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D与系统性硬化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李海涛

关键词:维生素D, 系统性硬化病, 相关性
摘要: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SSc患者48例(观察组)及同期非SSc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三种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维生素D及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维生素D维持在较高浓度,可预防SSc的发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行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228例,分析其术后发生盆腹腔粘连的影响因素。结果228例患者中,113例发生盆腹腔粘连,占49.6%;术后盆腔粘连与羊水污染、年龄、剖宫产手术时机以及既往剖宫产切口并无相关性(P>0.05);未缝合腹膜、术后感染、剖宫产次数以及术中盆腔炎症是导致术后盆腹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降低剖宫产次数,积极开展抗感染治疗,术中缝合腹膜并给予防粘连药物,可有效降低术后盆腹腔黏连的发生率。

    作者:吕慧贤;吕慧玲;戚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粉尘螨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疗效分析

    将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符合过敏性哮喘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脱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SIgE及FEV1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激素治疗基础上运用粉尘螨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哮喘效果理想。

    作者:温辉春;廖伟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管道系统适宜的更换周期分析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超过72h的痰培养阴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在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4、48和72h等时间点对出入气管道结合位置、出气侧和入气侧冷凝瓶等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鉴定。结果本次研究共采样450次,共培养出103株细菌,包括89株革兰阴性杆菌,其中有28株(27.18%)鲍曼不动杆菌,13株(12.62%)非发酵糖杆菌,12株(11.6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食酸丛毛单胞菌和黄杆菌各7株(6.79%),支气管炎伯特氏菌和粪产碱杆菌各5株(4.85%),铜绿假单细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类白喉杆菌及脑膜脓毒金黄杆菌等各3株(2.91%);11株革兰阳性球菌,其中甲型链球菌和粪肠球菌各4株(3.88%),表皮葡萄球菌3株(2.91%);3株真菌,其中热带念珠菌2株(1.94%),白色念珠菌1株(0.97%)。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24、48和72h等时间点不同位置的细菌污染情况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无呼吸系统感染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道系统的“Y”型管应每隔24h更换1次,出气管道应48h更换1次,入气管道应72h更换1次,若出现污染则立即更换。

    作者:袁惠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被认为是肿瘤发生、复发以及转移的根源,子宫内膜干细胞具有高致瘤性、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潜能以及放化疗抵抗性的生物学特性,关于干细胞的研究涉及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的所有领域,在器官移植、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新药筛选等方面都有挥重要作用,是现阶段生命科学领域受关注、发展快的前沿生物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子宫内膜增生、宫内膜癌等的发展都与子宫内膜干细胞异常生物学行为有直接关系,本文将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宁儒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体位待产对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与高臀卧位待产对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自然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自由体位待产,对照组采取高臀卧位待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待产舒适度、产程、产后出血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待产时失眠、头晕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中的会阴侧切和产褥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足月头位已衔接的胎膜早破孕妇,自由体位待产能改善其自然妊娠结局,产妇的舒适度较高、产程缩短,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明显下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曹琦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3例。单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双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改善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但单侧治疗放射暴露及骨水泥用量更少。

    作者:刘伟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维生素D与系统性硬化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SSc患者48例(观察组)及同期非SSc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三种血清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总维生素D及维生素D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清维生素D维持在较高浓度,可预防SSc的发生。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婴儿肺炎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与时间效应研究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婴儿肺炎患儿40例,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和时间效应进行记录,同时统计分析记录结果。临床治疗婴儿肺炎时,常用的抗生素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他啶,三种药物使用者分别占患儿总数的22.5%、20.0%和17.5%。在临床治疗婴儿肺炎时,采用单一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和时间效应与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时间效应相近。

    作者:冯刚文;谭楚平;容立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应用价值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0例,用肝脏脂肪浸润程度分类法将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我院门诊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检测每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四组肝脏静脉脉冲波形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43,P<0.05)。三组患者PPVV、MPVV、HA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7、51.03、31.06,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能够准确反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及其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研究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选取哮喘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使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合用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治疗3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体征及症状好转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疗效高,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100例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环丙沙星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观察组总体疗效为92%,对照组为82%(P<0.05);观察组病原体清除率超出对照组(P<0.05),可见莫西沙星对支原体清除率较高;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莫西沙星治疗安全性较高。临床使用莫西沙星治疗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可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素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E)以生物组织的弹性(或硬度)与病灶的生物学特性相关为理论基础[1],利用声辐射力弹性成像原理,可以定性、定量地对于组织的弹性特征进行准确评估,是目前临床中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尤其是在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将针对UE在乳腺肿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罗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疗效探讨

    选取我血站献血者2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献血者的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紧张恐惧、疼痛、皮下瘀血及晕针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韦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汤剂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2010年6月~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中药汤剂干预治疗突发性耳聋,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符绩雄;黄健;陈欣欣;邹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选择收治的胰腺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运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 HAMD与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冠群;陈焕仪;郭间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患者减轻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效果观察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肝、营养、支持对症、抗痨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每个月常规检查,复查肝功、血常规、B超及记录严重肝损害的发生情况等。结果抗痨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ALT、AST、A/G及TBL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进展,试验组患者ALT、AST及TBL较抗痨治疗之前差异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ALT、AST、A/G及TBL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增加,肝功能恶化;经过30w的治疗,试验组严重肝损害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严重肝损害发生率为77.8%。抗病毒治疗乙肝患者减轻抗结核药物肝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旭明;黄肇权;苏正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活检技术在不典型泌尿系结核(UTB)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不典型泌尿系结核患者,均进行输尿管镜活检、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测,观察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率,研究输尿管镜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使用三种诊断方式诊断可见,输尿管镜活检的诊断率高达72%,远高于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以及尿沉渣抗酸杆菌检测诊断率的58%、52%,差异显著(P<0.05)。使用输尿管镜活检可明显观察到患者输尿管口与输尿管黏膜、膀胱黏膜等部位病变。输尿管镜活检对于泌尿系结核诊断率高,更容易观察病变部位,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萍;陈巧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则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炎症反应并有效调脂,进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体会

    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8.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腹坠胀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症状,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慧;聂石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宫腔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王洁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