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华
目的:评估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剂量或超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镇痛治疗20例晚期癌痛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等。结果80%(16/20)患者的癌症疼痛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平均 NRS 疼痛评分从7.32降至2.68(P <0.05),羟考酮缓释片平均剂量从187.89 mg 增至276.84 mg(P <0.05),生活质量改善(P <0.05)。消化道反应、便秘等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未出现Ⅲ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晚期癌痛患者采取大剂量羟考酮缓释片疗效较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王峥嵘;潘宏铭;王凯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四肢骨肉瘤进行保肢术,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4例患者采用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68例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保肢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半年后肢体功能、化疗期间毒性反应、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末梢神经毒性、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 Enneking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3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单纯保肢手术治疗四肢骨肉瘤,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手术能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延长术后生存时间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高强;李晓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 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 VAMT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的148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切口长度为(7.59±1.50) cm,手术时间为(149.58±10.45)min,术中出血量为(149.59±20.98) mL,平均住院时间(7.65±0.5) d。左下肺叶切除率高为25.68%,各肺叶切除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鳞癌发病率高为46.62%,各病理类型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N0期比例为65.54%,各病理分期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6%,各类并发症发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5年生存率为68.24%,各年生存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VATS 解剖性肺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癌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肺癌脊柱转移患者的手术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组48例和保守治疗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中位 OS 为9.8个月,1年 OS 为39.8%,2年 OS 为18.7%和5年 OS 为3.6%。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远处转移患者显著延长(P =0.040)。稳定和不稳定骨转移的 OS 比较无显著差异(P =0.739)。保守组中位数 OS 为5.0个月,1年 OS 为22.9%,2年 OS 为8.8%,5年 OS为3.6%。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转移数量对 OS 存在显著的影响。组织学类型,脊髓病变位置或治疗方案对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手术组有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Z =2.673,P <0.05)。保守组 VAS 评分及 KPS 评分中位数均无显著改善。2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0.05)。此外,稳定性评估显示,脊柱稳定性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 =0.739)。结论肺癌脊柱转移瘤手术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优于保守组患者。
作者:钟广彬;陈志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新辅助化疗(CRT)在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例行腹腔镜手术+CRT 的中低位直肠癌病例(治疗组),另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的直肠癌病例30例(对照组)。对2组临床资料和手术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淋巴清扫数目[(10.6±5.2)枚]低于对照组[(15.4±6.9)枚];治疗组保肛率为92.5%(74/80),高于对照组80.8%(97/1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远端切缘阳性、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 CRT 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与单纯腹腔镜手术相同的手术学结果。
作者:张贻超;吴华平;陈胜君;汪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辅助化疗对老年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7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是否化疗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价以及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 GLQI 总分、生理功能状态及症状与体征评分也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 >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腹腔镜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治疗,能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并且能降低复发转移的风险。
作者:陈建新;乔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方案在老年晚期胃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08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进展11例,稳定13例,部分缓解30例,总有效率为55.55%。对照组患者中进展23例,稳定21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18.52%。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54例患者中未发生药物相关性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疲劳感、消化道毒性,少数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轻度肝功能损害,经过对症处理均得到缓解。结论采用替吉奥与奈达铂联合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疗效较佳,不良反应较轻,老年患者对该方案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程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患者,移植前均接受过各种化疗方案仍未取得缓解或者复发难治性。单倍型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采用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联合移植,预处理方案为伊达比星、氟达拉滨、白消安、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全身照射等,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 A、氨甲蝶呤等,移植后观察患者不良反应、GVHD 和无病生存等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 及血小板≥20×109/L 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7.3 d 及20.3 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完全供者造血,随访至2014年11月,中位随访时间24.0个月(8~40个月),2例患者死于复发,其它4例患者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无病生存率达到66.7%,长无病生存时间已达40个月。结论Allo-HSCT 治疗复发难治性 T 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郭智;陈惠仁;杨凯;刘晓东;何学鹏;楼金星;陈鹏;张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择50例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三苯氧胺片联合岩鹿乳康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三苯氧胺片,2组分别于月经后5天开始服用,直到月经来潮停止用药。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缩小程度、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三苯氧胺联合岩鹿乳康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伴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作者:王丰莲;庞利涛;姜丽萍;李会杰;胡开辉;姜慧萍;周立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人次[1],因此及时掌握青年与老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可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刘建民;涂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二维超声及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准确度,探讨二维超声及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85个肿块病灶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并且接受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在85个肿块中,经病理检测证实良性56个,恶性29个。二维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率、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82.45%,81.10%,81.17%和85.78%,88.32%,88.24%(P >0.05);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为96.85%和94.23%(P <0.05)。结论二维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都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但是它们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率。
