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铭;谢明瑞
全麻可导致细胞的免疫能力受损并影响术后炎症反应,进而影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浓度.IL-10是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之一,也是手术应激的指标.IL-6是重要的促炎因子之一,其浓度可受手术和麻醉的影响.异氟烷和七氟醚可抑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此外,七氟烷和异氟烷导致促炎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增加,而丙泊酚则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减少[1-2],均可导致癌症患者长期结局有所不同[3].因此,本研究旨在比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麻醉对结直肠癌行手术切除者IL-6和IL-10的影响.
作者:贺宏智;谢力;李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分析孕激素保守疗法与刮宫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刮宫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孕激素保守疗法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的孕激素受体以及雌激素受体,并随访1年,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10% (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 (28/38) (P<0.05).2组治疗后的孕激素受体以及雌激素受体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的妊娠成功率为31.58% (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6% (5/38) (P <0.05).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68% (9/38),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89% (3/38) (P <0.05).结论 孕激素保守疗法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刮宫手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且降低复发率.
作者:侯惠娟;陈丽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给予吉非替尼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结果 实验组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白细胞计数及Karnofsky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吉非替尼可较好地控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降低并发间质性肺炎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几率.
作者:吴艳丽;芦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孕妇8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甲乐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空腹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采用贝克曼TOP-500检测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ELISA法检测TNF-α.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TSH高于对照组,T3、T4、FT3、FT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TSH和TNF-α降低,T3、T4、FT3、FT4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NF-α与TSH呈正相关(γ =0.9044,P<0.01).结论 优甲乐治疗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效,TNF-α水平升高与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存在相关.
作者:康艳;薛雯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结果 PD-L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4.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PD-L1表达与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状态呈负相关,与手法方式及分子分型相关.总生存期与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大小、TNM分期、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与ER、PR状态呈正相关.结论 PD-L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且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邱志敏;王美鑑;付爱荣;王雅琦;董涵之;傅颖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较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86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开腹组(n=45)和腹腔镜组(n=41),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评价指标,并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判断2种手术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长、肌瘤剔除个数、剔除肌瘤直径、肌瘤残留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63.42±23.22 mL、5.89±1.24d、14.23±4.78 h)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的(109.24±31.85 mL、14.87±5.45 d、25.33±6.11 h)(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32%)明显低于传统开腹组的(24.44%)(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曲首辉;鲍志敏;刘荣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探讨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方法 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0例,采用电化学免疫法观察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动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0例.A组行全甲状腺切除,B组行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A组在手术后第1、2、4、5、7天空腹静脉抽取血样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B组在手术后第2、4、7、14天空腹静脉抽取血样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若TSH超过3 mU/L或持续3次上升,则进行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结果 60例患者术后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均出现变化,A组术后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逐渐下降;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血清甲状腺素(FT4)术后第2天水平高,而后下降至参考值低限下;血清TSH术后第2天水平低,第2天后开始升高并迅速超过参考值高限.B组术后血清T3、FT3在手术后第3天水平低,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术前;术后血清T4、FT4水平第2天高,后在逐渐下降且低于术前;术后血清TSH第2天水平低,后逐渐升高,1周后接近术前水平,2周后达到参考值高限.结论 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动态变化可判断术后进行TSH抑制治疗的介入时间;全甲状腺切除在术后(5±2)天、单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在术后(9±2)天介入TSH抑制治疗.
作者:唐霞琳;张健;陶世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7Ⅰ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65例MOJ患者均接受胆道支架置入联合125Ⅰ粒子条治疗,术后随访3~10个月,根据有无梗阻及存活情况将疗效分为有效与无效,对有效与无效患者的年龄、性别、梗阻部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有无胆道感染、引流方式、实验室指标等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术后近期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5例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黄疸症状与体征逐渐缓解,围手术期无急性肝功能损害、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后10个月内再次梗阻的总发生率为23.1%,有效率为70.8%,无效率为29.2%.有效与无效患者在引流方式、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TBIL、肌酐(Cr)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梗阻部位、血红蛋白(HGB)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术前胆道感染、Child-Pugh评分≥11分及Cr≥115 μmol/L.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125Ⅰ粒子条植入是1种治疗MOJ的可行方法,术前加强抗感染、护肝治疗及营养状况的改善,对有助于患者的预后改善.
