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探究

周子球;杨彩虹;林方;黄丽芳;潘浩飞

关键词:抗生素, 未足月胎膜早破, 应用时间, 母婴结局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临床病历资料,均予以头孢呋辛酯片口服方案。根据用药时间分成A、B、C三组,A组胎膜早破至使用抗生素时间<12h;B组胎膜早破12~24h时使用抗生素;C组胎膜早破24h后使用抗生素。对比三组孕妇入院至分娩时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与产后出血,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情况。结果(1)受试的三组孕妇中A组发生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与产后出血低,其次为B组,A与B组入院至分娩时间长,C组宫内感染、产褥感染与产后出血高,入院至分娩时间短,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明显低于A、B两组(P<0.05),A、B两组新生儿在阿普加评分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PROM孕妇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10)、观察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经过为期12w的治疗后,分别于患者空腹时、餐后0.5h、餐后1h、餐后2h检测三组患者的血糖和胰岛素,并于空腹时及餐后2h检测患者的C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餐后2h的血糖水平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的胰岛素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较低(P<0.05),餐后0.5h胰岛素水平、餐后1h胰岛素水平、餐后2h胰岛素水平、空腹时的C肽(CP0)以及餐后2h的C肽(CP2)明显较高(P<0.05)。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提高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值得被广泛应用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作者:徐玉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胃炎的中医内科治疗的探讨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内科辩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均正常。中医内科治疗慢性胃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疗效显著,且临床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余红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86例宫颈糜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43例,实施微波疗法加保妇康栓联合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使用微波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生活质量、症状缓解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则为93.02%,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白带异常、接触性出血、疼痛等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栓与微波疗法联合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润荣;方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吲哚美辛栓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选取妇产科对痛经、人工流产和妇科手术术后采用吲哚美辛栓治疗的患者,其中痛经91例,人工流产78例,妇科术后镇痛69例,了解治疗的有效率和常见不良反应,评价吲哚美辛栓的药用价值。91例痛经患者治疗后,显效39例,有效47例,无效5例,不良反应8例,总有效率为94.51%;78例人工流产患者用药后,显效34例,有效40例,无效4例,不良反应5例,总有效率为94.87%;69例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显效30例,有效34例,无效5例,不良反应7例,总有效率为92.75%。吲哚美辛栓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苏东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胸膜炎手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

    选取收治的胸膜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住院时间等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6.7%,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健康教育达标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膜炎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张文娣;林琼申;刘倩如;席惠玲;周鹏;刘香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患者临床分析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研究结果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徐俊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观察

    选取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1年后 LVEF、LVMVI、NT-proBNP及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西尼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西尼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69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西尼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与血浆BNP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水平与血浆BNP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临床应用西尼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功能不全,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林颖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

    分析妇产科术后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选取收治手术患者150例,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效果。综合组疼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疼痛药物使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护理满意度(94.7%)明显高于对照组(65.3%),P<0.05。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李玉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将2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两组(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匹多莫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口服,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随访一年,详细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T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检测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13岁正常儿童T细胞亚群做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RRTI组较对照组CD4+、CD4+/CD8+值明显降低(P<0.05);匹多莫德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匹多莫德组CD4+水平、CD4+/CD8+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RRTI患儿T细胞亚群功能明显低下,匹多莫德通过调节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T细胞亚群的平衡,提高了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申宇站;柯伟群;杨丽容;陈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运用分析

    回顾性分析妇产科200例患者的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80%被用于术后预防和目标治疗。其中目标治疗占20%,而去甲头孢哌酮有13例用于目标治疗,头孢哌酮中有7例用于目标治疗。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使用者,50%体温升高,40%使用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或小于4×109/L。30%的使用者肺内存在湿啰音,15%的使用者伴有咳嗽咯痰。细菌分离率仅为8%。耐头孢哌酮肠球菌产生,但是没有发现耐头孢哌酮葡萄球菌。妇产科细菌感染糖肽类抗生素运用中更要加强管理,采取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对耐头孢哌酮葡萄球菌的产生进行延缓。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茵栀黄联合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82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合理喂养、酌情使用抗生素、肝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保护肝细胞;达到光照疗法指征应用光疗,胆红素值高于300μmol/L者或有明显低蛋白血症者应用白蛋白或血浆,对于溶血患儿,可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和思连康治疗,每天观察患儿胆红素的变化,并统计胆红素降至102.6μmol/L以下两组患儿所需的天数。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痊愈21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93%,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治疗48h、96h后胆红素的下降值及胆红素下降至102.6moL 以下的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茵栀黄联合思连康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短时间内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率。

    作者:陶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出血关系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共6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药时间>3个月)的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为随机选取同时间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并发脑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和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脑出血26例,脑出血发生率为76.47%,死亡率为61.54%,对照组并发脑出血18例,脑出血发生率为52.94%,死亡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观察组女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患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血管危险因素中,观察组既往有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者发生脑出血的比例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并发高血压、脑卒中应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发脑出血的危险性高,且会造成凝血异常,在制定ACS抗栓治疗策略时,应当积极预测出血的风险,应审慎选择合适的抗栓药物,大限度地控制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丹丹;黄光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局部皮瓣在手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部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局部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取胸腹部或前臂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15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及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皮瓣修复手部组织缺损对正常组织创伤较小,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手的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吴秀健;黄江;邱泽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椎旁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w、1个月、6个月和1年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椎旁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近期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无1例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建议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许秋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改善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心理状态中的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血疗法,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行自血疗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芳;吴国志;谢志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应用于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13例设为胶质瘤组,脑单发转移瘤患者14例设为转移瘤组,术前均行常规MRI及弥散加权像,并对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实质部分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可有效鉴别脑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健;邱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新理念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将护理新理念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抽取护理新理念实施前、后的物品各200个,对其洗涤、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情况以及满意度进行观察分析。经过研究护理新理念实施前的物品洗涤、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率分别为89.00%、85.00%、82.00%、83.00%,护理新理念实施后的物品洗涤、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率分为98.00%、99.00%、100.00%、100.00%,经统计比较,洗涤、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率实施前后均有显著差异, 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前的满意度为81.00%,实施后的满意度为98.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实施护理新理念,可以提高物品的洗涤、消毒、灭菌、包装、发放的合格率,并提高工作满意度,以及管理水平,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发展。

    作者:喻玲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磁共振多模态影像在脑胶质瘤诊断及其分级中的应用分析

    多模态磁共振是将不同功能的磁共振技术融合到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检查的一种新兴颅脑成像技术。由于具有精确度高,图像分辨率高,检查侵入性低等优势,同时还可以提供颅脑组织解剖、脑部代谢、细胞功能等信息,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已被广泛的运用到各种脑组织病变和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本文重点综述了多模态磁共振在诊断脑胶质瘤和对其进行分级中的应用。

    作者:王恩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