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向新;黄明镜
以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趋势。结果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83.0%上升至2014年的98.6%,头孢噻肟的耐药率由2012年的75.6%上升至2014年的86.3%;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情况等因素均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产生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的敏感性比较差,对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还需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监测,以控制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韦海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63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儿保的健康儿童1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学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的CD3+、CD4+、CD8+、IgG和Ig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和IgM水平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71和柯萨奇病毒16,在儿童出现手足口病后,体内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会出现显著异常,临床在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可以以此为依据。
作者:严绍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1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5月余”以“脑出血恢复期”收入院。5月余前活动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上肢不能持物,不能保持坐位,无明显头痛、呕吐及肢体抽搐,伴有二便失禁。送至当地医院,测血压200/140mmHg。头CT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20ml,行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术后3~4d意识转清,能够认识家人,无明显自发言语,左侧肢体活动不能,2个月后,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床旁肢体被动活动及针灸等康复训练治疗。但患者一直呈嗜睡状态,唤醒后可回答简单问题,左侧肢体不能活动。病后曾数次出现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呼之不应,考虑为癫痫发作,给予丙戊酸钠抗癫痫治疗。目前患者仍呈轻度嗜睡状态,左侧肢体活动不能,坐位平衡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他人帮助,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200/140mmHg,平素未规律监测及口服药物控制,有睡眠呼吸暂停病史。
作者:杨宇琦;崔利华;山磊;刘丽旭;何静杰;杨凌宇;胡雪艳;刘平;吴晓莉;高飞;黄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观察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的效果。选择就诊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护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两组均以40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每个月常规检查,复查肝功、血常规、甲胎蛋白、B超及血清HBV DNA等。比较两组治疗40周后的肝功能发现,试验组ALT、AST及TB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G两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HBV DNA 复制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下降更加明显,试验组血清HBV-DNA<1000copies/ml比例为84.4%,对照组为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在乙肝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甘远;黄方华;王瑞云;黄旭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对治疗的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试验组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差异。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伟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我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37例尿道断裂患者,均采取基础护理加人性化护理方案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观察患者护理期间的病情、情绪,以及合并症状态变化。经人性化护理措施预防及保护,治疗后患者疾病恢复状态良好,疗效显著,护理有效率97.45%,未见1例并发症。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宗旨在于稳定患者情绪,从患者角度出发,预防一切有可能危机患者健康的风险与因素,以大限度提升治疗效果、护理工作水平,其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尚慧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将2012年的4月~2014年的7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12名中度、重度AECOPD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行诱导痰检查后,将诱导痰EOS%≥3%且给予基础治疗加用甲泼尼龙的79例患者分为A组,EOS%≥3%给予单纯给予基础治疗的108例分为B组,EOS%≤3%且给予基础治疗加用甲泼尼龙的116例分为C组,EOS%≤3%且单纯给予基础治疗的109例分为D组。四组患者分别在入院第1d及第14d记录患者的诱导痰EOS%,CAT评分、PaO2/FiO2、CRP水平的变化。结果A组较B组在治疗后EOS%显著下降,CAT评分显著改善,PaO2、PaO2/FiO2显著好转;A组较C组在治疗后EOS%显著下降,CAT评分显著改善,PaO2、PaO2/FiO2显著好转;C组与D组在治疗后EOS%、CAT评分、PaO2、PaO2/FiO2均无明显差异。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气道同时具有中性粒细胞炎症和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特征,诱导痰E0S%指数可作为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指标。
作者:陆丽燕;杜青林;徐廷甫;刘德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86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5.12±1.23d,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9±2.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小儿秋季腹泻采取葡萄糖酸锌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腹泻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研究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80例(8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与治疗前后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指标。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2.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在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取得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洪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肥大型扁桃体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采用内镜监视下动力系统扁桃体吸切术)和对照组(常规剥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均少于对照组(15.4±3.5min vs 27.5±6.3min,15.9±2.5 vs 62.4±12.1ml,1.1±0.5 vs 1.9±0.6d,5.7±1.1 vs 6.8±1.2d,P<0.05)。研究组出血、感染及瘢痕狭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监视下应用动力系统切除儿童扁桃体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鹏鑫;罗育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收治的65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采用不同导管穿刺患者所引发的感染情况,研究具体护理对策。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和股静脉穿刺(P<0.05);短时间置管感染率低于长时间置管(P<0.05);单腔置管感染率低于双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需严格采用无菌技术,加强穿刺部位皮肤护理,采用单腔置管并缩短置管时间,能够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