作者:陈先社;韩登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多b值检查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RI DWI联合多b值检查,记录DWI信号强度、ADC、负性增强积分(NEI)、平均增强时间(MTE)值,并判断两者联合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DWI b值为400、600与1000s·mm-2条件下,DWI信号强度前列腺癌组均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0.05);ADC值、NEI值前列腺癌组也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P均<0.05);2组ME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b值为1000s·mm-2时,选取ADC值0.83×10-3 mm2·S-1作为诊断阈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6.2%和94.4%.结论 MRI DWI与多b值检查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有很好的价值,能通过信号强度与ADC值反映病情,有利于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作者:席建平;马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uided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8例疑似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US-FNAC,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270枚目标淋巴结,均有淋巴结门结构的消失,其中56枚淋巴结可见液化性坏死,72枚淋巴结可见钙化灶,69枚淋巴结可见杂乱血流信号.对其中疑似转移的100枚淋巴结进行US-FNAC,诊断符合率为97.0%.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US-FNAC可提高术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颈淋巴结的定位准确性,有效提高了临床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利于后期的治疗.
作者:张宏春;耿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Hh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及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20例;大肠腺瘤共100例;大肠正常的黏膜标本选取同期在消化内镜下的活检样本,共10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h的信号通路内Glil与SuFu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大肠癌的组织标本内SuFu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和年龄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发病部位、临床分期和浸润深度与SuFu表达显著相关(P<0.05);正常大肠黏膜内Glil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内Glil表达率略低于大肠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度、性别、病理类型、年龄、发病部位和临床分期与SuFu表达无相关性(P>0.05),浸润深度与Glil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疾病进展中有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参与,患者的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与Hh的信号通路异常的活化可能有联系.
作者:张瑜;金建军;白艳丽;朱晶晶;田笑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 29例颅内肿瘤患者行全中枢放射治疗,其中生殖细胞瘤22例,髓母细胞瘤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全中枢放射和肿瘤局部推量.全中枢放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至中位剂量34.2 Gy(30.60~40.0 Gy),19例采用常规放射缩野对肿瘤原发灶追加剂量中位剂量20 Gy(10.8 ~22.0Gy),总剂量至中位54.2 Gy(48.6 ~56.0 Gy),另10例行头部立体定向放疗(伽玛刀),肿瘤周边剂量为50%等剂量线11.5 Gy(9.0~ 17.0 Gy).结果 28例患者完成全中枢放疗,只有1例因重度骨髓抑制放弃全中枢放疗改为瘤床区放疗,1例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癫痫.全中枢放疗所致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为79.3%(23例),手术治疗具有降低放射性脑水肿发生的趋势(P=0.082),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的脑水肿发生率为66.7%,而单纯放射治疗其发生率为92.8%.而年龄、性别、病理与放射性脑水肿无相关性.全中枢放疗后出现的放射性脑水肿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各项综合措施均顺利完成放疗.结论 放射性脑水肿是全中枢放射的常见不良反应,无手术治疗的患者是放射性脑水肿的高危人群,积极治疗放射性脑水肿可以保证全中枢放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孔瑜;黄颖;白永瑞;吴峥;赵新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联合放大内镜对西宁地区咽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咽喉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0例,都进行NBI联合放大内镜模式下诊断,并进行病理诊断.结果 50例患者在内镜白光下评分为(2.41±0.78)分,而在NBI联合放大内镜模式的评分为(3.50±0.6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模式下患者的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白光模式下多为Ⅰ型与Ⅱ型分型,而NBI联合放大内镜模式下多为Ⅱ型与Ⅲ型分型.内镜白光模式下诊断咽喉癌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85.7%和84.2%,而NBI联合放大内镜模式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为97.1%和93.3%,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联合放大内镜诊断咽喉癌及癌前病变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有效判定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袢分型,提高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熊向菁;王青海;付海生;李俊娟;谢添慧;刘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42例采用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同期采用同一化疗方案并应用腹腔穿刺的38例卵巢癌腹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引流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2组引流流速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乏和发热,无Ⅲ~Ⅳ度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另有Ⅰ度腹泻、血压升高以及蛋白尿各1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方面相比传统的灌注引流的近期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易成文;朱培霞;董志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和BI-RADS分类的价值.方法 选取63例乳腺实性肿块患者(共63个肿块)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显像特征,比较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能力和BI-RADS分类情况.结果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显像特征显示在增强顺序、增强模式和增强后肿块增大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造影剂分布、病灶内充盈缺损和周围穿入血管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度和对恶性肿块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而超声造影检查对恶性肿块的诊断特异度略高于常规超声检查(P>0.05).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BI-RADS 4b类和5类,但对BI-RADS整体的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可提高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能对常规超声BI-RADS分类进行修正,但有必要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并且应该将疾病所处的阶段加入研究.
