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阑尾炎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

陈俊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心理护理, 效果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度(SAS)、抑郁度(SDS)明显低于对照组,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后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B组患者静脉注射8mg昂丹司琼,C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和5mg地塞米松,观察术后24h各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B组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腹痛、头疼等不良反应。采取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治疗小儿热性惊厥52例临床观察

    我院热性小儿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施行地西泮静脉注射,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儿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热性小儿惊厥实施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急性期均给予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在非急性期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患儿在非急性期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6月末空腹采静脉血,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与免疫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略有升高,CD8略有降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血CD3、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多莫德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水平,改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仕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常因各种因素在工作中承受较大压力,其身心健康由此受到较大危害,专业护理工作质量也受到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压力源进行分析,并给出针对性防范策略。其中主要包括工作环境的改善、职业防范意识的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调节、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的推行以及社会支持的加强等。

    作者:温金红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人性化管理对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选取实行人性化管理后的护理人员25人作为观察组,另外未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护理人员25人作为对照组象,对两组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在实行人性化管理后,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上升、护理的质量明显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管理对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有正面影响,能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与服务态度,值得在今后护理管理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荣兰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68例临床分析

    晚期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8.24%(30/34),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1.76%(21/3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发生恶心呕吐4例,腹泻3例,骨髓抑制1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不失为一种优良的治疗方案,不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还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麒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腹腔镜配合孕三烯酮或GnRH-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配合孕三烯酮或GnRH-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收治的10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全部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后其中34例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设为孕三烯酮组;34例给予GnRH-α治疗,设为GnRH-α组;另34例不给任何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给药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孕三烯酮组、GnRH-α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不良反应率为41.18%(14/34),GnRH-α组为8.82%(3/34),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或GnRH-α均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的复发,提高临床疗效。两种药物比较,GnRH-α具有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用药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华玲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自拟消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自拟消脂方和甘利欣胶囊、护肝片口服。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化学指标、肝脏B超的变化,临床疗效判断。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的疗效(有效率为90%)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2.5%),两组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消脂方能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

    作者:刘素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miR-26a、C-erBb-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miR-26a、C-erBb-2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 miR-26a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标本对应的正常胃黏膜标本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胃癌组织中miR-26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胃粘膜(P<0.05);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2)胃癌组织中 miR-26a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有关(P<0.05);胃癌中C-erBb-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3)胃癌组织中miR-26a相对表达水平与胃癌组织中 C-erBb-2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miR-26a和C-erBb-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iR-26a可能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靶标。

    作者:陈刚;王芬;仇玮;沈志力;周荣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建辉;肖锦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选取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综合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8%,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与体征观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桦;骆雄飞;孙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62例疗效观察

    选取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推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2.6%、91.9%;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推拿治疗相比,温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肩周疼痛,提高肩周关节活动度。

    作者:邹越彬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5例临床观察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呼吸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降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04~0.08mg/(kg·h)静脉滴注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治疗效果。治疗组总起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起效率为77.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56%。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纳洛酮在治疗小儿肺炎中具有起效时间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宁宁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将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l与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至3ml,对照组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3ml,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15min/次,疗程3~5d,对比联合治疗疗效。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救治的方法和效果,并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选择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临床症状、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后进行急救诊治,比较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值,分析急救诊治疗效。结果经急诊救治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及时有效的急救方法能够更好地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莹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普外科人性化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选择普外科实施手术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经过护理改善程度、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王陆健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老年性脓胸1例诊治体会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76岁,以“咳嗽伴右下胸痛、发热11h”入院。入院前11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粘痰,无痰血,伴有右下胸持续性钝痛,深呼吸或咳嗽后加剧,感发热,盗汗,胸闷、气喘、心慌,活动后加重,夜间尚能平卧。既往30年前患右肺结核,正规治疗后治愈。入院查体:体温:38.7℃,脉搏:84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00/60mmHg。精神差,急性病容,口唇发绀。胸廓无畸形,右肺呼吸动度下降,触觉语颤减弱,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粗,两下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心界不大,律齐,心音低,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胸部及上腹部CT示右肺纤维化伴感染,肺大泡,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萎缩不张;左肺下叶炎症。右肾囊肿。血常规示:白细胞19.0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0.74%、中性粒细胞数17.28×109/L、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生化示:白蛋白27.7g/L。血气示:PH值7.49、氧分压51.70mmHg、二氧化碳分压29.20mmHg、氧饱和度89.90%。入院后初步诊断:双侧肺炎伴右侧胸腔积液(性质待定),Ⅰ型呼吸衰竭。给予吸氧、头胞哌酮舒巴坦(舒普深)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氨溴索祛痰、多索茶碱舒张支气管、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胸部超声定位示右侧少量胸腔积液,不宜穿刺,入院第3d,患者胸痛症状减轻,但仍有发热,体温高38.5℃,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9.54×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91.54%。胸部超声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中量)左侧(少量),遂行胸腔穿刺术,抽出深黄色胸水600ml,行胸水检查提示渗出液(有核细胞计数7000×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70%、淋巴细胞比率25%、乳酸脱氢酶3051.98IU/L、腺苷酸脱氨酶26.50U/L),胸水癌胚抗原、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培养阴性。第5d复查胸部超声提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中量)左侧(少量),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当天引流出深黄色胸水720ml,再次胸水检查仍提示渗出液(有核细胞计数7000×106/L,中性粒细胞比率80%、淋巴细胞比率10%、乳酸脱氢酶3816.71IU/L、腺苷酸脱氨酶41.29U/L、胸水TB-DNA阴性),胸水癌胚抗原、脱落细胞检查阴性,培养阴性。遂经验性调整抗生素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继续抗炎,第7d体温正常,复查血象正常,复查胸部超声示右侧胸腔积液内可见大量分隔光带,遂予胸腔内注射尿激酶20万U以减少胸膜粘连,次日复查B超示分隔光带基本消失,请外科行粗管胸膜腔闭式引流,并反复使用生理盐水行胸腔灌洗,1w后引流液明显减少拔管出院。

