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启云;谢传英;董艳娥;时飞;蒋俊;王德新
目的:探讨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E组和TEC组,各为100例。 TE组采用TE方案进行治疗,TEC组采用TEC方案治疗。记录和比较分析2组的近期疗效( CR、cCR、pCR、PR、PD、SD)及不良反应(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脱发)。结果TE组和TEC组患者的CR、cCR、pCR、PR、SD、PD的比率分别为81%、67%、14%、12%、6%、1%与79%、69%、10%、13%、7%、1%,2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TE组和TEC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51%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188,P=0.0001);TE组和TEC组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83,P=0.0373);TE组和TEC组的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脱发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与TE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大致相当,但TE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力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2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ESD与EMR(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ESD组一次性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EMR组(P<0.05);ESD组可能治愈性切除率、非治愈性切除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肿瘤复发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ESD组术中出血率和穿孔率分别为3.53%和2.35%,均显著低于EMR组的19.30%和8.77%(P<0.05);ESD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EMR组(P<0.05)。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具有病灶切除彻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学队;沈静侠;王东江;崔庆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慢性肝炎、肝硬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各15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 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GPC-3)、甲胎蛋白(AFP)、CA199、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ER)的浓度,并计算AFP-L3占总AFP的百分浓度(%)。结果肝癌组GP73、AFP-L3(%)、AFP、CA199、DCP和GPC-3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单项检测中GPC-3特异性(97.8%)高,GP73灵敏度(73.2%)、准确率(87.5%)高。联合实验中GP73联合其他指标诊断PHC的特异性均高于95.0%,甚至高达100.0%,联合所有血清标志物诊断PHC的灵敏度高达到98.4%。结论血清GP73和AFP-L3可以作为AFP诊断PHC的辅助手段,且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PHC的诊断准确度。
作者:向启云;谢传英;董艳娥;时飞;蒋俊;王德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 A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3.3%,高于 B 组(3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598)。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纳差、中性粒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脱发和肝肾损伤。 A组患者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P=0.038);其余不良反应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晚期肺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超高龄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年龄在70岁以上并可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80例,依据其使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4%与35.56%,支持治疗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与0。结论手术治疗在超高龄胃癌患者中也可以应用,可以有效延长高龄胃癌患者的生命。
作者:郭灿;向江琳;邹中辉;章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度癌痛爆发痛患者应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100例中度癌痛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爆发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便秘、恶心呕吐、嗜睡、头晕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度癌痛爆发痛患者应用曲马多缓释片结合塞来昔布治疗的效果显著,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容世健;陈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2.46±18.71)min、术中出血量(43.59±10.36)ml、切口长度(3.75±1.14)cm、术后引流量(367.35±108.54)ml、引流时间(3.24±1.06)d、术后住院时间(7.15±2.38)d,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6.37±30.69)min、术中出血量(128.71±20.40)ml、切口长度(18.46±2.81) cm、术后引流量(653.41±150.73) ml、引流时间(5.82±1.30) d、术后住院时间(11.34±3.62)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77%,少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疗效显著,且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适用于大多数纵隔良性肿瘤,但切忌不可盲目追求“微创治疗”,应严格把握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陈有东;艾成;何零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热学疗法高能聚焦超声( HIFU)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肝癌晚期患者,按照实际实施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TACE+HIFU)50例和对照组(TACE)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TACE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TACE联合HIF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FP水平变化情况、病灶影像学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复查肝功能,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LT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F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行TACE治疗后CT平扫图像可见肿瘤区域内出现大量碘油沉积,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TACE术后行HIFU治疗后MRI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区域有明显凝固性坏死灶出现;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TACE联合HIFU治疗晚期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和AFP,促进肝癌病灶缩小和坏死,临床疗效显著,可作为治疗晚期肝癌的优选方案。
作者:贾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组织学分类和分子分类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45例乳腺癌患者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分别进行组织学分类、病理学分类和分子分类,比较各自的分类特点。结果745例分为5种分子亚型:235例管腔A型,95例管腔B型,14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表达型,142例三阴性型,132例未分类。结论乳腺癌组织学分类与分子分类相关。联合组织学分类和分子分类,有助于指导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肖永波;张晓;黄小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1SA)检测100例原发性肝癌(HCC)、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FP-L3、GP73、GPC-3,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同期选择10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指标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P、AFP-L3、GP73、GPC-3含量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FP、AFP-L3、GP73、GPC-3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6.0%,明显高于单项检测 AFP(54.0%)、AFP-L3(55.0%)、GP73(48.0%)和 GPC-3(43.0%)(P<0.05);且AFP、AFP-L3、GP73、GPC-3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单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特异性显著低于AFP-L3、GP73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GP73、GPC-3含量可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作汉;孟冈;王立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代谢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收缩压和舒张压、总胆固醇和基线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有无合并糖尿病的胃癌患者其年龄无组间差异,但是合并 DM胃癌患者的体重、BMI、空腹血糖( F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显著高于无DM患者;其余代谢指标无差异。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肿瘤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糖尿病呈正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胃癌患者的代谢显著紊乱;糖代谢异常与胃癌的分期、浸润、转移呈正相关性。
