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预后分析

邱志敏;王美鑑;付爱荣;王雅琦;董涵之;傅颖媛

关键词:乳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预后
摘要:目的 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结果 PD-L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4.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PD-L1表达与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状态呈负相关,与手法方式及分子分型相关.总生存期与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大小、TNM分期、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与ER、PR状态呈正相关.结论 PD-L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且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对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围术期房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及镇痛方式对老年男性肺癌患者围术期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71例男性老年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给予全身麻醉及自控静脉镇痛,B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观察2组患者的围术期手术指标、围术期(术中及术后)房颤发生情况、术后24h及48 h的VAS评分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2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围术期房颤总发生率及术后24h、48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及镇痛是一种适合老年男性肺癌患者的麻醉及镇痛方式.

    作者:程太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结直肠镜活检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飞利浦3.0TX超导磁共振扫描常规MR序列(T1、T2)及MR功能成像(DWI、DCE-MRI),对比术后病理分期,评估结直肠癌术前MR TN分期的准确性,探讨结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相关性;在DCE-MRI图像上绘制时间-信号曲线特点,寻求其表现特性及诊断价值.结果 5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直肠癌MRI 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 (46/52)和82.7% (43/52),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者T分期高度一致,N分期一致性程度比较强;随着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增高,其ADC值逐渐增加(P <0.05);46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时间信号曲线分布有差异,时间-信号曲线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呈现由Ⅰ型向Ⅳ转化趋势.结论 高分辨磁共振及功能成像能够准确评估结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并对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作者:曹云太;赵希鹏;鲍海华;严小红;李伟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行Hepa载药微球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行Hepa载药微球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应用Hepa载药微球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治疗后的7天进行生化检查,评价2组患者的肝脏功能并进行对比,统计2组患者在治疗后2个月、4个月和6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并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天肝脏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2个月、4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Hepa栽药微球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良好,对于肝脏功能的损害较小,治疗过程出血少,恢复快,对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睿;张鹏程;徐林;马俊华;堵松坡;魏高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引流处理方式对乳腺癌术后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皮瓣积液伴感染患者进行不同引流方式治疗,探讨不同引流方式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因乳腺癌切除术后发生皮瓣积液伴感染患者75例,依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纱条填塞引流(A组)和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B组).术前术后,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5ml,进行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含量测定.术中术后记录患者住院时间、换药频率、皮瓣贴合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愈率均达到100%.相比纱条填塞引流,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及皮瓣愈合时间,减少了患者换药频率及术中抗生素使用量,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指标优于纱条填塞引流患者.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纱条填塞引流患者(P<0.05).结论 从患者经济支出获益比及患者预后考虑,引流管接负压瓶引流方式优于纱条填塞引流,可适当推广应用.

    作者:储军;邵大畏;贺建红;谢玉蓉;张希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激活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研究

    目的 探究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激活NK细胞治疗结直肠癌的体内外活性.方法 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并利用柔性肽G4S将靶向EGFR的抗体(西妥昔单抗)基因与UL16结合蛋白2基因连接起来,建立重组载体,再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目标融合蛋白对HCT116细胞的结合力;利用MTT法检测目标融合蛋白在体外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通过ADCC法测定目标融合蛋白激活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通过基因工程法以及毕赤酵母表达,成功地获得本研究的目标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目标融合蛋白Cetuximab-ULBP正确表达以及成功装配.通过流式细胞仪实验结果表明Cetuximab-ULBP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结合率为79.21%,和西妥昔单抗的结合率(73.53%)相当,目标抗体仍然保持了母体抗体结合HCT116细胞的活性.MTT实验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组和目标融合蛋白组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呈浓度依赖性.西妥昔单抗组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3.76%,目标融合蛋白组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率为71.98%,两者活性相当,并且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目标融合蛋白能显著增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选用NK92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当效靶比为100∶1时,西妥昔单抗和目标融合蛋白都能够增强NK92的杀伤HCT116肿瘤细胞的作用,其中目标融合蛋白组的细胞裂解率是(45.34±7.14)%,而西妥昔单抗组的细胞裂解率是(38.24±6.11)%,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单一西妥昔单抗相比,靶向EGFR抗体融合UL16结合蛋白2通过介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而增强其抗肿瘤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一种结直肠癌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文家治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水平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 选取86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孕妇8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甲乐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空腹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采用贝克曼TOP-500检测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ELISA法检测TNF-α.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血清TNF-α、TSH高于对照组,T3、T4、FT3、FT4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TSH和TNF-α降低,T3、T4、FT3、FT4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TNF-α与TSH呈正相关(γ =0.9044,P<0.01).结论 优甲乐治疗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效,TNF-α水平升高与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存在相关.

