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海成;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
儿童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多数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部分手法复位失败者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我院于2002年8月-2007年8月共治疗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247例,其中21例手法复位失败后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峰;王利民;薛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21例.结果:LC全部成功,其中8例行肝下间隙引流,术后1~2 d拔除.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仔细、熟练的LC操作技术,术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腹腔引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顾农;谢志杰;张国静;胡鸣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髋部严重骨关节病患者,同期施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经术后12~36个月的随访,按照Harris评分标准,术前(38.6±8.9)分,术后(86.8± 6.7)分,全部病例均可独立或扶拐下地行走.结论:髋部骨关节病的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对重建髋关节功能具有省时、有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优点,但难度大,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作者:汪国友;黄家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10%,穿孔性阑尾炎可达20%.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8月,对256例术前预计病理改变等同于或重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采用改制后的医用橡胶手套保护切口,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临床较为常见,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应用熏洗I号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玲;王传思;李先元;赵勇;刘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肩、髋关节因各种因素所致的脱位,传统的复位一般在无麻醉下施行,由于患者疼痛,保护性肌收缩,往往给复位造成很大困难.我院近5年来采用麻醉下手法复位,尤其是在瑞芬太尼、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口服液对生精细胞损伤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以腺嘌呤灌胃SD大鼠,诱发生精细胞损伤大鼠模型.测定服用补肾益精口服液前后大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结果:补肾益精口服液可提高生精细胞损伤大鼠睾丸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结论:补肾益精口服液对腺嘌呤诱发的大鼠生精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丁彩飞;李海松;万凌屹;杨欣;郑若姮;杜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是较难处理的一个并发症.在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情况下,是否取出髓内钉尚有争议.我院2000年1月-2008年7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锡步;邓中兴;袁树强;刘树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中西医结合处理方法.方法:26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同时应用莱菔承气汤胃管注入及灌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时间5~23 d,平均治愈时间为15.5 d,全部病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营养支持及中药莱菔承气汤等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作者:杨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病态肥胖全麻气管插管的经验.方法:30例患者根据舌/咽Mallampati试验结果,分别采用清醒气管插管和全麻快诱导气管插管.监测HR、BP、ECG、SpO2、PETCO2、RPP.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面罩给氧后的插管前和插管后各时点SpO2均升高(P<0.05);与插管前30 s比较,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5 min时的 HR和RPP均降低(P<0.05或P<0.01).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插管难度、适当选择插管方法及保证充分供氧是病态肥胖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兰芳;余剑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钬激光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浅表性膀胱肿瘤52例患者应用钬激光经尿道切除肿瘤,术后联合膀胱灌注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55 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无膀胱穿孔及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访8~48个月,复发3例.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膀胱肿瘤方法简便,疗效可靠,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王守学;张会江;周小庆;李美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在美国有10%~35%的发病率.因持续性的静脉高压,可导致浅静脉曲张、静脉性跛行、肢体水肿、胀痛感、皮肤湿疹、脂质硬化乃至溃疡等.
作者:孙敏莉;张柏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肢体静脉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远远高于肢体动脉疾病,其种类包含多种静脉血液倒流性疾病和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
作者:陈柏楠;秦红松;李彦州;范长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分阶段中西医结合与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案,并评估该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优势.方法:39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在急性期行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在缓解期根据是否具备指征选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术后再用中药治疗.施行上述三阶段治疗者为三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组.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比较治疗结果.结果:三阶段治疗组复发率5.1%,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组的29.3%和开腹手术组的21.4%.结论:分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联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任何单一治疗方式.
作者:王震宇;王庆;勾承月;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解决肛肠病术后的疼痛及其引起的并发症,我院于2005年3月-2007年4月对50例患者使用亚甲蓝利多卡因合剂行长强穴注射加创面注射,并与50例单纯创面注射患者做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昱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0.33%罗哌卡因轻比重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安全性.方法:将30例患者分成三组以5~10 s/mL注入0.5%罗哌卡因2 mL加注射用水1 mL(0.33%罗哌卡因轻比重溶液,比重为1.002)A组6 mg,B组8 mg,C组10 mg.结果:三组患者高麻醉平面、达到高平面的时间及达Bromage 3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组麻醉平面消退至L1时间及Bromage 由3分恢复至0分时间短于B组、C组(P<0.05).A组有3例Bromage分级达到2分,低于B组、C组(P<0.05).结论:0.33%罗哌卡因轻比重的水溶液8~10 mg剂量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安全有效,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慧荣;杨雅岚;余剑波;宫丽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及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可视模型,并按Schatzker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类.选取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开窗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植骨量估算.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手术设计、开窗手术的模拟、植骨量估算及三维数据测量.结论:Mimics软件重建的胫骨平台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Schatzker分类,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开窗复位的模拟、植骨量估算、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作者:付鑫;马信龙;马剑雄;张清功;张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清胰活血中药对合并内毒素血症急性胰腺炎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灌流组、中药组、中药+灌流组,采用主胰管逆行注入5%牛磺胆酸钠(0.5 mL/kg)和耳缘静脉注射细菌内毒素(E.cloli OlllB4,100 μg/kg)造成家兔急性胰腺炎合并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治疗前后各时点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的血淀粉酶、内毒素、TNF-α和IL-10水平均有降低,各治疗组脏器病理损害亦有改善.结论:使用新型复合吸附剂行血液灌流及清胰活血中药治疗对合并内毒素血症急性胰腺炎家兔有治疗作用.
作者:丁卫锋;孔棣;郭贤权;李东华;房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苗药肤痔清软膏治疗I~III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肤痔清软膏创面换药,并与提脓丹、西药胰岛素合庆大霉素溶液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肤痔清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的82.8%和64.3%.结论:肤痔清软膏具有祛腐生肌作用,治疗I~III级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
作者:朱明芳;朱雄亮;谭清文;罗腾芳;李小莎;尹敏;刘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胃肠反应的防治方法.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9~89岁、体重42~94 kg的骨科手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恩丹西酮组、氟哌利多组、地塞米松组和联合组各100例,于手术开始时缓慢注射止吐药物,评估术后24 h患者胃肠反应的状况.结果:氟哌利多组、地塞米松组发生胃肠反应的例数明显多于恩丹西酮组,程度亦较后者严重(P<0.05),但前者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发生的例数明显少于其他3组,程度亦较轻(P<0.01).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复合配以小剂量氟哌利多,镇吐效果显著.
作者:沈文生;任志伟;朱晓勉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