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李云峰;李强;夏翠峰;程先硕;杨之斌
目的:分析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蛋白在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和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SLC1A5的表达,分析SLC1A5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SLC1A5在8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88.75%)高于35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42.86%)( P<0.05)。SLC1A5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是否存在远处转移有关(P<0.05)。但癌组织中SLC1A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C1A5可能是一个促进肿瘤远处转移的因子。
作者:刘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骨肉瘤患者肺部转移( PM)完全切除( CR)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转移性骨肉瘤患者接受治疗和随访的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转移性骨肉瘤的人口统计学和疾病相关的特性对总体生存( OS)的影响。结果总共有25例PM患者行完全切除,并纳入分析。5年OS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0%和21%。单变量分析较差的OS相关的因素包括软骨细胞亚型,后化疗原发肿瘤坏死<90%,新辅助或辅助化疗期间检测到转移,病理识别肿瘤细胞达到任何切除结节的内脏胸膜表面。在多变量分析中,软骨细胞亚型是唯一的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HR=4.6,95%CI:1.0~21.3,P=0.044)。结论肿瘤生物学相关的因素,原发肿瘤坏死不彻底,化疗期间癌细胞转移,软骨细胞亚型和内脏胸膜受累都是手术预后差的相关因素。
作者:喻紫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节细胞瘤镜下由肿瘤性胶质细胞和发育不良的节细胞组成,伴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胶质成分表达GFAP、Oligo-2和S-100,节细胞表达Syn、CgA、Ne-uN和MAP2,Ki-67增殖指数平均3%,部分节细胞胶质瘤CD34阳性。结论节细胞胶质瘤,非常罕见,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根据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诊断节细胞胶质瘤至关重要。
作者:田玉旺;杨安安;许春伟;张立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RNAi介导的基因治疗联合天然药物半边旗提取物5F( PsL 5F)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Survivin RNAi联合PsL 5F作用乳腺癌细胞MCF-7,免疫印迹法检验Survivin被沉默的程度,通过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印迹实验发现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MTT实验表明联合作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从单独应用的50.00%(P<0.001),提高到86.12%(P<0.001);流式细胞术也发现联合应用能更大程度地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 Survivin RNAi和PsL 5F联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这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室依据。
作者:刘轩;王润秀;吴小云;谢富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喉癌和下咽癌RapidArc( RA)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 HT)剂量学差异,探讨2种调强技术特点及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10例喉癌(4例)和下咽癌(6例)术后患者,分别设计RA、HT两组治疗计划,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等指标情况,并对机器跳数( MU)与出束时间予以评估。结果两者均实现了95%以上靶体积的剂量覆盖,并体现出类似的剂量均匀性。 RA组腮腺、口腔V10较HT组分别降低了9.6%、13.6%(P=0.03/0.00),而HT组V40却降低了13.4%、13.7%(P=0.00/0.21)。在减少正常组织(NT)受量上RA更具优势,而HT实现了对脊髓更好的避让。 RA/HT两组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分别为820 MU/5367 MU、377 s/150 s。结论两种旋转调强技术均能较好地实现喉癌和下咽癌照射,且RA在减少低剂量照射及计划实施效率上更具优势。
作者:解传滨;徐寿平;葛瑞刚;徐伟;丛小虎;鞠忠建;巩汉顺;蔡博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Akt蛋白与HGF/c-Met通路是否参与胃癌VM的形成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胃癌患者共74例,正常对照患者1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中c-Met受体、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CD-34和PAS双染法测定VM。结果 c-Met受体与VM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277,P<0.05),p-Akt蛋白和VM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409,P<0.05),表明c-Met受体、p-Akt蛋白与胃癌VM的生成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血管生成拟态。 c-Met受体、p-Akt蛋白在胃癌VM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苏会玲;苏红慧;陈雪霁;蔺强;陈坤;刘风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原发性肝癌(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以下简称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ARC)统计,2012年全球肝癌发病人数为78.2万,其中中国肝癌发病人数约39.4万(50%),死亡38.3万[1-2],死亡/发病比( M:I)在97%左右,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