作者:陆嫦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不同基因型的幽门螺杆菌(Hp)培养上清作用GES-1细胞,研究细胞Bax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组:(1)不同浓度NCTC11637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组(1.3875mg/ml),B组(2.775mg/ml),C组(5.55mg/ml);(2)不同浓度NCTC11639Hp上清液的试验组,浓度分别为A(1.875mg/ml),B(3.75mg/ml),C(7.5mg/ml);(3)阴性对照组(Hp培养液);(4)空白对照组(DMEM)。各组作用GES-1细胞时间均为24、48、72h,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2.775mg/mlNCTC11637上清和3.75mg/mlNCTC11639上清作用GES-1细胞48h后Bax蛋白呈现显著上升,试验组阳性细胞积分较阴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p培养上清液可上调胃黏膜上皮细胞内Bax的表达,提示Hp可能通过激活Bax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周云;朱锦;吕农华;黄才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入住我院进行诊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70例,随机分组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在使用综合理疗的同时结合服用药物的医治方法,B组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之上加上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医治的方式展开诊治,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医治前后的视觉模拟分数以及睡眠效果分数。两组在经过医治之后,两种评分均下降(P<0.05),且B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在治疗效果方面,B组的表现比A组要好(P<0.05)。使用射频热凝腰脊神经后支的医治方式,对非特异性腰痛进行医治之后,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效果,相关疼痛感明显得到缓解,不适症状较少。
作者:陈新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初次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孕妇对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采集分娩婴幼儿静脉血液标本以检测婴幼儿血清HBsAg、HBsAb,根据婴幼儿HBsAg携带率评估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共发放157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0.25%(126/157),其中对“孕妇产检必须检查 HBV”和“HBV可以预防”知晓率明显高于“HBV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知晓率、“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肝癌有关系”和“正规HBV疫苗需接种三针”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HBsAg携带率为8.73(11/126),其中HBsAg阳性孕妇对HBV传播方式、与HBV携带者吃饭、握手等普通接触会传染等HBV预防相关知识知晓孕妇分娩的婴幼儿HBsAg携带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高乙型肝炎病毒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有助于降低分娩婴幼儿HBsAg携带率,改善乙肝母婴传播效果。
作者:邬兆军;刘建纯;张灵;曾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患儿,采用随机数法将患儿分为结扎组和补片组各50例。结扎组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补片组采用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并发症及其复发率。结果补片组治疗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补片组满意率为95%,显著高于结扎组的6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补片组术后复发率为2%,显著低于结扎组的14%。腹腔镜下可吸收补片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巨大性斜疝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基础上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且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瑞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对897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开展体检,将年轻老年和老老年高血压两组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和非直立性低血压组;进一步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OH的高危因素。结果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冠心病及年龄与OH的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社区老年高血压OH与糖尿病、冠心病及年龄仍然具有相关性,其中和年龄的相关性大。社区老年高血压OH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及年龄,其中年龄的相关性大。
作者:曾秀梅;刘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入选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人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发生愈合畸形、置入物松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长骨骨不连病人进行锁骨接骨板内固定与骨皮质剥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水平,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贵章;庞建文;许金;许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和安全性。将12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率。两组半年和1年内发作频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EV1、FEV1/FVC%、呼吸困难评分等肺功能指标和C反应蛋白炎症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性指标,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婷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超声造影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contrast-enhanced,CEUS,ul-trasound,、超声造影、对比增强等为关键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等在内的数据库中的中英文文献,采用诊断试验工具(QUADAS[3])评价,对文献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后将其纳入本次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检索总共采纳7篇文献,其中4篇为英文,3篇为中文。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试验比值比分别为0.95、0.94、12.90、0.07、210.28,SROC曲线下面积为97.98%;LR+为12.90(95% CI为7.83~21.26),LR-为0.07(95% CI为0.05~0.10),汇总试验比值比为210.28(95%CI为103.40~427.65)稳定性良好。结论超声造影对腹部实质脏器外伤具有较好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媚聪;谢琦;匡晓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分析长期无创正压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2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氧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将两组治疗1年后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指标相比较:两组治疗前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1秒用力呼气容积、1秒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圣乔治量表评分相比较:两组治疗前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1年后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对延缓病情发展及减轻患者痛苦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国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