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学;张会江;周小庆;李美凤
2006-2008年,我们对95例肛瘘患者在手术后使用外用溃疡散换药,在减轻伤口疼痛和缩短愈合时间上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龚德英;陈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血脂肪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显色法对6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8例慢性胰腺炎及1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脂肪酶检测.结果:检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1 036.23±948.85) U/L,慢性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276.54±543.18) U/L,正常对照组血脂肪酶(103.85±60.97) U/L,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 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对照组血脂肪酶测量值不同,且重症胰腺炎患者测量值比慢性胰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值高.结论:血脂肪酶可以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元海成;秦鸣放;王庆;勾承月;李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imics软件在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及术前计划中的价值.方法:将临床胫骨平台骨折患者CT扫描图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可视模型,并按Schatzker提出的标准进行分类.选取胫骨平台塌陷型骨折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数据测量、开窗复位手术的初步计算机模拟、立体显示、植骨量估算.结果:重建的胫骨平台骨折三维可视模型可准确反映出骨折特点、骨折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并可进行任意旋转观察,初步实现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手术设计、开窗手术的模拟、植骨量估算及三维数据测量.结论:Mimics软件重建的胫骨平台三维骨折模型可清楚显示骨折情况并明确Schatzker分类,为术前的手术设计、开窗复位的模拟、植骨量估算、三维数据测量等提供了依据.
作者:付鑫;马信龙;马剑雄;张清功;张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诊疗性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ERC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 057例ERCP的诊疗结果,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对诊疗性ERCP的影响.结果:发现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354例(11.58%).其中,76.84%的患者合并有胆管结石,并发胰腺炎的占4.24%.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易合并胆胰疾病,十二指肠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的关系与ERCP治疗成功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张莉;秦鸣放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覆盖、置管冲洗治疗骨折术后急性感染致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不同部位骨折术后的感染灶进行扩创,难以缝合、骨外露者,采用羊膜覆盖皮肤缺损创面,使创面成封闭状态,置管冲洗治疗.结果:冲洗2~3 d后局部组织肿胀及全身高热明显减轻,羊膜变为干性膜状物;5~7 d创面感染控制,羊膜下无排斥反应,创面肉芽新鲜,外露骨无坏死.结论:羊膜覆盖、置管冲洗是治疗骨折术后感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日东;龚俊;何引飞;张庆明;高丽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3.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作者:何向辉;逯宁;侯立南;朱理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既有肠梗阻共同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们2002年5月-2007年10月共诊治1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侣新;蒋进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肩、髋关节因各种因素所致的脱位,传统的复位一般在无麻醉下施行,由于患者疼痛,保护性肌收缩,往往给复位造成很大困难.我院近5年来采用麻醉下手法复位,尤其是在瑞芬太尼、丙泊酚、氯化琥珀胆碱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庆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一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复杂性,需要有诊断分类的标准,用以规范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纪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小肠功能衰竭的理想治疗手段[1].小肠属于人体内大的淋巴库,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同时也是体内大的细菌库,因此小肠移植后常因发生严重的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小肠移植不但有受者对供者的移植排斥反应,还有供者对宿主的反应.
作者:张喜平;田华;封光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是较难处理的一个并发症.在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情况下,是否取出髓内钉尚有争议.我院2000年1月-2008年7月共收治1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锡步;邓中兴;袁树强;刘树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15例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抗凝、溶栓、祛聚治疗.结果:6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再通,2例出现小肠坏死转为手术治疗,1例死亡,6例好转.手术患者无并发症和死亡.15例2周后血清D-dimmer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应早期诊断,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作者:朱杰昌;朱理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儿童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多数经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部分手法复位失败者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我院于2002年8月-2007年8月共治疗尺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247例,其中21例手法复位失败后行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艳峰;王利民;薛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9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8例,慢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21例.结果:LC全部成功,其中8例行肝下间隙引流,术后1~2 d拔除.结论: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时机,仔细、熟练的LC操作技术,术中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腹腔引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顾农;谢志杰;张国静;胡鸣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血栓性浅静脉炎可因血栓蔓延累及深静脉而遗留病残,甚而有肺动脉栓塞致死的危险[1].我院2007年4月-2008年8月收治6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文慧;赵钢;贾振;徐恒;李令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安松林;于泳;刘君;方志沂;臧凤林;肖绪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袋状缝合术治疗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袋状缝合术进行改良,完整切除囊肿组织,创口两侧基底组织与骶骨筋膜行间断缝合,两侧皮肤及皮下组织分别行内翻连续锁边缝合.结果:采用改良袋状缝合术治疗17例,其中16例均一次手术治愈,1例二次手术治愈,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操作,适应证广,术后复发率低,可作为治疗藏毛窦的常规术式之一.
作者:耿学斯;肖秋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苗药肤痔清软膏治疗I~III级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肤痔清软膏创面换药,并与提脓丹、西药胰岛素合庆大霉素溶液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肤痔清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照组的82.8%和64.3%.结论:肤痔清软膏具有祛腐生肌作用,治疗I~III级糖尿病足有明显疗效.
作者:朱明芳;朱雄亮;谭清文;罗腾芳;李小莎;尹敏;刘翔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与传统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和椎管减压的基础上,42例行cage融合器椎体间植骨(A组,植骨仅用减压时取下的松质骨),36例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变化、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2周的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A组优良率92.86%,B组72.22%(P<0.05);植骨融合率A组95.24%,B组83.33%(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腰椎不稳症,均能有效的恢复腰椎的稳定性,cage椎体间融合在症状改善、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维持、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比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有较明显的优势.
作者:郝延科;黄向业;李凌云;王晓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切口感染是阑尾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达10%,穿孔性阑尾炎可达20%.我院2002年10月-2007年8月,对256例术前预计病理改变等同于或重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中采用改制后的医用橡胶手套保护切口,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美富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