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琳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后进行急救诊治,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值,分析急救诊治疗效。结果经急诊救治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及时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更好地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建辉;肖锦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后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B组患者静脉注射8mg昂丹司琼,C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和5mg地塞米松,观察术后24h各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B组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腹痛、头疼等不良反应。采取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入选糖尿病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14%vs74.65%,P<0.05)。对糖尿病患者施行人性化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开糖尿病的高危进展因素,延缓病情的进展,生存率提升显著,值得医护工作中推广。
作者:刘冬梅;李春林;雷芙蓉;杨芳;杨小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析。122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对LC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前提及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乐飞琳;黎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择顽固性眩晕症患者2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松龄血脉康胶囊,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346,P<0.01)。服药后,对照组32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5.0998,P<0.01)。松龄血脉康治疗顽固性眩晕症有较好的疗效,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比有显著差异,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小安;陈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均给予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非急性期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非急性期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月末空腹采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略有升高,CD8略有降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仕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在完成治疗后,调查所有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明显高,并且执行手术时,观察组仅有1名患者出现风险,在护理工作满意程度上,观察组的满意度超过了95%。将风险管理应用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可以使护理风险率得到极大的降低,并有助于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8.24%(30/34),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1.76%(21/3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恶心呕吐4例,腹泻3例,骨髓抑制1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不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我院热性小儿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施行地西泮静脉注射,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儿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热性小儿惊厥实施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以鼻内镜手术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以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多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鼻内镜手术治疗,糖皮质激素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更佳,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尽快康复,在临床治疗中应普及应用。
作者:周美英;傅明;康喜讯;吴国谦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我院儿科9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其使用情况。本研究中,61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占67.8%,其中50%以上患儿联合应用抗菌药物;6例患儿进行细菌培养,送检率为9.8%;22例患儿出院带药且带药剂量为3d。当前医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部分地区存在不合理现象,需对其进行正当管理,大程度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作者:黄振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2009年7月~2012年7月输液室共发生38例纠纷,涉及20名护理人员,包括:护师5名(25%)、主管护师2名(10%)、护士13名(65%),护龄1~5年10名(50%),6~10年2名(35%),11~15年3名(15%)。通过对护患双方的陈述材料及涉及的护士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引发纠纷的原因。因护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到位5例、专业技术水平欠佳12例、缺乏沟通技巧8例、法制观念淡薄6例、对医疗和护理不满意7例。
作者:石冬姣;唐瑞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分析氯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9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时间、心功能相关指标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每月室性心律失常平均发作次数(2.04±0.75)及发作时间(0.21±0.07h)、ST段抬高程度(0.031±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55.31±5.28mm)、射血分数(59.54%±5.3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作时间、优化心脏功能。
作者:杨雅林 刊期: 2013年第19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因发现发现右乳肿物10年增长迅速,5月入院。查体:双侧乳房对称,乳房发育一般,乳头、乳晕未见糜烂、溃疡及湿疹,皮肤无橘皮样变,无酒窝征,右乳内下象限可见局部隆起肿物,表面皮肤鲜红,直径约4cm,质硬,边界欠清,无压痛,左侧乳腺未触及肿块,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乳腺彩超示:右侧乳腺实囊混合性肿块(乳腺癌并部分坏死可能)。右侧腋窝淋巴结可见。行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示:浸润性癌,结合免疫组化,符合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ER(-),PR(-),C-erbB-2(+++),CK5(+),P63(+),34βE12(+),CK7(-),患者行胸片、彩超检查未见异常,因患者肿块较大,乳腺发育一般,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伤口难以缝合,遂给予TC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抗)方案新辅助化疗4周期后肿块突出皮肤表面部分回缩,连续乳腺彩超检查示乳腺肿块大小稳定,但血流信号较前明显减小,之后于2012年2月25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后病理示:右乳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伴坏死,皮肤及基底切缘干净,淋巴结未见转移(右腋窝淋巴结0/25,胸大小肌间淋巴结0/6,右胸小肌内侧淋巴结0/6)。免疫组化示:EGFR弱(+),ER(-)PR(-), Ki-67:70%(+), CK5(+),CK7(-), CK8/18(-), C-erBr-2:3+术后分期:T2N2M0I-IIA期,术后行2周期TCH方案化疗后行放疗并持续应用曲妥珠单抗1年,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可,行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乳腺彩超、骨ECT、胸部CT提示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作者:汤鹏;刘海英;王梅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腰腿痛、V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腰腿痛评价标准,优74例,良7例,差12例,优良率为87.1%,但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率达20.4%。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但远期椎体易丢失稳定性,应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降低复发率。
作者:卢林俊;刘建平;熊英辉;贝抗胜;吴礼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80例。A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患者单纯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7%,A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阎承芳;吕洋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探讨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效果。收治的86例早孕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运用常规麻醉,对两组的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和宫口扩展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观察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宫口松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无痛人流当中,丙泊酚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大程度地使人流综合征发生率得到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降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短程化疗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的依从性。方法收集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治疗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中符合条件的100例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主要发生在21~60岁年龄段,特别是21~30岁、41~50岁发生率更高,肝功能损害程度主要以轻度以下为多,占91%,通过积极处理,所有肝损患者没有发生严重后果,都完成了短程化疗。结论积极发现、处理肝功能损害,可以保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短程化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刘江波;范爱平;戴勇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肝气郁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症状积分状况。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治愈率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