作者:周锋;王宏伟;李晓彦;李延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疗效(87.3%)显著高于对照组(70.9%)(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及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患者宫旁浸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及过敏反应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奈达铂联合宫颈癌根治术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邢燕;刘莉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探讨癌症患者炎症反应与凝血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6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受试人员的血清TNF-α、IL-6水平和凝血指标,分析癌症患者炎症反应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FIB、DD浓度显著低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APTT、PLT水平显著高于各个时期的观察组(P均<0.05);对照组PT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Ⅲ、Ⅳ期(P均<0.05),但与观察组Ⅰ、Ⅱ期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TNF-α水平与APTT、PLT呈负相关(γ=-0.963,P=0.009;γ=-0.963,P=0.009),TNF-α与PT、FIB、DD呈正相关(γ=0.940,P=0.017;γ=0.996,P=0.000;γ=0.987,P =0.002).血清IL-6水平与APTT、PLT呈负相关(γ=-0.986,P=0.002;γ=-0.993,P=0.001),IL-6与FIB、DD呈正相关(γ=0.979,P=0.004;γ =0.993,P=0.001),IL-6与PT无相关性(P>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且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反应加剧,并且其血清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
作者:李少昆;安生花;郭凤龙;崔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胰腺组织中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和P62含量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胰腺癌临床确诊患者、60例胰腺炎确诊患者和60例健康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P62的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病情的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Beclin-1和P62表达含量的差异,同时对2种标记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不同来源胰腺组织中Beclin-1蛋白(F=1013.51,P=0.00),P62(F=355.72,P=0.00)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发现,Beclin-1蛋白和P62含量的差异均显著(均有P<0.05).不同病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变部位、TNM分期、周围组织侵犯情况)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中Beclin-1和P62表达含量的差异也显著(P均<0.05);胰腺癌患者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阳性物质中Beclin-1的平均积分光密度(252130.47±20147.33),P62表达强度评分(5.13±1.46),两者呈显著相关(Pearson=0.87,P=0.00).结论 Beclin-1和P62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Beclin-1和P62呈显著相关性,不同病情胰腺癌患者亦存在差异性表达.
作者:朱晓东;张春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术前各类型甲状旁腺分型在甲状腺癌开放性手术中临床的应用,从而降低患者在经甲状腺癌开放性手术后甲状腺功能衰退症(hypoparathyroidism,PHT)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抽取接受开放性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按对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TG)术中保护方法的不同,分为改良组Ⅰ组(100例)和传统组Ⅱ组(100例).Ⅰ组采用改良开放性手术,Ⅱ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测定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血浆白蛋白以及血清钙离子在血清中的浓度,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术后的1~3天内,Ⅰ组神经-肌肉症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例数为16例,Ⅱ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的例数为30例,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患者随访过程中发现,Ⅰ组患者的HTP发生率为16%,而Ⅱ组患者的HTP发生率高达30%,显著高于Ⅰ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各类型甲状旁腺分型在甲状腺开放性手术中的甲状旁腺保护方案可显著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症的发生率.
作者:赵金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3.0TX超导磁共振扫描常规MR序列(T1、T2)及MR功能成像(DWI、DCE-MRI),对比术后病理分期,评估结直肠癌术前MR 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在DCE-MRI图像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寻求其表现特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直肠癌MRI 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 (46/52)和82.7% (43/52),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者T分期高度一致,N分期一致性程度比较强;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增高,其ADC值逐渐增加(P <0.05);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时间信号曲线分布有差异,时间-信号曲线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呈现由Ⅰ型向Ⅳ转化趋势.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能够准确评估结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并对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曹云太;赵希鹏;鲍海华;严小红;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