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承芳;吕洋
分析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点,并探讨其引发原因及注意事项。选取36例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患者一般资料、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用药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60岁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44.4%,其主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属器的损伤;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刘堂正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单纯甲泼尼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研究组总有效率达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联合雷公藤治疗肾病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并与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09、3.98,P<0.05)。治疗后,研究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t=8.22,P<0.05)。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
作者:陈涵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26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7%,试验组为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76.19%,试验组为90.91%,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试验组(P<0.05)。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更佳,Hp转阴率更高,复发率低,疗效更加持久,应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作者:韦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酯治疗。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疗效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节苷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安全、有效性。
作者:徐和金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我院热性小儿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施行地西泮静脉注射,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儿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热性小儿惊厥实施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度(SAS)、抑郁度(SDS)明显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作者:陈俊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治疗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均采取胸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常规放置闭式胸腔引流管;对照组患者均采取经胸骨正中切开术切除肿瘤,部分患者还加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果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时间、拔除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采取经胸骨正中切开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等安全可靠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震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均给予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非急性期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非急性期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月末空腹采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略有升高,CD8略有降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仕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综合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8%,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与体征观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桦;骆雄飞;孙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及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JOA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临床症状积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温针灸、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谭娟 刊期: 2013年第19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3岁,因“言语不清、双下肢力弱”1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感双下肢力弱,走路踩棉花感,白天与夜间走路无明显不同,有时感头晕。病程中无视物旋转,无耳鸣、听力减退,无进食呛咳,无肢体麻木、尿便障碍等症状。追问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颜面部水肿,以双眼睑为著,持续2~3个月可好转,未诊治。查体:心率50次/min,血压140/100mmHg。双眼睑水肿,口唇增厚。四肢皮肤增厚,散在白斑。心律齐,心音低钝。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言语稍欠流利,颅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对称正常,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感觉系统及共济运动检查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生化:ALT 55U/L,AST 130U/L,LDH828U/L,HB-DH 732U/L, C K 10090U/L,Cr 126umol/L,TG 2.49mmol/L, Chol 7.55mmol/L,LDL 5.53mmol/L,CKMB 143.1U/L,均高于正常。甲状腺功能:TT30.15ng/ml,TT42.50ng/ml,FT30.56pg/ml, FT40.100ng/dl,均低于正常,TSH>100.0miu/dl。甲状腺抗体三项:甲状腺球蛋白抗体85.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48.5%,两者均高于正常,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阴性。甲状腺超声:甲状腺弥漫不均质改变。头颅核磁: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多发腔隙性梗塞灶。肌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于洁;周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MRI对股骨颈骨折(TF)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ONFH)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2月~2012年3月共计86例共86髋患者被确诊为TF术后合并ONFH。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期进行MRI以及X线片检查,对比诊断敏感性及随时间变化的ONFH进展情况。结果 MRI检查在3个月内敏感性为17.44%(15/86),4~6个月敏感性为19.77%(17/86),7~9个月敏感性为26.74%(23/86),10~12个月敏感性为18.60%(16/86),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的6.98%(6/86)、8.14%(7/86)、13.95%(12/86)、8.14%(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检查与X线片检查在13个月以上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变化,TF术后合并ONFH在MRI检查过程中,发现放射前期的平均时间为7.64±4.29个月,发现其塌陷前的平均时间为15.88±7.74个月,发现塌陷期的平均时间为17.61±11.68个月,发现骨关节炎期的平均时间为17.64±12.59个月。结论 TF病患术后3个月内即可实施常规MRI检查,以排除并发有ONFH可能。在术后12个月内MRI诊断价值显著高于X线片,即MRI应用于早期ONFH作用十分明显,但进入Ⅳ期后,X线片诊断结果基本接近MRI,因此亦可加以选用。
作者:罗凌云;刘亚龙;杜定学;曾本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择普外科实施手术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经过护理改善程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陆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观察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将64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硫酸镁为治疗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为对照组。对腹泻次数、副反应比较做出判断。治疗组腹泻次数、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洪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61岁,因“头晕、恶心1d”于2013年5月16日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min,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专科查体:神志清楚,高级中枢功能检查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对称(++)。全身深浅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共济运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Romberg征阳性。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2013年5月17日脑电地形图示:顶枕区优势前移,各导联混有较多同等波幅6~7C/S θ波,轻度异常脑电地形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示:左耳Ⅰ、Ⅲ波潜伏时延长,Ⅴ波潜伏时及各波间差正常;右耳Ⅴ波潜伏时延长,Ⅰ~Ⅴ波间差增大,双耳 ABR 异常;2013年5月16日头颅CT 示:后纵裂池密度稍高,建议酌情复查;2013年5月22日头颈部CTA示:(1)右侧颈内动脉未见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分支,而是形成血管网,右侧大脑后动脉向右侧基底节区形成血管网,考虑发育畸形可能,建议DSA进一步检查;(2)左侧大脑前动脉延续后发出右侧大脑前动脉,考虑发育变异;(3)右侧颞顶叶皮层裂隙状低密度影,建议MRI检查;2013年5月27日9时50分~10时35分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中所见:动脉期:双侧大脑前后动脉及分支血管走行自然粗细均匀,双侧大脑中动脉消失,供血区域出现异常血管网,静脉期及窦期均未见异常;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小脑前下、后下、小脑上动脉走形自然、粗细均匀,静脉期及窦期均未见异常。诊断:双侧烟雾病。术中病人无明显不适,术毕安返病房。局部压迫止血,于2013年5月28日11时解除绷带,未诉特殊不适,1min后忽然出现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随后呼之不应。查体:血压95/61mmHg,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双下肢无水肿。神经专科查体:意识模糊,高级中枢功能检查不合作。颅神经检查: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正常。四肢肌力不合作,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考虑为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立即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补液等对症治疗,约15min后患者意识转清,症状逐渐好转。
作者:宋艳玲;原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加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均治疗8w。研究组从第4w后SBP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2w之后,DBP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P值均不同程度下降,而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硝酸脂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压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收缩压与脉压,应用价值高。
作者:李达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肝气郁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症状积分状况。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治愈率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探讨miR-26a、C-erBb-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 miR-26a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胃癌组织中miR-26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2)胃癌组织中 miR-26a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3)胃癌组织中miR-26a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26a和C-erBb-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iR-26a可能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靶标。
作者:陈刚;王芬;仇玮;沈志力;周荣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消脂方和甘利欣胶囊、护肝片口服。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学指标、肝脏B超的变化,临床疗效判断。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消脂方能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刘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