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选择8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焦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东海;张利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期间均停止服用其他降压药,对照组采用卡托普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应该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爱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106例,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6.2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3.0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患者的治疗,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及细致的护理能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
作者:徐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伴发头晕的脑梗死(CID)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CI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前循环梗死(ACI)及后循环梗死(POCI)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颅脑MR/MRA检查以及代谢综合征(MS)筛查,记录颈内动脉(ICA)和椎基底动脉(VBA)病变情况。结果单纯ACI者38例(22.62%),单纯POCI者123例(73.21%),前后循环均受累及者7例(4.17%)。 ACI伴发头晕45例(26.79%)中,IC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36例(80%),VB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9例(20.00%);POCI伴发头晕的130例(77.38%)中,IC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68例(52.31%),VBA发生严重狭窄或斑块33例(25.38%);两者比较ICA病变情况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1),VBA病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1,P>0.05)。 ACI伴发头晕病例中MS38例(84.44%),POCI伴发头晕病例中MS71例(54.6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662,P<0.01)。结论头晕多见于POCI,亦可见于ACI;伴有头晕的ACI更多合并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斑块或MS。
作者:王祥翔;柴湘婷;崔焕礼;戴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铜转运相关蛋白ATP7A、ATP7B和CTR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75例未进行任何治疗的癌组织标本组织芯片的 CTR1、ATP7B 和ATP7A表达面积比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其中26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ATP7A、ATP7B和CTR1表达水平与性别及肿瘤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有关(P<0.05);ATP7A胞浆中位染色率为47%,胞核中位染色率为60%,胞膜不表达;ATP7B胞浆中位染色率为70%,胞核中位染色率为50%,胞膜不表达;CTR1胞浆中位染色率为52%,胞核、胞膜几乎不表达;TP7A、ATP7B和CTR1染色比率大于均数组与小于均数组之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肠癌中铜转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及肿瘤分期均无关,与年龄大小有关;ATP7A、ATP7B在胞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细胞膜上未见表达;ATP7A胞核表达高于胞浆,ATP7B在胞浆、胞核中均匀分布;CTR1主要在胞浆中表达,胞核、胞膜几乎不表达;CTR1、ATP7A和ATP7B在亚细胞定位的表达率与生存期无关系。
作者:张晓晓;许建华;张勇;孙珏;陆文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应用计算机脉象仪检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及健康者脉图,由计算机脉象仪自动得出脉图参数,分析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与健康者的差异性。结果与健康者相较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脉图参数U3、D3及±U1明显升高,D1、D2明显降低,U2、T1、T2及P无显著改变。计算机脉图参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脉图特点,为冠心病血瘀证判别提供了一种无创且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浠;谢梦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取8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实施常规护理,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给予语音和音乐类刺激,在全麻复苏期实施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全麻复苏质量。结果进入PACU时两组患者Aldrete评分分别为6.2±0.5,5.8±0.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30、60及90min时Aldrete评分依次为7.9±0.8,8.8±1.0,9.4±1.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PACU观察留滞时间明显短于比对照组(P<0.05)。对于全麻患者来说,实施听觉刺激有利于其PACU留滞时间的缩短以及复苏质量的提高。
作者:袁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提供其鉴别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患儿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小儿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在血常规检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贫血率、血小板减少率、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发现,依据血常规变化可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加以鉴别,从而对其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作者:解立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体重51kg,因急性腹痛急诊入院,考虑诊断异位妊娠,拟行剖腹探查术。术前一般情况可,血常规、凝血检验、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均未见异常,腹部B超提示盆腔少许积液,既往无精神病史及硬膜外穿刺病史。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测 T 36.8℃,P114bpm,BP104/70mmHg,SpO298%。
作者:刘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5例,给予疏血通、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并与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缓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和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0.0%(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高血压TIA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凝血指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李某,女,45岁,2009年5月12日因子宫肌瘤于我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询问病史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与肺部疾病史,无药物过敏或食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8/80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音可,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对其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进行动态监测,并于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缓慢滴入5ml后,患者突然出现全身麻木、畏寒、大汗淋漓、心悸、胸闷、紫绀、烦躁不安等症状,双肺呼吸音粗,可探及哮鸣音。急测脉搏120次/min,呼吸36次/min,血压0/0mmHg,考虑为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后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该该药,给予多巴胺40mg、地塞米松20mg 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 中静脉点滴,并用地塞米松10mg、肾上腺素lmg静脉推注,10min后患者症状无明显缓解,血压无明显上升,再次给予地塞米松20mg 及肾上腺素lmg 静脉推注,多巴胺80mg、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点滴,之后血压逐渐上升至80/60mmHg,患者诉呼吸较前顺畅,心悸胸闷有所改善。
作者:李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病例报告例1:女,由于头晕因头晕、乏力2d入院。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懒言少语、精神差、神志清、心率整、心音低钝、脉搏无力、肺(-)、余(-)。给予其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其存在脑动脉供血不足。给予其血脂检查显示,CH5.21mmol/L、TG2.35mmol/L,给予其20ml复方丹参、0.5g胞二磷胆碱以及0.4g维脑路通,静脉滴注。滴注患者滴30min后,出现情绪激动、哭笑无常、言语增多、思维活跃等症状,家属诉其曾患有癔病史,1年前曾有2次发作史,但并未给予其特殊处理。继续静滴50min后,患者出现情绪高涨、烦躁不安、手舞足蹈、蹬足捶胸、大哭大闹,不能自控。立即将该液体停止使用上述药物,给予其500ml林格维持静脉通道林格氏液维持静脉通道,并且给予5mg安定肌肉注射,30min后患者情绪平稳,安然入睡。后2d给予患者维脑路通及丹参单独静脉滴注,未出现该临床症状,但给予胞二磷胆碱时,患者再次诱发精神症状。
作者:李春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对我院2009年8月~2012年12月收治使用可达龙治疗的110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中33例患者发作次数减少75%以上;31例房扑房颤患者心率均恢复正常;6例房速患者恢复至窦性心律;3例阿斯发作患者中抢救成功1例。11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猝死2例,由于严重心动过缓停止服用药物3例,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作者:耿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择2010年9月~2012年3月进入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63例,对照组62例。其中试验组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必要的中药辅助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诊治。对照组选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患者的恢复状况,并进行及时的登记、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骨折处恢复状况以及疼痛消失时间都较短,骨折治愈后四肢的功能全部恢复,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进行四肢骨折治疗,能够有效地进行临床诊治,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晏卫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7例,应用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5%,疗效显著。应用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来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观察组采用诺和龙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比较明显,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值,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伏小亮;朱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分为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总体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确保临床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明显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邹先平;徐天勤;丁建彬;范铃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经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经护理干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患者,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心理负担大大减轻,临床配合康复训练,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党小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病情稳定后7d内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对照组病情稳定7d后采用常规加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0%(36/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26/39),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31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1例,有效率为6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