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harp1在乳腺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靓昱;李婧(综述);张清媛(审校)

关键词:肿瘤, 乳腺癌, Sharp1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且死亡率位于女性恶性肿瘤的前列,因此乳腺癌的治疗备受关注[1]。分化型胚胎软骨发育基因( Sharp1,the en-hancer of split and hairy related protein-1),又名DEC2(differentia-ted embryo-chondrocyte expressed gene),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显示Sharp1在不同类型乳腺癌的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不同,提示其可能在不同类型的乳腺癌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也各不相同。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Sharp1与乳腺癌的相关实验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水平,有报道提示Sharp1的表达情况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通过何种方式和分子机制尚待深入研究。因此,检测Sharp1在不同分子类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对今后乳腺癌的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靶点Sharp1也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的希望。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变型 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 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作者:刘桂超;胡学锋;黄国森;林力;黄泽黎;梁少波;苏建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对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机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观察乳腺癌淋巴结大小与转移及其内部结构关系。结果清扫淋巴结总数为61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33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8枚。 MSCT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一致,但是MSCT扫描淋巴结大小无法单独作为评估是否发生转移指标。淋巴结门结构与是否发生转移相关,淋巴结门结构厚度不均可作为预测是否发生转移的独立指标。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获得精确的乳腺癌患者扫描图像,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为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彭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洛铂或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洛铂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2例;B组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3例。 A组常规水化利尿处理,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培美曲塞给药结束30 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顺铂75 mg/m2滴注超过2 h,21天为1个周期。 B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后静脉滴注洛铂30 mg/m2,21天为1个周期。2组常规预服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的补充治疗。每周评价一次不良反应,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2组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05);A、B组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7.50%和81.82%,且白细胞减少均以Ⅰ~Ⅱ度为主。血小板减少A组发生率为71.88%,而B组为84.85%,也是均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90.63%,B组为72.73%,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且易控。

    作者:王俊;王建中;张长春;成家辉;杨勇;罗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骨外成釉细胞瘤样变异型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骨外成釉细胞瘤样变异型尤文肉瘤( AES)/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在头皮下的AES/PNET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大体观察肿物边界尚清,无包膜,切面灰红色、质软。镜下:肿瘤细胞被多少不等、宽窄不一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呈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小叶状、腺样、等结构排列。其中肿瘤细胞巢呈上皮样生长方式是其具特征的形态学表现,部分细胞巢的外周细胞核呈明显栅栏状排列。瘤细胞形态多样,体积小、核深染、胞质少的“暗细胞”,与周围体积大、染色质空泡状、胞质相对丰富的“亮细胞”混杂相间,并可见梭形细胞样或鳞状上皮样瘤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FLI1、CKpan、低分子量CK弥漫阳性,Vimentin、Villin、高分子量CK、CD56、EMA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85%;特殊染色PAS(+)/D-PAS(-),证实胞质内含丰富的糖原。分子遗传学:EWS-FLI1融合基因断裂。结论 AES是1种罕见的尤文肉瘤( Ewing's Sarcoma,ES)/PNET变异亚型,需与多种小圆细胞肿瘤进行鉴别,预后很差。

    作者:张惠斌;余英豪;叶显宗;武一曼;曲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标本长度、淋巴总数等方面的治疗及根治效果;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gA、IgM、IgG、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比较不同术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86.9±79.8)ml、(230.6±68.3)ml;手术排气时间分别为(46.7±9.5)s、(63.9±13.2)s;IgM水平分别为(0.99±0.41)g· L-1、(0.68±0.16)g· L-1;CRP水平分别为(43.95±12.05)mg· L-1、(59.01±10.55)mg· L-1。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和清除淋巴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IgM、CRP机体免疫指标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邱堃;王一森;吴元清;蔡笃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β-榄香烯对人食管癌细胞 EC9706增殖、凋亡及 caspase-3的影响

    目的:研究β-榄香烯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0、10、20、30、40、50μg/ml)处理细胞24 h,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力。以50μg/mlβ-榄香烯处理细胞0、6、12、24 h,CCK-8测定细胞增殖活力。以不加β-榄香烯组作为对照组,选取50μg/mlβ-榄香烯处理细胞24 h,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测定caspase-3活性。结果随着β-榄香烯浓度的增加,人食管癌细胞增殖活力逐渐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以50μg/mlβ-榄香烯处理细胞0、6、12、24 h,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增殖活力下降,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相比对照组,50μg/ml β-榄香烯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5),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且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caspase-3活化有关。

    作者:任凌燕;徐磊;赵青;罗皓;赵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使用多西紫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ss束两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食道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7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为32.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年死亡率(70.0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3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死亡原因,局部未控、远处转移、放射性肺损伤并感染等其他原因。两组患者在死亡原因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戈伟;陈明;顾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辅助吗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肿瘤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吗啡组( M组)、舒芬太尼组( S组)、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组( MS组),每组17例。 M组:吗啡1.5 m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MS组:吗啡0.5 mg/kg,舒芬太尼0.7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3组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MS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M组和S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李伟;董彦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肾乳头状肾细胞癌组织学形态相似,癌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癌细胞胞质嗜酸性和(或)嗜碱性,并呈乳头状、乳头小梁状或乳头实体状排列,乳头有纤维血管轴心,轴心内易见泡沫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细胞CK、EMA、CD10、Vimentin普遍呈阳性。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相对少见,发生率不足15%,根据其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王海艳;吴永芳;张博;许春伟;邵云;李晓兵;刘甲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声明