作者:程奎;张娟;胡淑芳;荣太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MSCT对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和4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肺炎型肺癌中31例(77.5%)有血管集束征,16例(40.0%)有胸膜凹陷,26例(65.0%)有细短毛刺,7例(17.5%)有粗长毛刺,25例(62.5%)有空泡征,21例(52.5%)有支气管充气现象,29例(72.5%)有磨玻璃密度,36例(90.0%)显示瘤体。局灶性肺炎中3例(7.5%)有血管集束征,5例(12.5%)有胸膜凹陷,7例(17.5%)有细短毛刺,29例(72.5%)有粗长毛刺,9例(22.5%)有空泡征,7例(17.5%)有支气管充气现象,8例(20.0%)有磨玻璃密度,5例(12.5%)显示瘤体。肺炎型肺癌患者与局灶性肺炎患者的MSCT影像表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琼;王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2例实验组和19例对照组。将实验组自体DC-CI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再过继回输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维持治疗。对过继治疗前后患者的免疫指标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诱导后CD表面CD1a、CD83、CD86和HLA-DR分子阳性率均较诱导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后DC-CIK表面CD3、CD8和CD56阳性率均较CIK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QOL、Ag-NOR和外周血IL-12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肾功能、24 h尿液轻链、血清M 蛋白、β2-M、骨髓瘤细胞比例均相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过继治疗难治性M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帮助患者带瘤长期生存,获得较大受益。
作者:徐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60例可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Luminal型组,HER-2型组及Basal-like型组。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R-2型患者肿瘤远处转移率为16.6%(27/163),显著高于其它二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型5年总生存率为95.8%(570/595),显著高于HER-2型[93.4%(136/163)]及Basal-like型[88.6%(179/2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年总生存率独立相关的因素有: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型和Basal-like型。结论各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各异,肿瘤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各异,分子亚型可能为其预后提供参考,以便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董磊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化疗方案不同将收治的87例卵巢癌患者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3年生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骨髓抑制反应,采取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显著,3年远期生存率较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洛铂化疗方案的更高,但紫杉醇用药时需要注意预防过敏。
作者:岳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一线乳腺癌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82例,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两个治疗周期后依RECIST1.0标准评价疗效;WHO标准评价不良反应;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12个月生存函数。结果82例患者均完成2个以上疗程的化疗,治疗有效率为40.24%,疾病控制率为70.73%;不良反应主要有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和皮疹等,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1年生存率为54.88%。结论美曲塞联合顺铂对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慧;黄海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及研究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13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然后分析比较感染性休克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136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75例发生感染性休克,发生率为5.50%,75例患者共检出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与真菌,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而革兰阳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继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其耐药情况突出,应引起重视。
作者:陈文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AG1和HER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卵巢癌组织、42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AG1和HERG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EAG1和HERG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P均<0.01);卵巢癌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组EAG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 P均<0.05);卵巢癌有淋巴结转移组HERG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EAG1和HERG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康霞;吴付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低分化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低分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每组75例患者。治疗组1:多西他赛+奥沙利铂( DOCOX组)=多西他赛60 mg/m2+奥沙利铂130 mg/m2,每21天为1个周期。治疗组2: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替吉奥( DOCOX+G)=DOCOX+替吉奥首次剂量400 mg/m2,后改为250 mg/m2,每7天为1个周期。以无进展生存期( PFS)为研究首要目标。缓解率,响应时间和安全的持续时间为次要研究目标。结果DOCOX组和DOCOX+G组:胃癌比例分别为44%、41%,胃食管交界处癌变分别为51%、55%。两种癌变皆有的比例分别为5%和4%。缓解速度分别为26.5%和3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7和5.1个月(95%可信区间(CI)3.0~5.6/4.3~5.9);1年生存率:39.1%和33.0%,中位总生存期:8.5和9.4个月;反应时间中位数:7.3和5.6个月。3~4级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0%,44%),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13%,19%),腹泻(12%,17%),疲劳(12%,17%)和白细胞减少症(7%,14%)。结论两药联合方案治疗疗效并不差于三药方案,并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更适合老年患者,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浮;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前臂皮瓣修复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术后舌缺损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52例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方案均为改良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MSOHND),舌部缺损分别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修复(研究组)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照组)。术后12个月,进行生存质量问卷( UW-QOL)调查,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另观察两组患者抑郁情况。结果 UW-QOL评分显示,研究组肩活动、吞咽、语言、肩功能以及总得分分别为(68.1±19.0)、(59.1±14.1)、(55.5±20.3)、(57.3±27.9)、(897.5± 65.2)分,对照组肩活动、吞咽、语言、肩功能以及总得分分别为(84.4±18.6)、(78.2±19.8)、(80.1±20.4)、(89.4± 16.0)、(754.2±101.3)分,上述指标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SAS、SDS、SES评分分别为(36.5±4.1)、(32.9±3.0)、(24.5±4.1)分,对照组SAS、SDS、SES评分分别为(42.0±4.2)、(39.6±4.1)、(18.4± 3.1)分,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0期舌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MSOHND及前臂皮瓣修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隋江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