作者:姚乐(综述);李胜棉(审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g)表达及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6例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水平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6例病例中,有3例为鳞癌变,其他3例为混合型恶变。3例鳞癌变组织中SccAg水平术后有反弹趋势,其预后差,复发率较高。结论对卵巢成熟畸胎瘤鳞癌变的患者,其术后肿瘤标记物SccAg的变化趋势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郑念真;张彦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肺腺癌EGFR-TKI治疗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肺腺癌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IGF1R和EGFR的表达,ELISA法检测晚期肺腺癌患者血清中IGF1的含量。结果 IGF1R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IGF1R的表达与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 EGFR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EGFR的表达受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的影响(P<0.05)。 IGF1R与EGFR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5);在晚期接受EGFR-TKI治疗的肺腺癌患者中,病情进展后血清中IGF1的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在肺腺癌患者EGFR-TKI治疗获得性耐药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王永涛;李波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XELOX方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16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的疗效情况和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总有效率(CR+PR)为48.84%,与对照组的51.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化疗后,2组患者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病变、神经毒性和肾损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手足综合征和肝损伤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方案与XELOX方案化疗均可有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且XELOX方案的不良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临床治疗。
作者:许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大体肿瘤体积( gross tumor volume,GTV)对T分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8例行根治性切除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GTV分级的病理T分期分布情况、5年生存情况以及局部区域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结果 GTV 分级与T 分期总符合率为72.16%,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 Kappa =0.402,P<0.01)。随着GTV分级升高T分期逐渐增加,且相邻T分期GTV分布有重叠现象;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0,P=0.000)。 GTVⅠ级组和Ⅱ级组1、3、5年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GTVⅢ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局部区域复发率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随着GTV分级升高食管癌患者整体远处转移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9,P=0.797)。结论随着食管癌患者GTV增大T分期逐渐增加,5年生存率逐渐下降,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逐渐增加。
作者:王争君;朱琳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K2抑制肝癌细胞( HCC)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人肝癌细胞株( HuH7)传代培养,以不同浓度的(0、10、30μM)维生素K2处理HuH-7细胞96 h,以实时定量PCR测定和Western印迹分析分别测定血小板衍生因子α受体( PDGFR-α) mRNA 和蛋白的表达;用 pluc-a2( PDGFRα启动子荧光素酶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用维生素K2处理24 h后采用荧光素酶测定其荧光活性。结果维生素K2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维生素K2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PDGF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PDGFR-α启动子的活性被维生素K2抑制并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维生素K2可能通过下调PDGFR-α的转录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光丽;周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治疗组采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45.71%(16/35)与对照组[40.00%(14/35)]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获益率为57.14%(20/35),明显高于对照组[45.71%(16/35)](P<0.05);2组患者KPS改善率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57%(17/35)明显低于对照组[77.14%(27/35)](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总体疗效较好,且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学鹏;陈鹏;杨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icroRNA分子在恶性胸腹膜腔积液中的表达,为恶性肿瘤的判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择60例胸腹腔积液标本,根据病理学结果分为4组,分别为良性胸腔积液组( A组)、恶性胸腔积液组( B组)、良性腹水组( C组)和恶性腹水组( D组),每组各15例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监测MicroRNA在良、恶性胸腹膜积液中的表达。结果 A组15例标本中MicroRNA表达均为阴性,B组13例阳性(86.7%),C组1例阳性(6.7%),D组14例阳性(93.3%)。结论 MicroRNA在恶性胸腹膜腔积液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MicroRNA有望作为分子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诊断。
