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孔冠群;陈焕仪;郭间开

关键词:胰腺癌, 临床路径, 健康教育, 护理干预
摘要: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选择收治的胰腺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运用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况。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前HAMD与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 HAMD与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胰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值得推广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 ̄α遗传多态性的检测

    目的:探讨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坏死因子-α遗传多态性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以已经确诊有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且拥有122个核心家庭成员的四代大家族为研究对象,采用连接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LDR-PCR)法对上述所有患者进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基因予以检测,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AS组与非AS组TNF1基因rs767455位点A和G等位基因频率及分布频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既往关于AS 和健康者TNF1基因rs767455位点A 和G 等位基因频率及分布频率的研究存在差异;AS 组与非 AS 组TNF2基因rsl061622位点G和T等位基因频率及分布频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族性强直性脊柱炎病患其亲属较之于一般人群可能会因遗传高危因素更易并发强直性脊柱炎,需严密关注。

    作者:王新光;郭汉明;江玲波;黄杰华;康明;张理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清远市农村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农村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对清远市9个贫困镇的18~59岁已婚农村妇女6135人进行普查。结果农村妇女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为0.65%(40/6135),31~40岁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患病率高(1.1%)。年龄大、流产次数多、患有阴道炎、宫颈糜烂及不规则阴道流血是 CIN 的危险因素,OR 值及95%CI 分别为1.244(1.152~4.624),1.601(1.463~2.672),1.439(1.883~1.709),1.119(1.033~2.788)和1.582(1.129~3.004)。结论对清远市农村妇女进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陈建华;伍杏梅;张小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应用克拉霉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FEV1%预测值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COPD患者采用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铵,能够明显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新年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浅表组织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予以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1)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在超声诊断中,良性符合率为93.50%(113/123),恶性符合率为88.89%(24/27),总符合率为91.33%(137/150);(2)良恶性肿块血流信号特征存在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组织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探讨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选取我院60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多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较少,引流量和上下甲状旁腺保留个数多于对照组(P<0.05)。腔镜治疗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具有显著疗效,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作者:梁锦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观察应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抽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颈部疼痛、僵硬、眩晕等症状消失时间、颈椎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颈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腹针结合推拿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欧志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12.5mg)用于紧急避孕的临床效果及对月经的影响

    目的分析12.5mg米非司酮在临床上用于紧急避孕的效果以及对月经的影响。方法对240例要求在72h内紧急避孕无防护性交的女性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米非司酮(12.5mg),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米非司酮(25mg),对比两组避孕效果以及月经情况。结果两组观察对象避孕效果均良好,其中观察组避孕率达95.83%(115/120),对照组避孕率达94.17%(113/120,P>0.05);服药后观察对象月经变化情况不明显,其月经量及月经周期与服药前相比差别不大,分别记录两组观察对象月经周期延长及缩短情况,变化率分别为11.67%、12.5%,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行经天数变化不明显(P>0.05);大部分观察对象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偶有头晕、恶心及乳房胀痛等;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对照组为15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米非司酮(12.5mg)紧急避孕效果良好,服用后对月经情况影响较小,且基本不产生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作者:杨彩珍;蓝少华;何惠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双嘧达莫联合肠溶阿司匹林辅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双嘧达莫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轻微出血、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双嘧达莫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脑血栓形成情况,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消化性溃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口服埃索美拉唑,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结果观察组中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4%(37/41),对照组中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3.17%(30/4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为2.03±0.11分,对照组为4.02±0.98分,两组差异明显(P<0.05)。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时应用埃索美拉唑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应推广使用。

    作者:黄健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107例颅脑外伤性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我院2003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107例少量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评析;第一次CT检查时间在伤后0.5~4h,复查时间为12~24h。行CT检查的次数区间是2~5次,后一次CT检查时间大于伤后30d;行腰椎刺穿脑脊液检查确诊患者为24例。结果107例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部位共196处,其中出血多的部位为纵裂池、共91处,其次为外侧裂池和天幕区、共79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85例;第一次CT检查有24例患者漏诊,占25.2%;CT征像方面,脑池偏密征65例,纵裂池出血见“之”字征27例,纵裂局限性密度增高25例。早期的CT检查对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CT征象无论是脑池偏密征、纵裂局限性密度增高还是“之”字征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确诊可靠,对提高CT确诊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冯家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价值

