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黄解毒滴丸联合溃疡散治疗46例口腔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翁巧凤

关键词:牛黄解毒滴丸, 溃疡散, 口腔溃疡
摘要:将2011年7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92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每日口服维生素B、维生素C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牛黄解毒滴丸联合溃疡散治疗。两组患者均使用一个疗程(7d),然后随访查看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为达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6%(P<0.05)。牛黄解毒滴丸联合溃疡散治疗口腔溃疡具有显著的成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听觉刺激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影响的研究

    选取80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实施常规护理,并给予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给予语音和音乐类刺激,在全麻复苏期实施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全麻复苏质量。结果进入PACU时两组患者Aldrete评分分别为6.2±0.5,5.8±0.2,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30、60及90min时Aldrete评分依次为7.9±0.8,8.8±1.0,9.4±1.1,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PACU观察留滞时间明显短于比对照组(P<0.05)。对于全麻患者来说,实施听觉刺激有利于其PACU留滞时间的缩短以及复苏质量的提高。

    作者:袁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歧杆菌与西沙必利联用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分析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47例,应用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来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5%,疗效显著。应用双歧杆菌和西沙必利联用来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昂丹司琼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00例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4ml,治疗组静脉注射昂丹司琼8mg,术后8、24h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8h,治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下降,将两组的数据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昂丹司琼预防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效果良好。

    作者:吴文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康复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经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良好,积极配合临床护理与康复训练,总体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康复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患者手术后经护理干预康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患者,患者对疾病有充分认识,心理负担大大减轻,临床配合康复训练,术后恢复状况良好,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应广泛推广。

    作者:党小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骨折病人的综合护理对策分析

    选择8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焦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曹东海;张利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上为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药物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用药方法不当、药物联用不当和药物选择不当等三个方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选用抗高血压药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获得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贻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地特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50例的治疗体会

    将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观察组给予地特胰岛素注射,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变化、体重变化、用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7.11±0.33mmol/L,体重增加2.11±0.78kg,用药计量0.4U/kg;对照组空腹血糖7.09±0.61mmol/L,体重增加6.44±1.12kg,用药计量0.8U/kg。地特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可以维持血糖稳定、维持体重、低血糖发生次数也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拉司太特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24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拉司太特单药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实施为期3个周期化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25.00%(6/24);少部分患者出现食欲差、呕吐、恶心症状,给以格拉司琼治疗后,症状缓解,未出现过敏反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司太特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宫颈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患者32例护理效果观察

    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32例,对其采取宫颈环切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结果32例患者中,4例并发出血,其中2例采用重新电凝止血治愈,另2例重新电凝止血后创面仍有活动出血点,在此给予明胶海绵和阴道内填塞纱布处理,并且配合给予止血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在3个月时阴道镜活检未出现异常。本组患者均未出现创面感染和宫颈口粘连狭窄并发症。在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过程中,做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疗效。

    作者:刘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洛地平缓解释片和缬沙坦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将100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给予非洛地平缓解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和单用非洛地平缓解释片治疗(对照组),分析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中出现药物副作用5例,对照组出现6例,两组副作用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联合应用非洛地平缓解释片及缬沙坦治疗高龄老年高血压较单用非洛地平缓解释片的疗效更好。

    作者:祁侠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钠肽对急诊呼吸困难的临床价值

    目的观察急诊呼吸困难诊断中脑钠肽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源性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例非心源性的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脑钠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脑钠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表达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结论对于急诊呼吸困难患者,辅助脑钠肽检测价值较高,有利于判断病因,加强对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44例疗效观察

    选取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85例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31例,有效率为90.9%;对照组痊愈5例,有效21例,有效率为6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脾胺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远期疗效观察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脾胺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远期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指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接受脾胺肽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施国锦;徐青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高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3年收治的高血压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5例,给予疏血通、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并与同期仅接受常规治疗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缓解(P<0.05),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和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80.0%(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疏血通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高血压TIA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和凝血指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动态血糖监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将4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动脉血糖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监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测评。干预组完全遵医行为较对照组高(P<0.05)。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动态血糖仪使用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利于患者动态了解自身血糖影响因素,增强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宝香;吴敏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急腹症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42例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9.6d±3.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d±3.8d;研究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为94.28分,对照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为81.47分;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98.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为87.32%。对外科急腹症患者实施健康教教育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应漪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6例疗效观察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患者采用甲氰咪胍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针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白细胞下降3例,停药后恢复正常,治疗组有轻微的腹痛腹胀2例,后自行恢复。采用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可靠,治疗后不良反应少,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熊文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较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选择治疗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作者:林仁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血管疾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分析

    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有关心血管临床用药的文献资料以及试验结果,分析心脑血管疾病在合理用药、不良反应以及联合用药方面应注意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用药剂量以及用药时间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特别是对于老年以及女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研究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药物剂量的配置以及用药选择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究,以便于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从而达到提高心脑血管临床用药水平的目标。

    作者:秦胜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比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AMI患者,62例发病3~6h患者先给予溶栓治疗,然后在溶栓后3~24h内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49例患者于7~10d行延迟PCI术(延迟组);另外59例患者于6~12h直接行PCI治疗(直接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相比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就诊于没有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或者PCI治疗受限时,可以先给予溶栓治疗,后选择到有条件行PCI治疗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作者:宋振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