    作者:郭春丽;宁红娟;许文景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眼急性视神经炎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因“双眼眼痛伴视力骤降1月余”于2012年2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转动痛,视力由1.0下降至0.3,当即到某省级医院就诊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住院2w后,视力稍提高(右0.4,左0.6)出院,但眼痛症状始终未见任何缓解。出院后2w,停用糖皮质激素,仍感双眼深部疼痛致夜间无法入睡,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入住我科。检查:Vod0.4,Vos0.6,双眼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玻璃体絮状混浊,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右眼尤甚,右侧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灰白水肿,双眼视网膜静脉稍迂曲,中心凹反光弱,眼底未见出血、渗出等异常。FFA:双眼视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着染。视野:双眼生理盲点明显扩大,视敏度下降;眼电生理:P100波幅值下降;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曾于外院行眼眶及颅脑CT、MRI 检查,均未见异常。伴见口干、梦多易醒、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入院西医诊断双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诊断暴盲,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目络瘀滞。入院后,予疏血通注射液6ml+注射用炎琥宁400mg+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20mg静滴,1次/d,口服院内复方光明胶囊4粒,tid,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1次/隔日治疗,同时予服用中药汤剂六味地黄汤合三仁汤加减方(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炒泽泻10g,茯苓20g,薏苡仁15g,白术10g,杏仁10g,蔻仁6g(后下),陈皮10g,炒厚朴10g,法夏10g,葛根15g,丹参15g,川芎10g,大血藤15g,鸡血藤15g,当归15g,白芍15g,夏枯草15g,炒黄柏10g,甘草6g)治疗,水煎服,1剂/d;予双侧肝、脾、肾、胆俞穴位贴敷治疗(1次/d)及眼部中药封包治疗(2次/d)。5d后,患者视力提高至右眼0.7、左眼1.0,眼痛症状明显减轻,眼底检查发现左眼视乳头水肿减轻,边界稍模糊,右眼视乳头水肿仍较明显,但视网膜水肿消退。继续巩固治疗至住院第20d,患者视力恢复至双眼1.0,左眼视乳头水肿完全消退,右眼视乳头轻度水肿,边界稍模糊,双眼视网膜静脉迂曲消失,中心凹反光可见,双眼胀痛症状完全消失。 FFA、视野、眼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明显较入院时改善。经积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恢复正常,出院带药继续巩固治疗。

    作者:马素红;彭华;曹颖颖;吴永春;张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并探讨用药的合理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752例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进而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并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所得菌株中革兰阴性菌736株,占76.27%;革兰阳性菌98株,占10.16%;真菌131株,占13.5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同菌种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在采用抗菌药治疗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时应不断监测抗生素的耐药性,对极易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要合理使用,从而使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化。

    作者:徐永强 刊期: 2013年第19期

  • 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93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髓核摘除并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6个月~2年,观察其腰腿痛、VAS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腰腿痛评价标准,优74例,良7例,差12例,优良率为87.1%,但随访期间症状复发率达20.4%。结论对于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采用植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但远期椎体易丢失稳定性,应当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从而降低复发率。

    作者:卢林俊;刘建平;熊英辉;贝抗胜;吴礼杨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南昌市卫生局

主办:南昌市医学会 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