    选择60例出现症状24h入院确诊、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留取入院时、24、48及72h血样,测定血清PCT、CRP。入院后72h按照病变程度分为重症组(SAP组)和轻症组(MAP组)。并纳入3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MAP及SAP两组4个时间点的测得血淀粉酶、CRP、PCT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四个时间点测得的血淀粉酶、CRP、PCT指标均明显高于M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及SAP组患者血淀粉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而CRP、PCT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明显上升趋势,且SAP组CRP、PCT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MAP组,而正常对照组患者CRP、PCT水平波动幅度较小。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血清PCT和CRP已出现明显异常,联合检测PCT与CRP有助于尽早诊断病情。

    作者:张明强;廖芳莲;陈秀仰;刘红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微血管病变情况,将其中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A组(25例),伴有单一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分为B组(33例),同时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C组(38例)。3组患者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对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丙二醛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PPGE、PBG、PBG(1h)、PBG(2h)、PBG(3h)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而C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B组和C组患者的△MDA、MDA(0h)、MDA(2h)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而C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A水平和PBG(2h)、PPGE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和氧化应激水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会加快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进展。

    作者:张杰;刘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均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另服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则采用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炎症反应并有效调脂,进而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广州市花山镇儿童贫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广州市花山镇3~6岁儿童贫血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花山镇的1000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3~4岁年龄段的儿童贫血发生率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贫血发生率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4.0%(76/541)和14.2%(65/459),对比并无显著差异(χ2=0.319,P>0.05);婴儿在4~6个月时添加辅食的贫血发生率低,9~12个月时发生率高;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大专及以上,职业为工人、科教文卫、干部,孕期贫血是影响儿童贫血的主要因素。结论广州市花山镇儿童的贫血问题亟待解决,要重视该地区的宣教工作,提高儿童及监护人的认知程度,改善儿童的饮食状况,提高科学喂养率,减少贫血的发生。

    作者:罗就馨;梁寿云;李功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两种药物观察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1)经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772,P=0.0036)。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

    作者:骆钻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分析

    选取10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前、后30min的血压、心率和焦虑评分的变化,并于术后随访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进入手术室前,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手术室后,组血压、心率均稳定,焦虑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进入手术室前、后焦虑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中,观察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4.44%和96.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0.3%和75.93%。与传统常规护理相比,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加强了手术室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廖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呼吸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缓解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5例COPD缓解期患者。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比锻炼前后HAMD (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VC(肺活量)、PEF(呼气峰值流速)、FEV1/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经呼吸肌功能锻炼后,所有患者VC、PEF、FEV1/FVC等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锻炼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锻炼前(P<0.05)。 COPD缓解期实施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艳;林劲松;陈瑞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LEEP刀应用于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选择本院及协作医院于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前庭大腺囊肿及脓肿手术治疗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应用LEEP刀进行手术治疗(挂线造口术),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手术治疗(挂线造口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手术成功率、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LEEP刀应用于前庭大腺囊肿和脓肿手术治疗,操作简单,手术过程快,出血少,可保留腺体功能,优于常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怡;朱小玲;蔡建明;卢雨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激素冲击递减法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比分析

    随机抽取7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者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观察组给予激素冲击递减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以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所得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7.44%,高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能明显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激素冲击递减法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应用效果满意且相对安全。

    作者:李东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肠电图在诊断小儿腹痛中的临床价值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到我院门诊就诊的小儿腹痛108例作为观察组,均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的小儿腹痛,并选取同时期正常小儿10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EGEG ̄5D型五导胃肠电图微机分析仪对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餐前、餐后的胃肠动力电信号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胃肠动力电信号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餐前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餐前VPP显著低于治疗前餐前VP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餐前F值(P<0.05),治疗后餐后VPP、F值显著高于治疗前餐后VPP、F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后的餐前餐后VPP和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电图检查能够反映小儿胃肠电异常活动,可以有效地诊断功能性胃肠疾病引起的小儿腹痛。

    作者:马春英;沈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