作者:吴照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桥本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48岁,因体检发现颈部肿物行双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冰冻检查结果示右叶甲状腺下极桥本甲状腺炎伴镜下微小乳头状癌,直径<2 mm。免疫组化结果示:CK19、Galectin-3、RET弥漫阳或灶阳;TPO阴性。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易被忽视,提高对桥本甲状腺炎伴微小乳头状癌的认识,并在病理检查中认真仔细,对避免漏诊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张俊;许春伟;姜春婷;张博;邵云;王怀涛;吴永芳;王海艳;李晓兵;韩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手术治疗原发性卵巢黏液癌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随机选取49例原发性卵巢黏液癌患者,均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血清LH、FSH、E2等激素水平、统计患者术后3年内妊娠情况、月经情况、复发情况及3年生存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 d患者血清LH和FSH升高,血清E2则下降,术后7 d患者血清LH、FSH、E2等水平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术前和术后3 d血清LH、FSH、E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因双侧浆液性乳头状腺癌死亡,47例存活至今,患者3年存活率为95.92%。3年内复发患者4例,复发率为8.16%;47例存活患者中43例有生育要求,3年内20例成功妊娠,妊娠率为46.51%;47例存活患者中42例月经正常,5例月经不规律,月经不规律发生率为10.64%。结论保留生育功能的卵巢手术治疗原发性卵巢黏液癌不会明显改变患者性激素水平,且术后患者月经规律,妊娠率高,预后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边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与分析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与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美容效果影响。方法60例拟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改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总引流量、胸壁引流管拔管时间、并发症、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术后美容效果,随访1~36个月,平均(22.5±1.2)个月。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64.7±24.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9.8±14.9) ml、拔管时间为(5.6±0.8) d、总引流量(102.7±20.9) ml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1.2±2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9.9±54.1) ml、拔管时间为(32.2±10.9) d、总引流量(264.1±17.1) 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2例,占6.7%,明显低于对照组(10例,占33.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美容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随访期间死亡和复发及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相比传统手术治疗来说,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较为简单,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术后美容效果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珊;曾繁余;唐巍;黄颖;黄玥;张显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 OX26)偶联三氧化二砷( As2 O3)免疫脂质体对鼠脑胶质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6脑胶质瘤细胞,实验分为盐水组,As2 O3(6μmol· L-1)组和OX26偶联As2 O3脂质体(6μmol· L-1)组;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OX26偶联As2O3免疫脂质体对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DAPI染色观察OX26偶联As2 O3免疫脂质体对脑胶质瘤细胞促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OX26偶联As2 O3免疫脂质体对脑胶质瘤细胞胶质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比色法检测显示:OX26偶联As2 O3免疫脂质干预对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率为40.21%,显著高于As2 O3组的25.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核染显示:与盐水组和As2 O3组比较,OX26偶联As2 O3免疫脂质组脑胶质瘤细胞的光密度和面密度值显著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OX26偶联As2O3免疫脂质组脑胶质瘤细胞GFAP蛋白的表达较盐水组和As2 O3组少。结论 OX26偶联As2 O3免疫脂质体对鼠脑胶质瘤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和GFAP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陈岩;郭美华;海鑫;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4例套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套细胞淋巴瘤3例,男女比例为1:3,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7岁,套细胞淋巴瘤免疫分型均为B淋巴细胞型,并伴有细胞周期D1的高度表达。结论套细胞淋巴瘤,发生率比较低,预后较差,细胞学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对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姜春婷;许春伟;张博;崔淼;吴永芳;王怀涛;王海艳;邵云;李晓兵;韩双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初诊肺癌患者2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PET/CT检查。结果218例患者中恶性患者183例,其中肺转移瘤10例,原发性肺癌173例,良性患者33例。 PET/CT针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SUVmax>2.5)的特异性为53.6%,准确性为80.2%,敏感性为86.0%,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43.8%。178例肺癌患者治疗前进行 PET/CT145例,发现远处转移25例(25/145,17.2%),相比传统检查(18/145,12.4%)多发现7例。对怀疑术后复发者(48例)进行PET/CT,发现复发25例(25/48,52.1%),相比传统检查(20/48,41.7%)多发现5例。所有患者中5例患者化疗前后均作了PET/CT检查,发现SUVmax随肿瘤降期而下降,下降平均百分比为50.0%(P<0.05)。结论 PET/CT在临床肺癌诊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肺癌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准确分期、预后判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英禹;周勇安;李小飞;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