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位待产对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

曹琦

关键词:自由体位, 高臀卧位, 胎膜早破, 自然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自由体位与高臀卧位待产对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采取高臀卧位待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待产舒适度、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待产时失眠、头晕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中的会阴侧切和产褥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自由体位待产能改善其自然妊娠结局,产妇的舒适度较高、产程缩短,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明显下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婴儿哮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万托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和婴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毛细血管和婴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万托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症状消失时间及哮喘发作次数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托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莫校棋;苏宝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38例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选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脑部微循环,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润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我院于2010年10月~2014年12月对4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的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诊断分为良性肿瘤组和恶性肿瘤组,各20例,计算两组患者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灌注达峰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平均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结节的BV值及TTP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 值及BF值的之间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在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莫家彬;贾红明;张冠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肠电图在诊断小儿腹痛中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小儿腹痛108例作为观察组,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小儿腹痛,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小儿10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EGEG ̄5D型五导胃肠电图微机分析仪对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餐前、餐后的胃肠动力电信号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胃肠动力电信号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餐前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餐前VPP显著低于治疗前餐前VP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餐前F值(P<0.05),治疗后餐后VP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餐后VPP、F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后的餐前餐后VPP和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电图检查能够反映小儿胃肠电异常活动,可以有效地诊断功能性胃肠疾病引起的小儿腹痛。

    作者:马春英;沈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前远端骨折后绕关节稳定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72例,按照其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伴骨折组84例和不伴骨折组8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tra 影像学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Gar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在手术治疗中,应注重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固定效果,这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中至关重要。

    作者:张云帆;李贤坤;肖景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产时胎心监护对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75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5例,对照组孕妇采用多普勒检测胎心,观察组孕妇采用胎心连续监护,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产钳助产率无明显差异,得出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及新生儿疾病的人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异常现象,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疾病的发生率,值得推荐。

    作者:陈凤英;孙曼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探讨神经外科安全管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5%,研究组为6.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可以改善神经外科护理的安全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系统化心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选取我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一般支持性心理干预,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评分的差异。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全部患者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系统化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维春;易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480例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分析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2月门诊体检的480例老年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上述受检者实施尿液常规体检,对比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尿常规检测项目结果的阳性率及有无临床症状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尿常规11项检测中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蛋白质(PR0)、亚硝酸盐(NIT)、尿糖(GLU)阳性率分别为18.33%、16.46%、8.13%、7.08%、2.92%。阳性结果中临床有症状的病例总数为83例,无症状病例总数为171例。老年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各项指标均高于老年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龄老年人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低龄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比分析社区老年人尿液常规检测结果发现,阳性检出率较高,提示老年人存在较高的泌尿系统疾病风险,老年人定期参加尿常规检验,对于及早发现与治疗泌尿系统隐患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雷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妇女腹腔镜术后生活的影响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异位妊娠患者腹腔镜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住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均匀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异位妊娠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谢新凤;黄玉英;杜曼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

    选择我社区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综合干预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一年后的肺功能改变,以及COPD急性发作次数变化。结果经过1年时间干预,试验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组间差异(P<0.05)。急性发作次数试验组为0.62±0.88次,对照组为1.87±1.23次。试验组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老年COPD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彬;蔡孝桢;罗姣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浅表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1)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在超声诊断中,良性符合率为93.50%(113/123),恶性符合率为88.89%(24/27),总符合率为91.33%(137/150);(2)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特征存在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4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88%;同时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春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州市花山镇儿童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广州市花山镇3~6岁儿童贫血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花山镇的1000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3~4岁年龄段的儿童贫血发生率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率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4.0%(76/541)和14.2%(65/459),对比并无显著差异(χ2=0.319,P>0.05);婴儿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的贫血发生率低,9~12个月时发生率高;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大专及以上,职业为工人、科教文卫、干部,孕期贫血是影响儿童贫血的主要因素。结论广州市花山镇儿童的贫血问题亟待解决,要重视该地区的宣教工作,提高儿童及监护人的认知程度,改善儿童的饮食状况,提高科学喂养率,减少贫血的发生。

    作者:罗就馨;梁寿云;李功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并将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设立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糖尿病护理小组设立前后,患者均能够得到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后的护理有效率96%明显优于设立前的护理有效率85%,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病情知晓率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重指数以及糖化红蛋白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P<0.05)。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设立糖尿病护理小组的形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提升护理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罗文静;张东常;谭力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扁桃体切除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选取18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慢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百分率进行检测和比较。患儿在手术前、后各检测时点的血清C3、C4、IgG、IgA、IgM水平、T细胞亚群指标和NK细胞百分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扁桃体全切除术对慢性扁桃体炎患儿进行治疗,不会对患儿的免疫功能产生显著的不良影响。

    作者:吴兴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维生素D与系统性硬化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SSc患者48例(观察组)及同期非SSc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三种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维生素D及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维生素D维持在较高浓度,可预防SSc的发生。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情况,将其中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组(25例),伴有单一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B组(33例),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C组(38例)。3组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对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丙二醛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PPGE、PBG、PBG(1h)、PBG(2h)、PBG(3h)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而C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组和C组患者的△MDA、MDA(0h)、MDA(2h)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而C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水平和PBG(2h)、PPGE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会加快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

    作者:张杰;刘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96例产后出血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两个月后,观察临床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止血效果,试验组止血成功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8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状况如子宫切口裂开、液性暗区,试验组(分别为0、1例)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1、2例)。采用子宫压迫缝合术进行治疗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常规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珠海市平沙地区妇女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

    所有筛查对象均行超薄层细胞检测(TCT)+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4626名妇女参加筛查,其中HPV感染66例,检出率1.4%;宫颈癌前病变CIN73例,检出率为1.6%;宫颈癌4例,检出率为0.09%;宫颈癌与CINⅢ患者HPV阳性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INⅠ和CINⅡ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患者中,农民发病率明显高于干部和工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中,初中以下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提高筛查率,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