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王岩

关键词:乳腺癌, 保乳术, 表柔比星, 新辅助化疗,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生存28例,复发3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3.3%、10.0%;对照组3年生存27例、复发4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0.0%与13.3%,2组间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72±12.56)min,对照组为(81.29±11.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15.32±1.58)枚,对照组为(14.87±1.9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98±28.62)ml、(4.81±1.52)d,对照组为(534.62±31.82)ml、(8.10±2.14)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均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在化疗停止后自行消失。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理想,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实用癌症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同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肿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使用多西紫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结ss束两个月后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原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中有效率为57.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放射性食道炎、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7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1年死亡率为32.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年死亡率(70.00%),两组患者1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2年生存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年生存率(30.00%),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相同的死亡原因,局部未控、远处转移、放射性肺损伤并感染等其他原因。两组患者在死亡原因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法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存率高,死亡率低。值得在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局部复发患者过程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敏;戈伟;陈明;顾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合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肿瘤易复发,镜下肿瘤呈实性生长,局部有黏液样变性。肿瘤细胞由椭圆、梭型和上皮细胞样细胞组成,间质夹杂不等量的炎细胞。有些肿瘤细胞形态怪异,表现为体大胞质丰富,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CD68表达阳性,符合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诊断。结论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少见,易与其他肿瘤混淆导致误诊。提高对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认识,避免误诊。

    作者:崔淼;许春伟;吴永芳;张博;邵云;满秋红;王怀涛;王海艳;李晓兵;白海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iRNA-34 a对人结肠癌细胞 HCT116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croRNA-34a,miR-34a)在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中的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设计合成并构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 GFP)的miR-34a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法稳定转染HCT116细胞。通过Realtime PCR验证转染后miR-34a的表达变化。 MTT法检测转染前后HCT116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Transwell法检测转染前后HCT116细胞侵袭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34a转染HCT116细胞后其表达量增加到(7.32±1.34)倍,而HCT116细胞增殖能力也受到显著抑制,下降到(0.49±0.10);Bcl-2蛋白受到miR-34a表达的抑制,而BAX的表达则受到miR-34a表达的增强;HCT116细胞侵袭能力在miR-34a过表达后显著增强,相应的MMP-2和MMP-9表达也出现显著增强。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R-34a的过表达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及侵袭转移,与调控Bcl-2/BAX和MMP-2和-9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

    作者:庄彪;闵志均;王廷峰;张鹏;倪熊;瞿惠龙;丁育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在大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患者分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不同术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标本长度、淋巴总数等方面的治疗及根治效果;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gA、IgM、IgG、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比较不同术式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186.9±79.8)ml、(230.6±68.3)ml;手术排气时间分别为(46.7±9.5)s、(63.9±13.2)s;IgM水平分别为(0.99±0.41)g· L-1、(0.68±0.16)g· L-1;CRP水平分别为(43.95±12.05)mg· L-1、(59.01±10.55)mg· L-1。2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和清除淋巴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IgM、CRP机体免疫指标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邱堃;王一森;吴元清;蔡笃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抑郁对其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老年患者86例,按照是否伴有抑郁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并于术后给予常规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及复发转移率,同时观察患者化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转移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4+以及CD4+/CD8+与NK的变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水平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中晚期常常伴有抑郁情绪,同时抑郁状况与其生存率下降、转移复发率增加以及免疫功能减退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免疫功能。

    作者:蒋海蓉;毛蓓;邓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检出与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25例小肾癌手术患者,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小肾癌,对比患者术前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结果 CT平扫结果示:病灶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15例,囊实性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结果示:17例强化程度高于或相当于正常肾皮质,4例强化低于肾皮质但高于肾髓质,2例强化程度等于肾髓质,2例囊实性病例囊壁明显强化。肾实质期扫描示:25例均显示为肿瘤强化快速减退,肾盂期扫描肿瘤密度进一步减退。结论 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尤其是小肾癌皮质期明显强化,而实质期强化则快速的减退,呈现“快进快出”的CT表现,对临床确诊小肾癌具有决定性依据。

    作者:尹雪军;徐才国;牛富业;何东雷;李婷;周王超;陈国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20例肺癌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结果肺癌手术患者中抗菌药使用率为36.36%。药物使用频率前4位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品种比例分别为28.05%、45.12%。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欠合理,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差距,有待改善,合理用药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陈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突变型 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表达对恶性脑胶质瘤替莫唑胺(泰道胶囊)同期放化疗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经手术、放疗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的3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根据P53表达情况分成高表达组(17例)和低表达组(16例)。结果患者性别、年龄、Karnofsky生活状态( KPS)评分及肿瘤切除情况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突变型P53低表达组患者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明显高于高表达组(P=0.036),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07)。结论突变型P53表达情况可能会影响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的预后。

