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瑞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与来曲唑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82例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三苯氧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内降低分期,获得手术机会,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临床分期明显降低,并且大部分获得手术治疗机会,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维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1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丙卡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两组均4w为1疗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孟鲁司特与丙卡特罗联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安全可行。
作者:何文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将5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联合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1ml与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至3ml,对照组盐酸氨溴索7.5mg,加生理盐水3ml,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2次/d,15min/次,疗程3~5d,对比联合治疗疗效。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布地奈德雾化液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以作为新生儿肺炎辅助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之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对肝气郁滞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选取收治的100例肝郁气滞型IBS-C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治疗,统计两组症状积分状况。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时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治愈率与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鲍慧敏 刊期: 2013年第19期
以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10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持续时间、肺部啰音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较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安全性也比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邱建辉;肖锦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行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术后A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B组患者静脉注射8mg昂丹司琼,C组患者静脉注射4mg昂丹司琼和5mg地塞米松,观察术后24h各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恶心呕吐程度及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仅B组7例患者用药后出现腹痛、头疼等不良反应。采取昂丹司琼联合地塞米松预防静吸复合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蔡小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我院热性小儿惊厥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施行地西泮静脉注射,对照组仅实施苯巴比妥钠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复发情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患儿复发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热性小儿惊厥实施地西泮静脉注射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26例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7%,试验组为92.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76.19%,试验组为90.91%,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复发率高于试验组(P<0.05)。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更佳,Hp转阴率更高,复发率低,疗效更加持久,应在临床治疗中普及应用。
作者:韦瑞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探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3%硼酸+地塞米松湿敷治疗刺激性药物渗漏性损伤的临床效果。选取120例住院期间发生刺激性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使用50%的硫酸镁进行湿敷,试验组使用莫匹罗星软膏联合3%硼酸+地塞米松液湿敷,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渗漏组织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坏死发生率和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组织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匹罗星软膏联合3%硼酸+地塞米松软膏对治疗刺激性药物渗漏性损伤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疼痛,去除组织肿胀,可防治渗漏组织感染,增强损伤的修复,防治坏死的发生。
作者:刘结明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12.5mg/次,2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25mg/次,2次/d,治疗12w后对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及激素水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缩小,且观察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FSH、LH、E2和P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有良好的疗效,且小剂量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苏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析。122例患者腹腔镜手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恢复良好。对LC患者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腹腔镜手术成功的前提及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乐飞琳;黎玮 刊期: 2013年第19期
入选糖尿病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效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14%vs74.65%,P<0.05)。对糖尿病患者施行人性化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开糖尿病的高危进展因素,延缓病情的进展,生存率提升显著,值得医护工作中推广。
作者:刘冬梅;李春林;雷芙蓉;杨芳;杨小莉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上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麦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朱福平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组(治疗组)46例和推拿结合坐位牵引治疗组(对照组)45例。综合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症状与体征观察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种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疗效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77.8%,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与体征观察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推拿结合仰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董桦;骆雄飞;孙庆 刊期: 2013年第19期
观察硫酸镁静脉滴注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将64例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硫酸镁为治疗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治疗为对照组。对腹泻次数、副反应比较做出判断。治疗组腹泻次数、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洪国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研究降低初治活动性肺结核短程化疗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的依从性。方法收集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治疗的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历资料,对其中符合条件的100例肝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功能损害主要发生在21~60岁年龄段,特别是21~30岁、41~50岁发生率更高,肝功能损害程度主要以轻度以下为多,占91%,通过积极处理,所有肝损患者没有发生严重后果,都完成了短程化疗。结论积极发现、处理肝功能损害,可以保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短程化疗的安全性和依从性,使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刘江波;范爱平;戴勇群 刊期: 2013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周围组织的特点,以及对各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改变进行描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已进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4例,其中腺癌34例,鳞癌40例,对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切片均采用光镜下使用目镜测微仪器测量其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以及观察不同解剖部位肿瘤、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浸润范围的病理特点。结果本研究共180张病理切片,其中腺癌77张,鳞癌103张。周围组织侵润范围描述中腺癌和鳞癌的侵润范围均0~1mm,占比例大,分别是35%和57.6%;>4mm所占的比例小,分别是5.2%和3.8%。腺癌与鳞癌在不同解剖学位置与侵润范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与侵润范围关系比较中,腺癌的高/中分化所侵润的范围较低分化范围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的周围组织侵润范围较鳞癌广泛,腺癌的分化与侵润范围有一定关系,鳞癌的侵润范围较为集中。
作者:陈新妹;郭晓琴;张群英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择40例人流患者,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组),并与40例单纯丙泊酚麻醉的人流患者比较(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心率减慢和血氧下降的比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无痛人流中小剂量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可以更好的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安全。
作者:黄林君 刊期: 2013年第19期
选取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康复护理研究。观察组进行系统康复护理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疗效评价平均得分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萍 刊期: 2013年第19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因“双眼眼痛伴视力骤降1月余”于2012年2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转动痛,视力由1.0下降至0.3,当即到某省级医院就诊并住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住院2w后,视力稍提高(右0.4,左0.6)出院,但眼痛症状始终未见任何缓解。出院后2w,停用糖皮质激素,仍感双眼深部疼痛致夜间无法入睡,为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入住我科。检查:Vod0.4,Vos0.6,双眼瞳孔对光反射稍迟钝,玻璃体絮状混浊,视乳头充血水肿,边界模糊,右眼尤甚,右侧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灰白水肿,双眼视网膜静脉稍迂曲,中心凹反光弱,眼底未见出血、渗出等异常。FFA:双眼视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晚期荧光素着染。视野:双眼生理盲点明显扩大,视敏度下降;眼电生理:P100波幅值下降;其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曾于外院行眼眶及颅脑CT、MRI 检查,均未见异常。伴见口干、梦多易醒、舌质红、苔薄腻、脉细弦。入院西医诊断双眼急性视神经炎,中医诊断暴盲,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目络瘀滞。入院后,予疏血通注射液6ml+注射用炎琥宁400mg+注射用核黄素磷酸钠20mg静滴,1次/d,口服院内复方光明胶囊4粒,tid,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9000au,1次/隔日治疗,同时予服用中药汤剂六味地黄汤合三仁汤加减方(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20g,炒泽泻10g,茯苓20g,薏苡仁15g,白术10g,杏仁10g,蔻仁6g(后下),陈皮10g,炒厚朴10g,法夏10g,葛根15g,丹参15g,川芎10g,大血藤15g,鸡血藤15g,当归15g,白芍15g,夏枯草15g,炒黄柏10g,甘草6g)治疗,水煎服,1剂/d;予双侧肝、脾、肾、胆俞穴位贴敷治疗(1次/d)及眼部中药封包治疗(2次/d)。5d后,患者视力提高至右眼0.7、左眼1.0,眼痛症状明显减轻,眼底检查发现左眼视乳头水肿减轻,边界稍模糊,右眼视乳头水肿仍较明显,但视网膜水肿消退。继续巩固治疗至住院第20d,患者视力恢复至双眼1.0,左眼视乳头水肿完全消退,右眼视乳头轻度水肿,边界稍模糊,双眼视网膜静脉迂曲消失,中心凹反光可见,双眼胀痛症状完全消失。 FFA、视野、眼电生理检查结果均明显较入院时改善。经积极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视力恢复正常,出院带药继续巩固治疗。
作者:马素红;彭华;曹颖颖;吴永春;张昆 刊期: 2013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