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药结合赤白益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分析

黄涛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 西药, 赤白益胃汤
摘要:选取收治的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吗丁啉和庆大霉素等西药治疗,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赤白益胃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结合赤白益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手外伤修复后的康复方法和效果

    收治39例手外伤患者,在患者修复后,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被动的屈伸和主动伸直等活动,中期阶段:指导患者进行轻度主动活动,后期阶段:让患者进行主动屈手活动。20d后,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后,其恢复情况为:优33例,占84.6%;良4例,占10.3%;差2例,占5.1%;恢复优良率为94.9%。在手外伤肌腱修复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优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抗生素在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对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社区服务中心就诊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情况、切口愈合情况、感染情况进行追踪观察,探讨抗生素在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中抗生素的使用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为主。100例普外手术患者中预防性给药75.00%,治疗性给药25.00%;术后切口甲级愈合占88.3%;切口感染率为3.3%。抗生素在基层医院普通外科手术中使用广泛,在严格把握指征以及应用时机的情况下有利于患者切口的愈合。

    作者:曾建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腹茧症并原发性不孕症1例报告

    患者,28岁,性生活正常未避孕未孕4年,因男方“精液量少,弱精症”在本院行夫精人工授精。患者平素月经规则,初潮14岁,4~5/28~32d,量正常,无痛经。本院超声下通液示“双侧输卵管通畅”,自然周期一次及尿促性素加绒促性素促排卵周期两次共三次人工授精均见成熟卵泡排出,人工授精时机选择合适,均未孕,后行子宫输卵管造影示“左侧输卵管间质部阻塞,右侧输卵管伞端粘连”,2012年8月25日因输卵管阻塞行宫腹腔镜探查,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妇检: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质中,活动度好,正常大小,双附件未及包块无压痛。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入院诊断:原发性不孕症。8月2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手术常规进入腹腔无困难,单钢针悬吊起腹壁,见肠管之间无缝隙,所有肠管、子宫附件均被一层膜遮盖,似腹膜外器官,不能见到子宫附件(见图1),托举举宫器见子宫位置,在子宫左侧膜上打洞,内见子宫及左附件,左输卵管近端似在腹膜外,伞端及稍上可见,左卵巢外观正常,不见右附件,行美蓝输卵管通液,左输卵管伞端有美蓝流出(见图2),在子宫右上方较远区域可见纤维膜后见兰色液体积聚,造洞打开膜样组织,可见右输卵管伞端,此洞与子宫不能相通,中间隔很厚组织,未见右卵巢,宫腔镜下见宫腔形态正常,双侧输卵管开口可见,右输卵管开口较窄。术中关闭打开的纤维膜,避免肠梗阻的发生,手术顺利,术后诊断:腹茧症、原发性不孕症。术后第二天肛门排气,三天顺利出院。月经复潮后再行一次人工授精,见成熟卵泡排出,未孕,建议下一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

    作者:梅金凤;杨丽娟;田二坡;范荷花;胥杜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4例疗效观察

    50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6例,采用口服结合雌激素(CEE)加安宫黄体酮;治疗组24例,口服避孕药妈富隆(COCs)。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效果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邢平;范丽梅;付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传统二对半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传统二对半、HBV-DNA的相关性,分析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65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检测,探讨PreS1抗原和乙肝两对半定量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大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43例(82.69),HBV-DNA阳性47例(90.38);小三阳中,前S1抗原阳性14例(30.00),HBV-DNA阳性16例(45.71)。结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且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情况,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有益的补充,也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早期感染、复制的敏感性指标,而且用ELISA方法检测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实验室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庆;黄启强;杨珊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就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收治的接受无痛人流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在丙泊酚的基础上加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术后苏醒时间进行观察和统计。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提高了无痛人流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值得推广。

    作者:雷在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

    选取我院从2012年9月~2013年5月男科接收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采用回顾分析法,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的治疗效果。68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75%。护理管理中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尚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尼麦角林防治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126例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尼麦角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MMSE评分在记忆力、计算力和回忆能力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尼麦角林在防治老年脑白质疏松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方面有显著效果。

    作者:刁士元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观察

    将来院就诊的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应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对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临床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吕晓鹏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每组5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第三版的空间广度测验(WMS-Ⅲ SS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简单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分别对工作记忆、言语记忆和视觉记忆领域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的WMS-Ⅲ SST HVLT-R 和BVMT-R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周后,两组的HVLT-R 和BVMT-R得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后的WMS-Ⅲ SST得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利培酮治疗前后WMS-Ⅲ SST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功具有改善作用,阿立哌唑对某些记忆功能改善优于利培酮。

    作者:胡茂荣;姜淑珍;占海燕;胡斌;鲍成;余斌;周朝雄;吴慧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取就诊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治疗,20mg/次,2次/d;观察组用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0.25g/次,2次/d)治疗,4w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且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汉成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咪达唑仑、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105例老年患者实施无痛胃镜检查,结果以咪达唑仑+芬太尼+利多卡因胶浆三者联合用药辅助开展检查工作,比单纯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可显著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患者不适与不良反应,同时将患者的收缩压以及HR控制于稳定范围。

    作者:周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入住我院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7d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永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老年痴呆鼻饲患者易发误吸的预防护理

    本研究通过对老年痴呆鼻饲患者采取预防误吸的措施,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28例进行处理。28例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在此2年中发生误吸的有6例,发生率21.4%。对于老年痴呆鼻饲患者做好鼻饲护理,减少误吸发生率,降低并发症及相关的死亡率,对临床治疗和患者带来很大益处。

    作者:李宝香;黄小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CT灌注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疗方案选择的意义

    目的:探讨CT关住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诊治方案选得意义。方法选取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病患者,均在CT平扫检查的基础上实施CT灌注成像扫描。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与溶栓标准符合,CT灌注成像检查,病灶侧局部rCBF参数、rCBV参数、达峰时间与病灶对侧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在溶栓24h后NIHSS评分分值减少幅度≥4分,显著改善,占70%;1例无变化,占5%;5例分值较治疗前增加,占25%。行3个月随访显示,死亡1例,其它无异常表现。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疾病,采用CT灌注成像检查,可对患者脑储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利于治疗方案个体化选择,为改善预后创造条件,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朱逸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血管炎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此外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1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黎北林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率、住院天数及下床活动的时间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江文华;曹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重度肺气肿的临床护理体会

    抽取82例患有重度肺气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肺气肿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肺气肿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气肿症状缓解时间和接受临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重度肺气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谢梅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地屈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黄体酮胶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方法在保胎成功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两组先兆流产患者经过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地屈孕酮与黄体酮胶丸应用于治疗先兆流产中没有明显的效果差异性,具有安全、可靠性。

    作者:杨柳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0例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A组(小切口弹性髓内钉固定,150例)、B组(钢板内固定,90例)、C组(骨牵引+夹板固定,110例),随访7~12个月,对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B、C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总优良率与B、C组患儿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卓伟;王志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