    作者:康艳;薛雯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诊断肝癌准确率方面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增强CT与MRI对肝癌的诊断准确率及诊断效能情况.方法 以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分别进行了16排增强CT检查和联影1.5TNRI检查,比较两组病灶检出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在肝外病灶检出方面与CT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出肝内病灶为(2.9±0.6)个,高于CT检出肝内病灶的(2.3±0.6)个,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准确度为95.45%,高于增强CT的准确度的7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CT和MRI在肝癌诊断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在诊断准确性方面MRI更具优势,尤其是直径在3 cm以下的病灶确诊率优势更加明显,可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张红万;王小进;仲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TNM分期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对9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TNM分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TN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小细胞肺癌患者TNM分期的增加,患者的血清NSE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TNM分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γ =0.573,P=0.000);血清NSE水平、PS评分以及TNM分期均为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因素(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清NSE水平与临床TNM分期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血清NSE水平、PS评分以及TNM分期均为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因素,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南方;于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新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水平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75例行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肝脏影像学等综合指标将患者分为好转组36例,恶化组39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标记物GP73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与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好转组患者在行介入术后1周的GP73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3个月GP73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患者术后1周和1~3个月GP73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周2组患者GP73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1~3个月好转组患者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GP73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肿大、腹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AFP是否>400 μg/L无相关性(P=0.6614).结论 新肝癌血清标记物GP73可以作为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指标,其水平高低与AFP无明显相关性,可反映肝癌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作者:马铭;谢明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癌超声造影参数ET、TTP水平与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胃癌超声造影参数增强时间(ET)、峰值时间(TTP)与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生成素-2(Ang-2)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58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ET、TTP值,同时采用ELISE法检测血清VEGF、EGFR、Ang-2水平,并与同期60例健康志愿者作比较.结果 胃癌组织的ET、TTP值明显小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患者的血清VEGF、EGFR、Ang-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胃癌超声ET、TTP与血清VEGF、AMBP、IGF-1水平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超声造影参数与血管新生指标有相关性,超声造影在评价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面的潜在价值值得挖掘.

    作者:刘婕;贺海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瘤大块切除术与瘤体刮除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

    目的 对比分析瘤大块切除术与瘤体刮除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51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瘤大块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瘤体刮除术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 (17/26) (P<0.05);观察组术后的肢体功能优良率为92.00% (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 (19/26) (P <0.05).观察组术后局部肿瘤的复发率为24.00% (6/25),高于对照组的19.23%(5/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4% (3/26) (P <0.05).结论 与瘤大块切除术相比,瘤体刮除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肢体功能,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梁志白;汪若波;毛小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100例年轻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35岁;选取同期1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65岁.比较2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年轻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组临床症状、手术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大体类型以及肿瘤分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49.0% (49/100),低于对照组的65.3%(98/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轻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显著区别于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病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诊断和给予积极治疗.