作者:胡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2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 DNA(HC2-HPV-DNA)对宫颈癌病变筛查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选取110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LCT)检查、HC2-HPV-DNA 检测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观察分析 LCT 检查、HC2-HPV-DNA 检测和二者联合检查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预测值情况。结果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C2-HPV-DNA 的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义意(P <0.05), HC2-HPV-DNA 与 LCT 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1%、40.0%、95.3%,敏感性较单独检测显著提高(P <0.05)。结论HC2-HPV-DNA 是宫颈癌病变筛选的良好参照指标,随病变程度的增加,筛选准确性尤为突出, HC2-HPV-DNA 与 LCT 方法联合运用可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季冰;何浪驰;郭芝亮;施全;黄子健;黄峥;黄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与分析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与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老年舌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肩胛舌骨上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阴性和阳性患者复发率及转阴率、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转阴率为86.49%(32/37),明显高于对照组64.86%(24/37)(P <0.05)。观察组转阴者和阳性者复发率分别为6.25%(2/32)、20.00%(1/5),与对照组8.33%(2/24)、37.50%(3/8)比较(前者 P >0.05)(后者 P <0.05)。2组患者KPS 改善率比较 P <0.05。结论采用肩胛舌骨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老年舌癌复发率较低,疗效更好及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翁海勇;郑根建;何龙;云蔓;王琼超;李鹏程;唐乃高;肖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80例早期胃癌癌灶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及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8.75%,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97.5%、92.5%。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预后与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无关(P >0.05),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低分化、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深及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预后较差,临床上要高度关注这些因素来评估预后,伴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后应接受综合治疗并严密随访。
作者:肖江梅;孟祥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隆突下淋巴结切除在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行食管癌切除术1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分为清扫组(139例)和未清扫组(24例)。结果163例食管癌隆突下淋巴结转移比率为10.4%。清扫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P <0.05)。肿瘤长度、部位、浸润深度与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中应根据患者体质、肿瘤特性合理清扫此区域淋巴结。
作者:吴洲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射频+切除+射频的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嗓音学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嗓音学参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振幅微扰,基频微扰,标准规范化噪声能量,和谐噪比的嗓音学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基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1.7±12.2)min 和术中出血量(9.0±2.3)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5.4±12.6)min 与(14.6±3.1)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在支撑喉镜下检查创面均基本愈合,患者声带运动正常,发声较好。观察组患者的3年复发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5年复发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麻支撑喉镜联合电子喉镜行射频揭盖术治疗早期声门癌手术时间短,嗓音损伤小,出血量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浩明;江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不同药物化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化疗治疗。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为(22.5±2.0)个月;观察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生存率(6个月、1年、3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29%(29/34),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25/34)(χ2=25.19,P <0.05);观察组6个月、1年、3年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35.29%(12/34),明显低于对照组61.76%(21/34)(χ2=13.28,P <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治疗后应用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化疗可减少复发,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进而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别克波拉提?别坎;哈力哈西?胡斯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 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手术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联合组:在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化疗。化疗方案:甲酰四氢叶酸钙每日300 mg/m 2静脉注射(2 h 注射完毕)+5-氟尿嘧啶每日600 mg/m 2持续静脉给药24 h,连续2天。2~3周为1个疗程,5个疗程为1个周期。单纯手术组:仅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不辅助化疗。记录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 Dukes B1期、DukesB2期、Dukes B3期分别占11%、20%、19%和14%、2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001、0.002,P >0.05);单纯手术组和联合组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2%和6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7,P <0.05)。结论Dukes B 期大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辅助5-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化疗,能够明显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以及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发;刘正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析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耻骨前列腺韧带(PP)对减少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04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RRP)治疗,观察组54例在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 PP 的基础上行 RRP 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完全控尿率分别为51.9%(28/54)、87.0%(47/54)、92.6%(50/54)及98.1%(53/5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0%(11/50)、44.0%(22/50)、76.0%(38/50)及88.0%(44/50)],各时段的 MHU 评分和 ICIQ-SF 评分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保留部分前列腺尿道及 PP,可有效提高完全控尿率,改善尿失禁等级评分及自我评分。
作者:杜小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