    作者:刘桂超;胡学锋;黄国森;林力;黄泽黎;梁少波;苏建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年生存28例,复发3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3.3%、10.0%;对照组3年生存27例、复发4例,3年生存与复发率分别为90.0%与13.3%,2组间3年生存率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85.72±12.56)min,对照组为(81.29±11.1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平均为(15.32±1.58)枚,对照组为(14.87±1.9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分别为(321.98±28.62)ml、(4.81±1.52)d,对照组为(534.62±31.82)ml、(8.10±2.14)d,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乳房美容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全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均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在化疗停止后自行消失。结论乳腺癌保乳术结合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理想,可获得更好的乳房外观效果,同时药物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作为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作者: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212例,根据患者在第三次131 I治疗时是否出现转移及转移灶的不同将其分为无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结果淋巴结转移组、肺部转移组、骨转移组、颈部转移组及其它转移组患者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水平要高于无转移组( 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转移灶大小和数目呈明显正相关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2.317,P<0.05;R=3.018,P<0.05)。结论甲状腺球蛋白在判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是否出现转移灶及转移灶大小和数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武鸿文;赵力威;段云;梅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洛铂或顺铂在晚期肺腺癌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洛铂和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为顺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2例;B组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共33例。 A组常规水化利尿处理,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培美曲塞给药结束30 min后再给予顺铂滴注,顺铂75 mg/m2滴注超过2 h,21天为1个周期。 B组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滴注10 min,后静脉滴注洛铂30 mg/m2,21天为1个周期。2组常规预服地塞米松(或相似药物)并接受叶酸和维生素B的补充治疗。每周评价一次不良反应,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2组治疗近期客观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05);A、B组骨髓抑制导致白细胞减少率分别为87.50%和81.82%,且白细胞减少均以Ⅰ~Ⅱ度为主。血小板减少A组发生率为71.88%,而B组为84.85%,也是均以Ⅰ~Ⅱ度为主。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为90.63%,B组为72.73%,通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且易控。

    作者:王俊;王建中;张长春;成家辉;杨勇;罗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对直径≤10 mm 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 TMC)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0例,进行二维常规超声检查,筛查出甲状腺实性结节150个,直径均≤10 mm,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金标准为病理检查结果,评估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结节103个,恶性结节47个;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良性结节99个,恶性结节51个;二维常规超声检查良性结节97个,恶性结节53个;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4%、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灵敏度分别为87.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二维常规超声的特异度分别为90.3%、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径≤10 mm的甲状腺癌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的首选检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英超;葛洪波;温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声明

    作者:《实用癌症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癌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麻醉,治疗组给予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治疗组苏醒后即刻疼痛评分为(1.60±0.78)分,而对照组为(2.98±0.89)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术毕(T2)与术后3 d(T3)的血清CD4+值都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1)(P<0.05),不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的肺炎、腹胀、腹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较少(P<0.05),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更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术后免疫损伤,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辅助吗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肿瘤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例,随机分为吗啡组( M组)、舒芬太尼组( S组)、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组( MS组),每组17例。 M组:吗啡1.5 m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S组:舒芬太尼1.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MS组:吗啡0.5 mg/kg,舒芬太尼0.75μg/kg及托烷司琼2 mg加注射用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术后3组2、4、8、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均较满意,但MS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优于M组和S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舒芬太尼辅助吗啡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腔镜肿瘤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1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李伟;董彦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T征象和 MRI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比较CT征象和MRI在原发骨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提高原发性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肉瘤的CT或MRI检查资料。结果骨肉瘤的基本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瘤骨、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MRI对骨肉瘤的正确诊断率为100.00%,CT的正确诊断率为95.65%。 CT对细骨质破坏、瘤骨的显示敏感;MRI能更清楚地显示跳跃性的肿瘤组织,周围软组织的浸润范围,且能清楚显示瘤周水肿带。CT及MRI对Codman三角的检出率均较低。29例MRI表现T1WI表现以不均匀低信号为主,T2WI均呈混杂信号。结论 CT、MRI是X线的补充手段,在骨肉瘤的早期诊断、侵袭范围的确定具有明显优势,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的指导意义。

    作者:汪文章;徐绍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 MYH-9与胃癌转移及其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相关基因MYH-9与胃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0例组织标本取自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腹膜转移组织标本。组织固定在10%的缓冲甲醛溶液用于病理诊断,冷冻于液氮中备于免疫印迹分析、细胞培养、siRNA转染、细胞粘附实验。结果 MYH-9在所有的鳞状细胞癌组织(100%)和8个邻近正常组织中表达(26.7%,P=0.000)。癌组织中MYH-9高表达水平与腹膜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差和较晚的肿瘤分期显著相关。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胃癌病灶是否切除、腹膜转移的存在、MYH9高表达(基于免疫组化染色)与患者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8、P=0.001、P=0.006和P=0.007)。进一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与MYH-9高表达是与总生存期相关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MYH-9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较高的癌细胞迁移性相关。

    作者:朱捷;丁皓;王校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13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探究。结果133例老年结肠癌患者中37例(27.8%)出现并发症,其中出血2例,感染25例,栓塞形成10例。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2组患者手术时间、ASA分级、APACHE-Ⅱ评分、肿瘤分化程度及合并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50 min、ASA分级Ⅲ~Ⅳ级、APACHE-Ⅱ评分≥14分、肿瘤中低分化及合并糖尿病是老年结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上述危险因素提示患者并发症风险极高,对于这一类患者,应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其预后和生存质量。

    作者:段照华;彭科;先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NSCLC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例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转移位点、病理形态、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血清C反应蛋白、顺铂胸腔内灌注这9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NSCLC恶性胸腔积液存活率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形态、乳酸脱氢酶、血清C反应蛋白、顺铂胸腔内灌注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和顺铂胸腔内灌注为预后独立的影响因子。结论血清反应蛋白和顺铂胸腔内灌注为预后独立的影响因子。

    作者:高辉;董小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基甾体 Z1对 MEG-01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

    目的:观察氨基甾体Z1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实验、集落培养实验、MTT实验观察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采用Wright染色、AS-D NAE染色、细胞膜CD41表面标记物检测氨基甾体Z1对MEG-01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结果10-8~10-4 mol/L的氨基甾体Z1连续作用后,细胞和集落计数明显减少,处理组MTT值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Wright染色显示处理组细胞有分化表现,AS-D NAE染色A值升高(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组细胞膜上CD41表面标记表达阳性率为76%。结论氨基甾体Z1能显著抑制MEG-0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巨核细胞系分化,提示该药或可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新型诱导分化剂。

    作者:周阳;张君;李震;何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主管:江西省卫生厅

主办: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省肿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