    作者:顾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与局部炎性因子变化及免疫学影响.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例)进行传统开腹根治手术,观察组(n=40例)进行腹腔镜根治手术.分析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状况,血清WBC(白细胞)计数、CRP(C-反应蛋白)、IL-6、TNF-α和T细胞亚群(CD8+、CD3+、CD4+及NK细胞)含量改变状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肠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血清WBC计数、CRP、IL-6及TNF-α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CD3+、CD4+及NK细胞含量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D3+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机体炎性因子变化幅度小,免疫能力提升,更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贺志强;裴明祥;么甲超;张波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原发性腹膜后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腹膜后PEComa临床病理及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腹膜后PEComa 1例并结合2007~2017年文献报道,对其特征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腹膜后PEComa好发于中年女性(52%),大多数患者就诊前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病史(74%),好发部位以盆腔多见(43%),中腹部次之(39%).影像检查以实性肿块为主(65%),囊性及囊实性肿块次之(35%),轮廓多半较清晰光整(61%),平均直径为(11±5)cm.腹膜后PEComa以恶性为主(57%),其次为性质待定(39%),良性少见(4%).肿瘤细胞多表达HMB-45(100%)、Vimentin(88%)、SMA(85%)、Melan-A(67%)、Desmin(62%)等,临床治疗多采用手术切除(78%).结论 原发性腹膜后PEComa有一定的临床及影像表现,但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因其生物学行为不明确,建议尽早行手术切除并术后长期随访.

    作者:户彦龙;张晖;吴清武;窦文广;朱止平;梁长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预后分析

    目的 系统比较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同时探讨PD-L1的表达与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生存关系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经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的蜡块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的PD-L1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预后分析.结果 PD-L1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4.5%,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36%.PD-L1表达与阳性淋巴结个数、TNM分期呈正相关,与ER、PR状态呈负相关,与手法方式及分子分型相关.总生存期与阳性淋巴结个数、肿瘤大小、TNM分期、PD-L1表达率呈负相关,与ER、PR状态呈正相关.结论 PD-L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三阴性乳腺癌中PD-L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乳腺癌,且PD-L1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邱志敏;王美鑑;付爱荣;王雅琦;董涵之;傅颖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肿瘤形态学改变和多普勒血流及术中冰冻病理表现对卵巢肿瘤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究多普勒血流(RI)和超声肿瘤形态学的改变及手术中的冰冻病理表现在卵巢肿瘤良性或恶性术前、术中所产生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卵巢肿瘤患者327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多普勒超声探测血流阻力指数即RI <0.4以及手术中冰冻病理切片结果非良性肿瘤当作阳性,利用石蜡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然后对肿瘤的多项指标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进行对比.结果 327例卵巢肿瘤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恶性28例,其中2例交际恶性肿瘤,良性299例.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术前R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前肿瘤超声形态学变化、RI值、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联合对比,超声检测获得92.1%敏感度,91.2%特异度,91.2%准确度,90.6%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利用术中冰冻病理相应数据分别为97.8%,98.5%,98.2%,98.5%,97.8%.二者联合则各项数据均为99.3%.结论 ①手术前超声检测肿瘤形态学改变和多普勒血流以及手术中冰冻病理的综合检测能够提升恶性卵巢肿瘤诊断特异性、准确度、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②术前、术中反复对卵巢肿瘤预测和评估,能够提高卵巢肿瘤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作者:李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诊断中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55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61.82%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38.18%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显示,58.18%的患者为浅层肌浸润,41.82%的患者为深层肌浸润,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浅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4.12%,在深层肌浸润诊断中的准确度达到91.30%,不同肌层的诊断准确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的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申健;王燕;王桃英;王煜;杜苗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吉非替尼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常规化疗,实验组给予吉非替尼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结果 实验组间质性肺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病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白细胞计数及Karnofsky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吉非替尼可较好地控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降低并发间质性肺炎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几率.

    作者:吴艳丽;芦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联合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uided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US-FNAC)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8例疑似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US-FNAC,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270枚目标淋巴结,均有淋巴结门结构的消失,其中56枚淋巴结可见液化性坏死,72枚淋巴结可见钙化灶,69枚淋巴结可见杂乱血流信号.对其中疑似转移的100枚淋巴结进行US-FNAC,诊断符合率为97.0%.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US-FNAC可提高术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颈淋巴结的定位准确性,有效提高了临床上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利于后期的治疗.

    作者:张宏春;耿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发恶性腹腔积液的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对照组腹痛、腹胀、神疲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纳差和面色积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联合薏苡仁油注射液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推荐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卢立欣;刘学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