    作者:《实用癌症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直径≤10 mm 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 TMC)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筛查出甲状腺实性结节150个,直径均≤10 mm,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103个,恶性结节47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结节99个,恶性结节51个;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良性结节97个,恶性结节53个;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7.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特异度分别为90.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英超;葛洪波;温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生存28例,复发3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3.3%、10.0%;对照组3年生存27例、复发4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0.0%与13.3%,2组间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72±12.56)min,对照组为(81.29±11.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15.32±1.58)枚,对照组为(14.87±1.9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98±28.62)ml、(4.81±1.52)d,对照组为(534.62±31.82)ml、(8.10±2.14)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均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在化疗停止后自行消失。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理想,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颜面部皮肤癌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颜面部皮肤癌患者8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83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7.11%,10年生存率为61.45%。基底细胞癌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6.79%和73.58%,均明显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的60.00%和40.00%(P<0.05)。临床分期为T1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58%和72.92%,T2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和50.00%,T3期的患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56%和22.2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 P<0.05)。结论手术对颜面部皮肤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术后生存期较长。

    作者:林洪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的效果。方法60例胆管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治疗组采用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值都呈现为高位状况,术后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漏、低氧血症、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6.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腹胆道旁路手术治疗胆管癌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能促进胆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勇刚;李德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因沉默白介素8对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干细胞的生物特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沉默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DU145细胞白介素8基因对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的小干扰RNA沉默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DU145细胞IL-8基因,应用流式仪检测AL-DH阳性细胞比例的变化。采用悬浮细胞成球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观察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和体外成瘤能力的变化。Annexin V-PE/7-AAD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blot法分析Akt蛋白的变化。结果 DU145细胞IL-8基因的沉默能降低肿瘤干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肿瘤干细胞悬浮细胞成球率和克隆形成率。多西他赛能显著抑制IL-8基因沉默DU145细胞的活性。 Western-blot显示Akt的磷酸化被显著抑制。结论 IL-8基因的沉默能显著抑制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体外成瘤能力,增加该群细胞对多西他赛的化疗敏感性,同时显著抑制了Akt的磷酸化,这可能是IL-8基因沉默抑制该群细胞干细胞特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孙梦奎;张纪恒;崔韵;金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华蟾素联合 G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抗肿瘤机理

    目的:探讨华蟾素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和抗肿瘤机制。方法将接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吉西他滨1000 mg/m2, d1、d8;顺铂80~100 mg/m2,d2~3);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华蟾素20 ml/d,d1~10。28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对2组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1、2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D4和CD8 T淋巴细胞、NK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NK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62.22%)较对照组(40.0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蟾素不仅可抑制肿瘤细胞增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这一机理可能是其与GP方案连用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优于单纯GP方案的原因之一。因此华蟾素联合G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基甾体 Z1对 MEG-01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观察氨基甾体Z1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集落培养实验、MTT实验观察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采用Wright染色、AS-D NAE染色、细胞膜CD41表面标记物检测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10-8~10-4 mol/L的氨基甾体Z1连续作用后,细胞和集落计数明显减少,处理组MTT值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Wright染色显示处理组细胞有分化表现,AS-D NAE染色A值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组细胞膜上CD41表面标记表达阳性率为76%。结论氨基甾体Z1能显著抑制MEG-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巨核细胞系分化,提示该药或可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新型诱导分化剂。

    作者:周阳;张君;李震;何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即释吗啡片缓解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析癌痛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0例癌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仅进行盐酸羟考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10 d。治疗后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比较2组的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起效时间及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痛患者进行即释吗啡片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治疗,可显著缓解病痛,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汇敏;李明强;吴树宁;周立文;叶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 VMAT技术对心脏受照剂量风险评估

    目的: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技术对心脏的物理剂量学和生物学的指标,评估心脏的受照风险。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设计4种常用计划:①改良野中野调强计划FIF(8~10个子野);②四野调强计划4F-IMRT;③五野(增加正对心脏射野)计划5F-IMRT;④包含心脏正对弧双弧VMAT计划。统计每个患者靶区、心脏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区LAD剂量体积参数,用NTCP-RSM模型计算放射性心脏病死亡率。统计分析VMAT技术的结果与其余技术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心脏Dmean和V25在4种计划下平均值分别是:7.7 Gy,6.9 Gy,9.7 cGy,6.4 Gy;9.1%,7.9%,9.7%,4.9%;LAD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9.0 Gy,27.6 Gy,32.8 Gy,26.1 Gy;NTCP的平均值分别为2.7%,1.1%,1.3%,0.86%。靶区CI四套计划平均值为:0.44、0.56、0.61、0.71,HI为0.82、0.78、0.70、0.53,VMAT技术的CI和HI结果与另外3种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调强技术相比,包含心脏正对弧的VMAT计划不会显著影响心脏的并发症概率( NTCP),同时VMAT计划靶区的CI、HI要优于静态IMRT计划,VMAT技术可以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不明显增加心脏的受照风险。

    作者:叶威;龚敏勇;熊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袖状切除术(观察组)和全肺切除术(对照组)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术后1、3、5年生存率和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年生存率都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的比较中,2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明显优于全肺切除术,且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少。

    作者:袁延才;曾伟;王祖红;刘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