组总体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血红蛋白(Hb)、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可明显看出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7.78%(P<0.01)。康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作者:高敏;陈丽;李特;汤子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职业性铅中毒患者,给予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历1次疗程患者17例,2次疗程患者62例,3次疗程患者70例,4次疗程患者28例,5次及以上疗程患者8例,疗程4.5±0.3次;治愈率高达79.46%;治疗过程中共发生6例不良反应,其中头晕3例,恶心呕吐2例,乏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4%,经对症处置后症状改善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依地酸钙钠注射液治疗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通常需要维持多个疗程治疗,同时注意预防和控制不良反应。
作者:王治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设为试验组,再选取在我院进行体检的4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水平,并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374.5±9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212.4±74.5μmol/L),且试验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脂、高密度脂蛋白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及其血脂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患者体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较高,易引发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做出诊断。
作者:黄雪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收治的40例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未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70岁,BMI≥25,TG≥1.7,患有静脉曲张的研究组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70岁和TG≥1.7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重视高龄和甘油三酯水平过高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适当给予预防性的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作者:贾星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82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入选患者的病理检查及CT检查结果,探讨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性,并总结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82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轻症急性胰腺炎者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者35例,非急性胰腺炎者11例,而CT检查中,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者3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者32例,非急性胰腺炎者17例。 CT检查对于轻症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86.11%,特异性为95.65%;CT检查对于重症胰腺炎的诊断灵敏度为85.71%,特异性为95.74%。同时经ROC分析显示,CT检查对轻症及重症急性胰腺炎具均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临床可将CT检查作为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检查方法。
作者:方汉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病情复发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情复发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差异显著(P<0.05)。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勉勤;曾韵;钟洁琦;苏丽珊;赵卓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奥曲肽联合鼻胃减压管治疗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鼻胃减压管治疗,观察组在鼻胃减压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胀、腹痛例数及腹围明显低于对照组,并观察平均胃肠减压量,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腹围改善情况、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恢复时间及气液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胃减压管联合奥曲肽治疗因腹部手术致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鼻胃减压管治疗,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是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何永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2011年5月~2013年6月在本院随机选取78例巧克力囊肿者,且在患者自愿情况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观察组给予无水乙醇硬化法、对照Ⅰ组给予高渗糖硬化法、对照Ⅱ组给予开腹手术对巧克力囊肿加以处理,同时对三组治疗效果和手术及术后情况加以观察和数据的评价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Ⅱ组总有效率达100.00%、高于对照Ⅰ组(84.62%),而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Ⅱ组缩短、出血量以及术后囊肿复发较对照Ⅱ组减少(P<0.05)。无水乙醇硬化法在巧克力囊肿治疗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巧仪;张建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心功能III、IV级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黄维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择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孕妇组32例,妊娠期高血压组34例,妊娠期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组32例,对各组尿液中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含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合并早期肾损伤组受试者的NAG和RBP水平与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损伤组受试者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孕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NAG和RBP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妊娠期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标志物进行临床应用。
作者:宋锦;彭卓玲;吴斌;梁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患者2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非感染新生儿25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围产期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新生儿在因早产、窒息、羊水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18h发生感染的情况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成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围产期原因主要包括早产、窒息、羊水粪污染、母亲妊娠期感染、胎膜早破≥18 h,对以上高危因素的围产期孕产妇进行严密的监控,能有效提升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几率,尽早对新生儿进行救治。
作者:卢慧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将我院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同时采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阿托品及氯磷定用量,监护管路压力,护理静脉导管等监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监护期间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期间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死亡率6.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5.0%(P<0.05)。ICU监护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中间综合症1例,中毒反跳1例,院内感染3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中间综合症3例,中毒反跳2例,IMS1例,院内感染5例,观察组患者ICU监护期间并发症发生率16.1%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5.8%(P<0.05)。血液灌流在注重监护的前提下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具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健辉;苏君;张炎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