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应东
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84例普外科患者临床资料,遵守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针对常见的危险因素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基础评价、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普外科护理中,有利于防范护理危险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殷;庞永艳;谢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哨兵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对67例疑似ALNM病例进行乳腺癌SLNB及临床体检。对比两种方法诊断ALNM的效果。结果 SLNB和临床体检诊断假阳性及假阴性检出率存在差异(P<0.01);SLNB预测ALNM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体检(P<0.05);SLNB预测ALNM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临床体检(P<0.05);SLNB预测ALNM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临床体检(P<0.05)。结论 SLNB用于ALNM的诊断中完全可以预测ALNM,因此可以替代ALN清扫。
作者:郑高平;宋耀明;董永学;侯远发;石毅军;唐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骨刺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痊愈16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中,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者给予自拟骨刺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小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粘连性肠梗阻属于常见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症,主要原因为术后粘连。临床预防粘连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规范手术操作、手术方式、术中腹腔内防粘连药物应用、粘连材料应用以及术后护理等。本文就现阶段各种预防肠粘连的措施以及方法展开综述,为临床预防肠粘连提供依据。
作者:张远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予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遵医行为,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朱定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检测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15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的1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反应蛋白、α羟丁酸脱氢酶以及乳酸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血清中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血糖和乳酸的表达水平较高,上述指标可以用于该病的特异性诊断,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吴德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将14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水疱结痂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慢性鼻窦炎患者89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在鼻内镜手术治疗中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45例患者则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措施。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临床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9.79),而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则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χ2=9.82);并且,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7.78%,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2%(χ2=9.46),数据分析发现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全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将我院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磷酸果糖治疗,评估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及心肌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种球蛋白联合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明确,值得应用。
作者:梁小静;连蕴斯;袁明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72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剂量组采取丹参多酚酸200mg治疗,高剂量组采取丹参多酚酸400mg治疗。对照组采取普通丹参注射液治疗。采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5μmol/L ADP和300μmol/L ADP诱导剂下,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小板凝集率优于对照组(P<0.05)。丹参多酚酸治疗心绞痛临床疗效佳,能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作者:汪少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于预防产后出血所采用的注射缩宫素以及子宫按摩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12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孕妇产后应用常规的措施来预防出血,而观察组则在采用常规措施的基础上,再采用宫颈注射缩宫素以及子宫按摩的方式来进行预防出血,并分别以回顾的方式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生产后2h的出血量以及生产后24h的出血皆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出血若采用宫颈注射的缩宫素以及子宫按摩技术联合预防治疗,可使出血量明显减少,并且可以预防出血事件的发生,为分娩的安全性大大提供了保障,具有非常良好有效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章毅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所出现的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报告共计12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以上病例报告中所显示的不合理用药类型。120份不合理用药病例报告中,共70份属于因药物联用所导致的疗效降低问题,所占比例为58.33%,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所占比例。我院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有待改善与提升,需要提高门诊人员的技能水平,杜绝药物滥用,同时提高用药针对性,促进用药合理。
作者:黄巧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接收的220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用药情况,重点关注医生给予的药物治疗手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可从临床医师对药品的药理学、药动学、药物理化性质等方面着手,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共出现300例,2010年101例,2011年87例,2011年56例,2012年45例,2013年至6月份11例,呈逐年递减趋势,通过对以往实际案例的搜集、整理,对不合理用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抑酸药物使用剂量过大(31.07%)、抗生素使用过久(20.25%)、重复用药(14.55)、药物拮抗(13.87%)、不合理联合用药(12.21%)及药物联用造成毒副作用(7.42%)等。结论研究表明医师用药与患者临床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程度的不相符,其中在消化内科普遍存在,门诊医师和临床药师应全力配合,减小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切身利益,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沈永祥;何丽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中药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愈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23例治愈,出现皮下组织坏死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5.7d、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56d、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7d;对照组患者治愈17例,皮下组织坏死5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肿胀消退时间平均为6.7d、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85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2d(两组患者平均时间值均取整数)。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结合交锁髓内针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痊愈时间大大缩短,切口小且皮下组织坏死率较低,患者肿胀等不良并发症的消退时间快,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40例四肢骨折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后观察组CRISE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比洛芬酯在小儿骨折术后的镇痛疗效优于芬太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8例脑出血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按分层法将6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醒脑静联合西医疗法。对比两组病人NF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1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NFDS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采用醒脑静联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出血,可有效改善病人NFDS评分,提高临床有效率。
作者:上官亚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92例需行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1例,C组28例,A组采用地佐辛肌肉注射,B组选择地佐辛静脉注射,C组采用其他药物进行镇痛。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地佐辛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能使其得到较好的镇痛,但肌肉注射能够使患者的安全性得到提高,不良反应少,差异较大(P<0.05)。患者采用地佐辛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良好,且苏醒较快,安全性高。
作者:李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136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用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的完全流产率、排胎、流血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排胎、流血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疾病治疗的患儿1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康复新液药物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鱼肝油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溃疡痊愈率、疼痛消失时间和正常进食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新液在对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吉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机将80例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常规护理和并发症预防,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和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施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和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方文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